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第八百七十六回新式军装<b>最新网址:</b>杨嗣昌去世后,中原各路明军失去了主持。
这一职务,本来最合适的人选是卢象升,或是洪承畴。
不过,当陈新甲提出他们的名字,都被崇祯否了。
否决洪承畴,原因很简单。
崇祯已然怀疑洪承畴和杨承应关系不简单。
至于卢象升,崇祯则另有一番考量。
卢象升担任宣大总督,那是贼军进入京师的必经之路之一。
崇祯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贼军从山西进京怎么办。
所以卢象升动不得。
无形中,卢象升的职责已经从防范杨承应转变成防范农民军。
由谁来担任主持围剿农民军的督师呢?
崇祯想到了一个人,三边总督丁启睿。
丁启睿做督师后空出的位置,崇祯从诏狱提出傅宗龙担任。
另外,擢升保定巡抚杨文岳为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专事剿灭农民军。
此外还差遣老驸马万炜携杨承应捐的三万一千两银子,以及一群官员和太监王裕民去了孟县。
本来杨承应捐的是十万两,被崇祯找理由扣了六万九千两。
万炜拿着这些钱,去安抚福王的遗孀和其他逃难的宗室。
一切安排妥当,崇祯仍是寝食不安,焦急地等待着各地消息。
尽管他也知道不会那么快有消息,心中难免问道:
「闯贼现在在哪里?献贼又在干什么勾当?」
这时候,杨承应正在沈阳第一被服厂,验收由他亲手设计、监督制作的新式军装。
随着零九式步枪的大面积装备,沉重的铠甲已经不利于行军,轻便的服装提上日程。
再加上随着蒸汽纺织机的大规模使用,布料的价格一降再降,设计统一着装的物质条件成熟了。
已经回到侍卫处的白广恩,身穿新式军装亮相。
近卫军主要将领——吴三桂、祖可法、巴哈纳、胡有升等,一起看新式军装。
白广恩头上戴的是狗皮帽子,上身穿的是灰色棉袄,下身穿着灰色棉裤,小腿上绑着绑腿,脚下穿的是布棉鞋。
腰间左右各挂着两个皮做的长方形子弹袋,和一个行军水囊,一个刺刀袋,一个匕首袋。
子弹袋装的是用纸包着的米涅弹,作战时拿出一包拆开外包装,放回子弹袋。
再一支支拿出来,装填弹药,进行射击。
手里拿着武威零九式步枪,背上背着行军囊和一卷行军被。
行军囊里装着急需的药瓶和缝伤口用品,以及饭盒、军粮等行军日用品。
看到这套军装,众将惊呆了。
祖可法小声问道:「大王,这就是您设计的新军……装,请问铠甲在哪呢?」
「步兵不用铠甲,只骑兵使用。」
杨承应介绍道:「以后辽东军所有的步兵,除炮兵外,都用零九式步枪。枪的射击速度够快了,距离也远,不用担心中箭。」
众将一脸懵逼。
「而且,这套军装分夏冬两季,夏天穿凉快,冬天暖和。」
为了配合杨承应的介绍,白广恩把背上的卸下来,把一件棉大衣穿在外面,再背上东西。
「您的打算,用当年辽东军水火二营的战术,组成密集阵型,对敌人发起进攻?」
吴三桂跟杨承应的时间很长,头脑相当灵活。
「这是一个办法。组成密集的方阵,以骑兵保护侧翼,在炮火的掩护下,对敌人实施全面进攻。」
杨承应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的确不需要很重的铠甲,而且能迅速加入战斗。」
祖可法激动地说道。
「不过,散兵战术也可以依托枪的威力得以实现。」
杨承应耸了耸肩,「这两者之间完全不冲突,都可以使用。」
随着火枪的大规模使用,为增加枪支威力的排枪战术应运而生。
受制于枪械水平,排枪战术一直到漂亮国独立战争还在使用。
直到普法战争,才被散兵线战术取代。
杨承应虽然有以恩菲尔德p1853火帽击发步枪为原型开发,并批量生产的零九式步枪,并不打算放弃排枪战术。
原因很简单,敌人无法对排枪战术造成巨大伤害,己方的大炮也无法做到对己方散开后的火力支援。
尤其是面对敌人的骑兵。
大战的时候,还是要集中起来,对敌实施有效的打击。
「这衣服也挺奇怪的,怎么和以前大不一样。」
巴哈纳左看右看,感觉怎么像葡萄牙教官穿的格式,只是风格有所不同。
祖可法心直口快:「大王您不会是中了西洋红毛番的毒,改穿和他们一样的衣裳。」
「什么中毒?打仗岂是儿戏。」
杨承应无语了,「我这样做,一是要解开将士身上的束缚,专心用好手中的枪。」
说着,他夺过白广恩手中的枪,举了一下。
他继续道:「二是为了方便快速行军,好的绑腿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节省脚力,跑得更远,跑得更快。看書菈
第三,我可不打算抛弃你们说的传统衣裳,而是在军队,绝对不搞华而不实的东西。
军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用各种手段取得胜利!
没有胜利做后盾,你再吹得天花乱坠,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号丧时吹喇叭的货。」
这一顿骂,把吴三桂等人骂得头都抬不起来。
「大王别生气,我等只是随口说说,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祖可法站起身,抱拳道歉。
杨承应摆了摆手道:「我今天找你们来,就是从你们开始,全面换装这种军装。我已经让被服厂加班加点,尽快把主力换上。」
「大王,您从关内回来就很着急,四处巡视。」
胡有升问道:「莫非关内的局势很混乱?」
「岂止是混乱,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跟着一起到过京师的吴三桂,说道:「朝廷已经折了两个亲王,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胡有升还是第一次听说,他有些诧异,吴三桂回来这么久,居然一直没提这件事。
杨承应察言观色,说道:「这些事是我有意不提,以免引起人们的议论,更是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
入关,竟是不切实际的事?
有一部分将领想不通。
但更多的将领清楚,入关还不到时候,需要进一步积蓄力量。<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