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蔡国公为人和善
作者:走后门   宝宝放松点不然会疼的最新章节     
    朱厚照好像深刻领会到了张周为人处世的「精髓」。</p>

    随即跟着朱厚照一起去面圣的一群太监就觉悟了,感情这位蔡国公,正在用影响皇帝的那一套,把大明的储君也给往沟里带,这是要把君臣矛盾往不可调和的方向去推?</p>

    那你张秉宽可真是其心可诛啊。</p>

    君臣对立,对你有啥好处?</p>

    你自己不也是普通的文臣,为何要给自己和同僚挖坑呢?</p>

    「张先生,你说到底是唐寅去辽东,还是杨一清去更好?如果把女真人给打趴下了,能不能把他们全给灭了?我倒觉得,不用安置他们到什么西南、东南的,直接再把他们往北赶,让他们远离大明的疆土,你看这主意如何……」</p>

    朱厚照好像终于找到了认同自己军事观点的人,也是好不容易有跟张周求教的机会。</p>

    对于他这样的少年郎来说,也是急于表达和证明自己的,而跟别人表达,显然不能满足他内心的虚荣心。</p>

    但跟张周说这些就不一样了,谁让张周在大明就是神乎其神的存在?</p>

    如果能得到张周一句认可,他能高兴好些日子,并且会更加自信再去琢磨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并乐此不疲。</p>

    张周在跟朱佑樘简单交流几句之后,便就离开。</p>

    朱佑樘看起来是在养病,更多是在养「心伤」,因为朱佑樘对政务的倦怠,现在他更多想去偷懒,好不容易有个养病告假的机会,当他享受了两天的清闲之后,再想让他回去连轴转一样处置朝务,他便力有不逮。</p>

    如此一来,找个由头让儿子出来锻炼,自己又可以躲在后面躲清闲。</p>

    至于他的病情也只是个幌子,至少在张周看来,这次朱佑樘也不过是得了普通的风寒,除了身体有些疲乏之外,再就是有点头疼脑热的,并无大碍。</p>

    在张周和朱厚照离开之后。</p>

    萧敬仍旧留在乾清宫内,甚至亲自帮朱佑樘将午饭给端了过来。</p>

    「有事吗?」朱佑樘侧目看了萧敬一眼。</p>

    萧敬道:「陛下,有关文华殿内太子临事,奴婢认为,还是有必要跟您细说一番。」</p>

    朱佑樘本来已经拿起筷子,闻言放下道:「说吧。」</p>

    萧敬随即将太子跟刘健等文臣的矛盾冲突点,一并给朱佑樘说了,以萧敬的意思,其实是想提醒皇帝,这位小储君初出茅庐的,什么事都还不懂,却跟文臣搞起了对立,这不是什么好苗头。</p>

    他甚至都没往张周身上引,也是知道皇帝对张周无比的信任,只在暗示在场的文臣对于规范太子的行为很热衷。</p>

    大概也是想提醒皇帝,其实刘健等文臣也是出自好意,而太子的性格有些急云云。</p>

    朱佑樘听完之后,点头道:「朕并不觉得,这其中有何不妥。」</p>

    萧敬有些意外。</p>

    当皇帝的,居然觉得儿子跟大臣之间搞对立,这是妥当的?那以后这位太子岂不是尽失人心?到时还怎么治国?</p>

    朱佑樘重新拿起了筷子,幽幽说道:「你觉得,若是太子跟朕一样,对朝中臣子一直都是容忍谦让,甚至对于朝务都事事加以信任,有意见也从来都是被驳回,那就好了吗?」</p>

    「奴婢并非此意。」萧敬听出来。</p>

    这位皇帝是「痛定思痛」,可能是觉得自己当皇帝的前十一年都白混了,直到张周的出现,他才重新找到了自我。</p>

    于是反思曾经当皇帝的痛苦根源,那就是一直对文臣太仁慈,以至于朝中大臣谁都可以踩在他头上,朝中事务近乎全都出自内阁的指手画脚。</p>

    于是乎,朱佑樘觉得不行,得改。</p>

    自己这一代已经没法跟大臣彻底撕破脸,但</p>

    太子那边就不一样,刚出来性格还可以塑造,以至于当皇帝的甚至把自己的大臣,摆在了内心跟自己的对立面。</p>

    萧敬心说,张秉宽,你害人不浅啊。</p>

    朱佑樘道:「太子性子太急,这点需要改,有时候不知克制,非要与人论一时之长短,看似有些急躁,但其实也是年少气盛嘛。朕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能理解。」</p>

