即使你写的很差也没问题,我会请最好的专家和作家修订润色,如果出版的话,绝对是旷世神书!
我保证,出版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让人在媒体上鼓吹一番!等到书中预言一一验证,坐实神书之名,而你肯定也能成为留名的奇人!”
肇先生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要死的样子,心情变得很开心的说道:
“那就好!对了,我名字叫做肇凯,出版时必须写真名,并且,要贴上我的照片。再虚构一段简历,总之,要把我吹的牛13一点。”
刘森说道:
“好说!没问题,都可以,简历你可以自己先编,我们再进行润色!”
在离开病房不久,刘森对医院的院长说道:
“王院长,抱歉了!
这个人是我的朋友,已经是绝症晚期了,虽然对治好是不抱希望的,但必要的治疗程序还是要走一遍,减缓他的心理压力。
而他的遗愿,是准备写一本书,但问题是他掌握了很多商业机密,为了保证这些个商业秘密不被泄露出去,所以这一间病房我们要派人严格管理。
窗户需要焊死,所有人员和物质及设备的进出都需要审核。
一张纸都不能带出去。等到所有稿子都审核完成,我会帮他出版遗作的!
这也是为了避免对我们公司造成损失!您能理解吗?”
王院长客气地说道:
“理解,当然能理解。我们医院会竭力配合您的工作的!”
作为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王院长地位自然不低,即使是一些有身份的人也对其客客气气的,毕竟,谁也不敢保证,今后家人生病了不会有求于医院。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刘森干脆就把办公地点放在了羊城,隔三差五的就会抽时间到医院看看肇凯的近况。
貌似这个肇凯真的在写自己的遗作,虽然他的文笔很一般,但是,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有条理的,只不过,他的观点在当今世界看来,估计会被不少人认为是胡说八道。
但毕竟还是有点内容的,他的着作分为以下几篇:
第一篇,写的清末民国期间,天朝落后挨打到jf之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第二篇,写的二战之后米国、欧洲、东瀛、s联、中东、天朝的冷战格局演变。
第三篇,则是写米国对东瀛、得国、南韩等等仆从国的养猪过程,以及米国通过从仆从国吸血来增加对于s联的优势。
第三篇,预言s联的衰落和解体。
第四篇,则是s联解体对于各国的红利。
第五篇,则是米国在s联解体前后,开始对东瀛进行剪羊毛,以及s联解体之后更肆无忌惮的搜刮盟友身上的利益。
第六篇,则是预言天朝的未来……。
虽然这篇稿子还未彻底完成,但光是看大纲,就觉得肇凯肚子里面肯定是有货的,如果,他不是命不久矣,在这个世界应该还是能有一番作为的。
86年4月初,世上最悲催的穿越者肇凯,还未享受到穿越者福利,就因病情恶化去世了。
对于肇凯的去世,刘森显然问心无愧,这个人本来就是将死之人。刘森给了他钱,改善其家人今后的生活,同时让他在离世前这段时光生活无忧,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写就写,另外,还配合他死后扬名的这点愿望。
不过,看着这个人穿越后不到两个月就病逝,刘森也不禁有点怜悯。人真的很脆弱,即使是穿越者,身体依然跟普通人一样,无法抗击生老病死的规律。
当然了,能认识到要死的有一定价值,以及死后要被人记住,说明肇凯应该比大部分人要豁达。至少,不是一些凡夫俗子,死前到处烧香拜佛,在宗教信仰里面找慰藉。
手下负责监控的人送来了一个盒子,口中说道:
“刘老板,这是肇先生生前所留下的遗作,一片纸也没有遗失,全部装在这个盒子中。”
刘森淡定的用类似于验钞机一般的设备,清点这些纸张。这些纸张实际上就是未来防伪技术的印钞纸,虽然不是主要郭嘉的货币所用的印钞纸,但可以用于那些钞票都外包给其他国家印刷的小国。
比如,后世的天朝就给世界上不少的郭嘉提供钞票的设计和印刷服务。并不是印刷其他郭嘉的假钞,而是接受委托,帮其他郭嘉印刷钞票。能接受这种订单,不仅仅是防伪技术上牛逼,也是那些小国的投名状,试想,连钞票都委托你印刷,交情那肯定是杠杠的。
刘森自然弄不到那种真正的印钞纸,即使是给其他小国印钞票的纸张,也不是普通人能弄到的。但是类似于钞票防伪技术的纸张,并不是很难弄到,主要不过是一些防伪水印技术。
肇凯生前用的每一张纸,都是带有防伪水印的纸张。另外,他在室内还有二十四小时无死角的监控。监控画面上什么人进来了,什么人出去了,都是有清晰的录像。
在加上纸张是防伪的,以80年代的技术,虽然不能说仿造不出来。但是,从拿到样品到仿造,这也不是短时间能仿造的出来的,至少也需要一两年功夫,才能给仿造出如假包换的假造纸张。
监控人员悲哀的说道:
“肇先生,临终之前遗言,请转告刘森先生,我已经看不到天朝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那一天了,但刘森你一定能看到。
我的好友,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帮助祖国提前实现伟大复兴!”
刘森表面上很悲伤,实际上却在吐槽,尼玛的,不装13你会死吗?
嗯,貌似他已经死了。他死前唯一能做的,仅是装一下13,指望死后被人记住而已。
所以,刘森沉吟半晌后才说道:
“或许,现在你们会觉得肇凯先生仅是个普通的绝症患者,但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这位肇先生会变得越发伟大!不仅仅我国人民会记住他,就是在全世界他也会有大量的崇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