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我自分兵大梁去
作者:随云逸   从长平之战开始最新章节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731章我自分兵大梁去在仔细查看过一番舆图之后,赵括的心中终于有了成算。

    「传令。」赵括冷冷的声音随即响起。

    数名将军与传令兵齐齐躬身答道:「在。」

    「驻守空仓岭之军,立即抽调锐卒与屯田兵各一万五千人,立即南下,进驻野王城。」赵括从案桌之上抽出一支令箭,冷声道。

    「是。」当即,一名传令兵便上前两步领过了赵括手中的令牌,转身便出了营帐。

    显然,所有人都明白,此时已经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任何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

    「孙崮。」赵括目光随即扫过众将,继续冷冷开口点将道。

    作为与秦的最后一站,身为总管军事情报的羽林卫指挥使孙崮当然也在行营之中,这倒是让赵括不至于陷入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

    「末将在。」孙崮也是立即出班答道。

    「点兵两万,其中锐卒三千,即可赶往野王城。从空仓岭南下之军由你统一指挥。」赵括随即再度抽出一枚令牌,下令道:「只有一个要求,守住野王城,等候我的召唤。」

    「是。」孙崮也立即答应道。

    接过令牌的孙崮也是立即转身而出,快步地点兵而去。

    有孙崮领五万军驻守野王城,即便是魏秦十五万大军倾巢而出,短时间内也休想拿下野王城。

    只要野王城、空仓岭一线不出纰漏,那么赵国的基本盘也就稳住了。

    而只有赵国的基本盘稳住了,赵括才有精力投入到正面的战场之上。

    安排好野王城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赵括也是随即便将目光投向了舆图。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显然,赵括的成算也不算太多。

    只是,在这样紧迫的情况下,能有办法解局便已经是万幸,至于成算,只能付诸天命了。

    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赵括告诉自己:秦国和魏国都已经拼命了,想要赢下这场战争,赵国绝不能继续求稳了。

    再度掏出一块令牌,赵括随即命令道:「传令平原君,立即向齐国提出照会,务必确保齐国不会参战,同时敦促楚国,尽快出兵。」

    「是。」又一名传令兵接过了令牌,转身出了营帐。

    「传令田单将军。」赵括的声音很快再度响起:「集中所有兵力,立即向魏国大梁进发。」

    「是。」负责飞鸽传书的传令兵再度答应道。

    「传令李牧、周骐、赵韦。」赵括继续下达指令:「坚守阵地,不可轻出,寡人很快会打通粮道,会师颍川。」

    「是。」传令兵继续答应着。

    「其余诸将。」赵括随即站起了身,对着众将宣布道:「跟随寡人,改道向东,目标:魏都大梁。」

    「是。」众将士随即轰然应诺道。

    是的,赵括放弃了进攻轵城打通补给线的想法。

    尽管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却远不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

    十二万对十五万,兵力本就吃亏,而且轵城的魏秦联军显然是蓄谋已久的。

    以少击多、以弱击强、以无备而攻有备,怎么看着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更别说自己还要分兵去驻守野王城。

    甚至即便是最终赵国取得了胜利,自己所率的援军也势必要损失惨重,势必无法再作一锤定音之用。

    极大可能,颍川之战,或以两军平手而告终,甚至赵军被迫撤离颍川也不是不可能。

    这显然不是赵括可以接受的结果。

    既然魏国用全副的身家来赌,那就跟他玩一把大的。

    是的,赵括就是要重现围魏救赵的故事。

    你不是倾巢而出占我轵城,断我粮道吗?

    好,我以一十五万大军,直攻大梁,看你如何招架!

    不回援,我不仅可以拿下大梁,灭掉魏国,还能间接地打通赵地与颍川郡的联络。

    要知道,轵城隔绝的不过是赵地与周王畿的联络,可魏国,却正好与赵国本土和颍川郡都有大面积的接壤。

    拿下大梁,赵国的粮食就能从东郡、从河间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颍川郡。

    魏国断绝粮道的企图不仅会落空,甚至还将面临亡国的危险。

    而若是回援,则分全军回援与偏师回援两种。

    若是偏师回援,我这十五万大军,有着兵力之优势,势必就要截击之于大梁城外,重现马陵道中故事;

    若是全军回援,则我大军可暂避锋芒,与其对峙与大梁城外。与此同时。野王城内五万大军则可分兵收复轵城,同样可以打通粮道。

    甚至在占领了轵城之后,孙崮还可率此军尾击魏秦联军,与赵括的大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如此一来,魏秦联军的企图同样将被彻底摧毁。