    我去。</p>

    萧敬又在想,您的少年,有「气盛」这一说?你当太子那会,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当了皇帝之后也没见有什么大的魄力。</p>

    你现在的魄力好像都是张秉宽给的吧?</p>

    「那陛下,辽东之事,该如何决断?」萧敬以请示的口吻道。</p>

    朱佑樘吃了两口饭,似乎也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等他稍微定了定心神之后,好似突然记起来萧敬还在旁边等他的指示,差点把近在身边的人都给忽略了。</p>

    「哦,辽东?就依秉宽的意思来,他说让谁去?」朱佑樘道。</p>

    萧敬道:「奴婢似是觉得,蔡国公乃是想让唐寅前去辽东治军,行定女真之事。」</p>

    朱佑樘摇头道:「错了,他也是主张让杨一清去,还说如此算是对杨一清全方位的演练,宁夏一战所需要的是勇气和听令行事,而到了辽东,跟女真人交战,地形更为复杂,情况更为特殊。就这么定了吧。」</p>

    萧敬突然觉得哪里不对。</p>

    以这件事他的了解,好像跟皇帝所说有出入,他随即意识到,皇帝这番话其实并非第一次跟身边太监说。</p>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便知道其实李荣一早就知晓其中的关节,故意不跟他说明白。</p>

    萧敬登时有种被身边人背叛的羞恼。</p>

    「唐寅也快回京师述职了。」朱佑樘道,「他这次回来,也是要跟朝廷拿造船钱粮的,具体怎么办,也让秉宽多留心一些,朕最近很忙。既然朕让太子来理政,便要充分信任,如果再有什么事不容易决断的,一并去问秉宽吧。」</p>

    太子加张秉宽,等于皇帝?</p>

    这让萧敬更觉得危险。</p>

    但他还是赶紧行礼之后告退出来,等出来之后却发现后背早就湿透了。</p>

    并不是因为紧张,而是觉得可怕。</p>

    自己很可能即将要被李荣所取代,而以李荣的年岁,显然在朝中也当不了几年差。</p>

    「陛下应该已有属意进司礼监的人选,看起来……那就是之前有军功在身,且跟张秉宽之间过从甚密的张永了,不然陛下为何让他去文华殿听政?」</p>

    萧敬自危的情绪在蔓延。</p>

    当他回到司礼监值房,见到韦彬时,韦彬刚把一批奏疏朱批完成,还等着萧敬回来用印。</p>

    萧敬摆摆手,示意让韦彬到自己身边来。</p>

    「你可知陛下新近,对什么人过分器重?」萧敬问道。</p>

    韦彬好奇问道:「这是何意?莫非是说,您是想找人,把蔡国公给……」</p>

    没说完,但意思是,把张秉宽给取代了?</p>

    以韦彬回避的神色来看,他似乎对萧敬这种问题很是担心,这可是危险的信号,咱可别这么干。</p>

    萧敬道:「以咱家所料不错的话,再过几个月,不但内阁中会有新面孔,连司礼监内也会有新人进入来。你觉得张永最近,是不是过分张扬了?」</p>

    韦彬点头道:「此人一直都很张扬,尤其是在跟着打了几场胜仗之后,俨然是把自己当成治军者看待了,不过他跟我们接触倒也不多,到底他不是司礼监读书房出来的,陛下照理说也不该以他进司礼监。」</p>

