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
作者:随云逸   从长平之战开始最新章节     
    在司马错的不懈努力之下,秦军的阵线总算是稳定下来了。虽然几乎每时每分之间,都有数十秦军命丧当场,但司马错相信:只要继续稳住一日,胜利的天平就将重新倾向秦国!

    至少,白起派人飞马传来的消息是如此的!三处的援军已经趁夜开拔,甚至向秦王再要援军的飞鸽传书也已经发出,坚持住,就能从更广阔的空间上完成对于魏军的包围。

    事实也确实在想着白起所预料的方向进行着。

    只是白起不知道的是,在他的外围有着更多的赵军,正准备趁着他抽兵的间隙,偷袭关隘,将上党战场彻底封锁。

    有人或许会问,既然赵军可以通过壁垒、界牌岭和光狼城将秦军锁死,那么白起为何不直接撤退或是按兵不动,也将赵魏联军困死在上党地区。

    首先说撤退的方案。

    若是白起壮士断腕,直接带着东北部的十万兵力往光狼城中撤退,同时令西南两面之军,界牌岭方向突围,那么赵魏联军是挡不住的。

    当然,秦军的损失也不会少。稍好一点的东北部大军,能有六万人马逃离便不错了;西南面就会比较糟糕了,能有三万人马最终逃至木的地就算不错了。

    那么接下来呢?壁垒的一万多守军很快被魏军消灭,而界牌岭的队伍也会在赵魏联军强大的攻势下被迫后撤至河内之地。

    虽然最终秦军能够保存下近半的战力,但上党境内,恐怕也就只剩下光狼城可守了。lu

    而一旦界牌岭丢失,秦军重要的物资补给通道便被切断,想要守住光狼城就必须从河东郡,跨越空仓岭而来。空仓岭,那可是廉颇抵达上党郡之后布置的第一道防线,虽然王龁将军当时趁着赵军立足未稳,立即出兵打败了赵军。

    但能被廉颇选为阻击秦军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险要更不必多说,而若是秦军需要长时间翻越此岭运输物资补给,其中损耗,不言可知。

    反观赵魏方面,有了界牌岭在手,魏军可以随时通过走周王畿的平坦路线,对联军输出物资。赵国虽然已经被掏空了,可魏国到底是老牌强国,虽然现在是没落了,但从到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天知道魏国还有多少库存——表里河山的名号可不是盖得。

    此消彼长之下,赵魏联军甚至不需要对光狼城硬碰硬,坐等秦军物资告急,秦军不退也要退。

    若真战至此时,上党战役不败也败了。

    这显然是武安君白起无论如何所不能接受的。

    那么能就地驻防,困死联军吗?

    显然也不行!无他,兵力不够!

    不论是正面战场,还是三地的守军。正面战场上,秦军本还有二十万大军,但在魏军的突袭之下,战力损失很快也很大,而赵魏联军在大战之后还有二十万左右。更要命的是整个战场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自家的兵已经鏖战日久,打同样疲惫的赵军自是问题不大,可要跟养精蓄锐而来的魏军过过招,显然不太够看;再加上兵力的短缺,以及战场被赵军分割,自己的增援难及等问题,显然秦军若是不动援军,在正面战场一定要吃亏,甚至是吃大亏。

    而一旦秦军在正面战场吃了大亏,各处守军仅有万余,显然也根本挡不住赵魏联军,于是困军之策也不可能完成。

    所以,除非白起认输,立即率兵灰溜溜地退回河东、河内,否则,但凡白起还有一丁点儿的争胜之心,摆在白起面前的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便是孤注一掷,调兵来援,调集所有的兵力,给魏军也来个反包围。

    赵军方面,十二万大军,虽然不多,但却足以困住厮杀之后的秦军残部。

    当然,前提是不能被秦军提前发现,否则,驻守的秦军虽然只有万数,也足以拖住赵军一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足够飞鸽传书通知白起。而白起何许人也,一旦知道赵军还有一只生力军没有登场,恐怕立时就会下令撤退。

    到那时,或许秦军依旧会撤离上党。

    但秦军终究还是保存了大半的战力,以秦国的性子,恐怕没两年就会再起波澜,再攻上党!到那时,赵军是战还是不战?

    而且,若是让秦军就此离去,保留了大半兵力的秦军势必死守河东、河内郡,若是魏军“邀”赵军共击河内,赵军应是不应?

    若是应了,在秦军的地盘跟白起以及如同哀兵一般的秦军过招,赵括也好、廉颇也罢显然都没有这样的信心。一个不小心,全军尽墨也不是不可能。

    可若是不应,一是道义上过不去,人家魏国可是来救你赵国的,二是,这上党之地的归属权,或许手握十万大军的信陵君就要好好地跟你赵国谈一谈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啊!

    赵括在包围圈中,用自己和十万赵军的性命作赌注,亲临前线,只为铺就赵军走向胜利的最后十里路途;

    大粮山中,十万的将士的注视之下,无形的压力悄悄投射到田单的身上。他知道,他的决断,甚至只是一时半分的差距,都将彻底左右整个战局的走向。

    一如“火牛冲阵”的那个夜晚,只是他背后的国家却已经由齐国变成了赵国。

    用他这样一个外来之将来决定如此重要的收官一子,田单也不经有些佩服赵括的胆量,尤其自己还曾经是他父亲——马服君的政敌,胸襟之大,便是蔺相如知道了也得自愧不如吧!一股子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萦绕心头。

    只是,这一收官之子,着实不好下啊!

    下好了,妙手回春;下臭了,虽不至于满盘皆输,但也会令前途彻底的晦暗不明了起来,不仅是赵国、赵军的前途,还有自己的!一月多的布局,就看自己的了!

    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头顶的明月。

    月已中天,摒除掉一切其他的想法,看着眼前灼灼的目光。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