    当然了,这个计划之中,也不是没有风险。

    最大的风险莫过于来自齐国的风险。

    随着,田单所部全部撤离,整个赵国东面,从淮泗郡、东郡、到蓟北郡、河间郡甚至到邯郸郡,几乎将陷入不设防的境地。

    一旦齐国有所动作,赵国将在短时间内沦陷大量的土地。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广袤的地盘,才让赵括有胆子抽调兵马。

    说白了,这么大的地盘,就算是齐国真的出兵来打,一个个城池夺下来,也且费点时间,这点时间,足够赵括解决掉粮道的问题了。

    以齐军的战力,即便是打完了这场战争,再抽调出兵力回头弥补,也还来得及。

    没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当然,若是齐国能不动,那是最好。这也是赵括要求平原君立即照会齐国的原因。

    相信平原君也会理解自己的意图,一定会安抚好齐国的上下,不要参与到这次的决战之中。

    而除了齐国的风险之外,大梁城也是这次行动的风险之一。

    虽然从现在来看,魏国的绝对主力已经全部调了出来,可难保大梁城内还有部分部队,哪怕只是万人,也足够魏国坚持一段时间了。

    此时若是信陵君跟那庞涓一般,无奈班师,那倒还好,不管是全部班师还是偏师救援,自己就有十足的把握能解决掉粮道的危机。

    可若是信陵君就是在轵城硬挺着不回来,跟自己拼时间,谁胜谁负,赵括还真不敢确定。

    除了以上两者之外,最后的风险,自然还是前线的李牧及周骐的大兵团。

    在先失了廉颇这位大将,如今又被断了粮道,虽说军中的粮秣还足以支撑一段时间,但对于将士们心理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战力,继续和秦军战斗,等待自己略略有些「遥遥无期」的救援,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尤其,赵括甚至都不能给李牧一个具体打通粮道的时间。

    这对于一名将军而言,的确相当不容易。

    若是一般的将军,甚至不惜代价,直接带兵回转都有可能。

    赵括当然愿意相信,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会有足够的能力平复将士们的心情,也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他的救援。

    但终究,那可是三十万大军啊!

    不管怎样,赵括的军令既下

    ,便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余地了。

    若是失败,只要邯郸、上党以及代北、中山郡的基本盘还在,那赵国就还有希望,毕竟,仅仅这些地盘,已经比自己穿越而来时更大了。

    即便失败,无非是将统一的日子稍稍后延而已。

    一边想着,赵括的十万大军一边已经踏上了前往魏国大梁的路程。

    看着茫茫的前路,赵括的心中却是充满了斗志。

    而此时尚在轵城城楼上,看着手下将士巩固城防的身影的信陵君,随着轻松拿下轵城,切断赵军补给线的兴奋感渐渐褪去,信陵君却是更加期盼着在轵城之前,看到赵括大军的身影。

    是的,从信陵君的角度来看,赵括不可能会不管轵城。

    围魏救赵的情况,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可在信陵君看来,攻轵城远比攻大梁来的可能性更大。

    造成这样认识偏差的原因很简单,信陵君小瞧了一件事情——赵军在战事一线所囤积的粮食数量。

    谁都知道,粮食对于一支军队的重要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古语更是不绝于耳,可偏偏,军队和粮草往往还是分置两地,除了粮草要源源不断地收集和运输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制约」二字。

    三十万大军孤悬于外,换了你是王上,你会放心?

    即便那人忠心耿耿,可那人下面的人呢?

    因此,粮草、兵马分置,既有利于统兵的便捷,也更有利于王上对军队的遥控。

    这也是大军之中,往往只有十数日粮草的原因。

    只是这些,在赵括这里却通通行不通。

    首先是洛城和新郑的存在,让存粮有了足够的地方,根本不用担心会影响到行军布阵;

    其次,赵括在赵军之中的威信,别说李牧了,就算是李牧和廉颇、田单加起来,也抵不过,自然也根本无惧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问题。

    也因此,从一开始准备和秦军决战之时,赵国就在洛城和新郑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即便战事已经进行了月余,两城之内的粮食也依旧足够三十万大军至少一月之供给。

    只可惜,作为袭击轵城策划者的信陵君显然没有意料到这样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对于粮食存量的判断失误,这才让信陵君得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

    很简单,若是大军只有不足十日之粮,赵括得知轵城丢失,便有一两日,大军赶至大梁还要五六日,粗粗算下,仅仅是陈兵大梁便要六七日的时间。

    而想要两三日便攻下一国都城的大梁,却也根本不可能。毕竟,城内虽然兵力不多,但凑一凑,一两万人还是凑得出的。

    十万对两万,还是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坚持个十数日根本不是问题。

    在信陵君的谋算中,赵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自然也根本不敢冒这个险。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