    「凡事都有可能。」萧敬目光热切望着韦彬道,「你觉得,谁人跟蔡国公来往密切?若是蔡国公想在司礼</p>

    监中找个可信之人,你觉得是谁?」</p>

    韦彬这下脸色很难看了。</p>

    因为他听出来,萧敬这是把张周当成明面上的对手看待。</p>

    一个兵部尚书要在司礼监中找同伙,倒也还容易理解,如果说一个兵部尚书在司礼监内培植自己的势力……萧大公公,你是不是对这其中有什么误会?</p>

    萧敬见韦彬不想如此正面回答此问题,便也直言道:「咱家退下去,谁来执掌司礼监?」</p>

    「李公公?」韦彬是以问询的口气说出这番话。</p>

    萧敬道:「咱家本是很信任你们两个的,但陛下让李荣回来,明摆着是要打破原有的格局,如今东宫几个太监之中,你觉得谁人可以收拢?将来若是真有什么事……或者是以如今太子出面临朝监国,东宫几个内侍说话的份量,就跟以往不同了。」</p>

    韦彬点点头道:「您的意思,是该为将来筹谋了?」</p>

    「大概便是如此。」萧敬道。</p>

    韦彬道:「东宫不过是侍奉太子之人,跟太子走得近的倒也不少,多都是坤宁宫过去的旧人,眼力劲可以,但论才学见识有造诣的却并不多。若想收拢的话,必然是跟他们有一定怨怼的,倒是之前曾受罚过险些丧命的刘瑾,跟其余几人关系并不融洽。」</p>

    萧敬皱眉道:「刘瑾倒是很会逢迎,且好似深得蔡国公的欣赏。」</p>

    韦彬笑道:「您觉得,一个曾经得罪过蔡国公,又被蔡国公用谋差点要他命的人,互相之间能有多少信任?多也只是表面上的融洽吧?」</p>

    旁人不知道其中关节,司礼监几个太监消息灵通,自然知道最初刘瑾对张周是很有戒备心理,甚至搞过一些小手段,最后被张周给按下去,又给提了起来。</p>

    在刘瑾「溺水逃生」之后,才对张周毕恭毕敬,但二人彼此的信任必定是大打折扣的。</p>

    「那你就去试探一下他的口风,以他如今的地位,想进司礼监倒也欠缺一些,但想要当个御马监太监,是可以给他活动活动的。」萧敬似乎对于刘瑾也有些好感。</p>

    只有跟张周有仇怨,并且现在还有一定得势的人,才方便他去拉拢。</p>

    像高凤、丘聚这些人,虽然也是东宫的内侍太监,萧敬就觉得没必要去拉拢,若轻易抛出橄榄枝,反而容易坏事。</p>

    韦彬点头道:「您还有何其它吩咐?」</p>

    「将兵部奏上来的事情,能延后的则延后,也不要太过于刻意和明显,一定要往票拟等事上牵扯,能拿到朝堂上去说的,定不要私下解决。」萧敬开始私相授受。</p>

    韦彬道:「若是被陛下知晓的话……」</p>

    萧敬起身道:「咱这些人,可没有给蔡国公找麻烦,一切只是按照规矩办事,若是遇到陛下问及,咱还要向着兵部向着蔡国公。如果你还想拿到提督东厂的权限,就听咱家的,管保在年内,让你得偿所愿。」</p>

    韦彬的人生目标一向不是当司礼监掌印,他想当东厂厂公。</p>

    因为韦彬的人脉主要是在军事方面,韦彬想以此为突破,当然韦彬以前也知道自己前面的人太多,自己还年轻,没必要在没到五十岁的情况下就去想当司礼监掌印,反而拿到东厂的控制权,可以让自己的身价地位快速膨胀。</p>

    皇宫东华门前。</p>

    永康想要入宫去找自己的皇兄说情,或者说是去发牢骚,但不出任何意外的,这次又是被拒之门外。</p>

    过来接待永康公主的,是李荣,也算是永康地位特殊,换了一般人可是换不来李荣这种身份的人亲自过来跟她对接。</p>

    「长公主殿下,您还是别勉强了,陛下已定之事,您再反对也是徒劳。」</p>

    李荣说话并没有那么客气,「陛下最近也在养病,朝中</p>

    有何事,都是由太子来过问,至于有关军政之事,陛下已全权委托给蔡国公,您来求陛下,还不如多跟蔡国公说几句软话。」</p>

    永康脸色铁青,却没说话。</p>

    换了以往,以她的性格,早就对李荣破口大骂,或者是当面把张周给数落一顿。</p>

    但现在她似乎看出来了,亲妹妹不如亲信,而且吃了这么多次亏,她也总算是吃一堑长一智,知道明面上对抗对自己没好处了。</p>

    「其实,本宫入宫,就是想跟陛下说几句软话,让陛下代为说和,我也不想跟蔡国公有矛盾。之前与他喝酒,也是想借此冰释前嫌,谁曾想他只是把我灌醉。」</p>

    永康语气已经很温和了。</p>

    尽管以她自认为温和的口气,仍旧带着一股身为皇室中人的桀骜不驯。</p>

    李荣道:「灌醉吗?殿下似是有何误会。蔡国公为人和善,除了那些对他有敌意的……当然这些人都是妒忌他圣前得宠,或是觉得他升迁太快的,但咱都知晓,那是蔡国公有本事,这两年他所得到的功绩便能说明问题。蔡国公乃吃软不吃硬之人,若是能跟他搞好关系,以后大明出征草原,崔驸马必定就是一军之统帅,若遇御驾亲征,也可为御前的马前卒了。」</p>

    「什么?」</p>

    永康皱眉。</p>

    你李荣还真是会给张秉宽戴高帽,还有什么御驾亲征是什么鬼?</p>

    「长公主殿下,您非让奴婢把话说太浅白吗?您看现在朝中跟蔡国公作对的,哪个有好果子吃?阁臣如何?尚书侍郎又如何?咱家这两天可是刚奉旨把保国公府给抄了,您觉得保国公哪里做得不好?背后是何原因,您想不明白吗?」</p>

    李荣也算是苦口婆心。</p>

    永康道:「你是说,不巴结张秉宽的,都要被逐出朝堂?」</p>

    「奴婢可未如此说,一切还要殿下您自行领会,至于如何才能跟蔡国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就要看您的手段了。您如此的睿智,奴婢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把你跟蔡国公的关系搞好,不也正是您有本事的体现?至于到底是虚情还是假意,谁在意呢?」</p>

    李荣就是不想再惹麻烦。</p>

    你来一次,我给你收拾一次烂摊子,为啥非要折腾我?</p>

    我捧一下你,让你专心去研究怎么跟张秉宽搞好关系,以后也免得给我找麻烦了。</p>

    「送钱送酒都不行,还能怎样?他这种油盐不进的……他不索贿,奈何我没什么可送的。」永康道。</p>

    李荣笑而不语道:「男人嘛,总有所好。想想礼部的林尚书,想想曾经的威宁侯……奴婢也只能说到这里,您自行体会。告退了。」</p>

    永康先是有些气恼,回去的路上就在琢磨李荣的话。</p>

    等到家的时候,她好像彻底想明白了,这是暗示,让我给张秉宽送女人啊。</p>

    「殿下。」</p>

    永康的乳娘早早就在前院等候。</p>

    永康进门之后,道:「多找几个俊俏的丫头过来,让我选一下。」</p>

    乳娘问道:「公主还记得要给蔡国公送礼?」</p>

    话到这份上,永康都不好意思承认了。</p>

    「让你去找便去找。」永康不耐烦道。</p>

    「是。」乳娘领命之后。</p>

    正要往后院去,突然想到什么,跟永康道:「驸马家的小姐过来送一些地方上的土特产,尚等着给公主问安。」</p>

    崔元的妹妹代表崔家来给永康送东西,其实更重要的目的,是顺带问问崔元几时能回来。</p>

    崔家也听说了崔元得战功的事,自然想让崔元早点回京城,而崔家可没有永康那么深厚的朝廷背景,上来又能面圣又能跟张周喝酒的,崔家想帮崔元争取爵禄地位,自然想</p>

    靠永康。</p>

    崔元本来也就才二十多岁,他的一个妹妹已经嫁给了张延龄,家中尚还有待嫁之妹……</p>

    待嫁……</p>

    永康突然想到什么,脸上露出几分亲和的善意,眼睛完成一道月牙,道:「跟她说,我这就去见她。顺带跟她说说她兄长的事……或者还可以给她保个媒。」</p>

    乳娘道:「她不是已经……许了人家,明年就要完婚?」</p>

    在大明,都已经十四五岁的姑娘,一般都已经提前有了婚约,而崔元这样驸马家的妹妹,自然更早就会定亲。</p>

    永康道:「你以为我要作何?去跟她说便是了!害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