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特殊的别动队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在羽奥地区,各大名体制之外独立存在一只不属于任何大名的指挥的部队,就好比秀家交给虾夷总督府的长生军一样。
这只部队明面上是为了弥补各大名动员迟缓的问题,以尽快解决山匪和作乱的一揆众,但是其中未尝没有针对羽奥大名的想法。
只是这些都不会说出来罢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交给宇喜多忠家的长生军是自己多年笼络的孤儿组成的,兵员来自秀家领内和征战各地收拢的孤儿,忠诚度没有话说。
而这一次秀家是要从羽奥大名的手中要人来组织一只常备军势。
历史上德川幕府的奔溃就奔溃在财政上,他们本质上想要用疲藩来弱化各个藩国的政策没有错,这个政策在德川幕府的前200年中被很好的贯彻知行了。
可是当这个国家需要面对的敌人不再是内部的藩国,而是外面的外敌的时候,你就会这个政策之下是早已疲敝的将军、大名和百姓。
而作为日本的实际掌权者,统辖天下军势的将军,在面对外敌可能的入侵的时候,需要以不足全国1/3的财政收入,去承担整个日本城防,显然是不可能的任务。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其一就是像各藩国征税,但是这事儿怎么看怎么不靠谱,纵观世界历史,你和曾见过国王向自己的贵族们征税的呢?就算有,他们的结局都写在了历史里。
要知道将军是武士阶级推举出来的,他们是将军统御天下的基石。
平民百姓的一揆并不可怕,但是一旦武士参与进来那么天下时刻有倾覆的危险。
即便是秀吉和德川时代,这两个开国之君都不敢直接让大名交税,而是选择让大名每个一年参勤上贡的方式给大名持续放血。
可是这个参勤上贡本就是一个仪式,大名交多少全部遵循前例,并不足以担负后期的现代化军事改革的军费开支。
既然想要从大名手中收钱来武装军势不行,那只能换一种思路了,让大名们提供兵员,来替将军守护天下,成为将军常备军的一只。
在秀家的设想中,最好还要让他们为这名士兵提供军粮好军饷,但是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军卒军备、军饷的参差不齐,现在只能暂时由秀家来统一武装他们。
要彻底的解决的这个问题,秀家必须要成为当权者才行。
不过好在现在有秀吉这个虎皮在,秀家倒是可以直接逼迫羽奥大名交人,即便失去了大宝寺及小野寺两家的部队,秀家这只军势的人数也接近6500人。
6500人的常备军,放在羽奥绝对是一只不小的军势力量了。
秀家对于这只军势都想要了怎么办了,到时候在岩代屯驻3500人,仙台屯驻1500人,秋田屯驻1500人足以监视整个羽奥地区的大名。
还记得秀家此前和这些大名说的话吗?
“这只部队的目的是防止叛乱一揆做大,在其势小的时候进行扑灭,若是势大难治了,就拖延到主力动员抵达。”
在秀家的心目中,这个“叛乱势力”可不仅仅只有一揆众啊,其中就包括这些不足以取信的羽奥大名。
见羽奥大名都答应了下来,秀家转头看向宇都宫国纲和左竹义宣说道“两位大人是距离羽奥地区最近的大名,羽奥地区如果出现了叛乱的情况,我希望两位大人可以施以援手。”
左竹义宣和宇都宫国纲答道“臣等手关白所命,为殿下所调略,但凡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但请殿下说明。”
“那就好...”秀家听到两人同意自己的请求,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毕竟宇都宫和左竹说是两家,却情同一家。这两人如今一个堵下野,一个堵在茨城,若是他们对自己有所抵触,那么自己对羽奥的掌控力将会大打折扣。
“我不需要你们也一同派人参与别动队,我只需要两位大人在受到我活着丰臣侍从所请之后,能尽快将手中能快速调动的部队借调过去,帮助他们处理羽奥地区的事物。”
其实如今对羽奥地区拥有极大影响的还有一家,那就是位于越后的上杉家。
早在1586年他们就开始介入会津和出羽的战局,如今秀吉将大宝寺及庄内领正式确认为上杉家的领地之后,上杉家也算是一只脚踏入羽奥了。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管辖权争议问题,对于庄内领秀家道理有没有权利去管辖。
历史上庄内骚乱正式在羽奥检地时候发生的,最终在蒲生氏乡、最上义光、上杉景胜三人合力之下才扑灭,大宝寺家因此被秀吉剥去知行。
但是如今既然人家大宝寺义胜不要秀家插手,秀家何必热脸去贴那个冷屁股自讨苦吃呢?
至于这一世,他大宝寺家在失去蒲生和最上的帮助之后,仅仅依靠上杉家能不能压制领内,还请拭目以待吧。
“既然诸位对组织别动队的事儿没有意义,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下吧。”秀吉环视一圈,对着众人说道
“今日召集诸位过来,除了这一件大事,还有一件事要提前告知诸位,那就是羽奥废城及筑城之事。”
纵观秀吉在此前交代的话,这其实是秀吉唯一将实权下放给秀家去做的事儿,也是秀家在羽奥地区最大的权利。
就像我前文说的那样,城池是一个大名,乃至是低级武士权威的象征,城修的越大越豪华,象征着你在周围的势力越庞大。
同时,城池本身是你半独立的象征,若是哪天你与你的领主尿不到一个壶里面的去了,可以申请隐居,躲进小楼自成一统。
但是从秀吉下令要在羽奥-关东地区开始废城开始,这种惬意的生活将一去不复返了。
这句话从秀家的口中再次得到证实,众人的表情都有些严肃起来,甚至比刚刚秀家对他们摊派军卒表现更加凝重。
以我们后来人的视角去看《一藩一国一城法》和《家臣集往令》都是加强大名集权的法条,有助于加强大名们对领内的把握。
但是这个时候很多大名的思想还有转变过来,在他们看来各个支城本身就是本城的防御体系之一,秀吉要求废城实质上是在让他们自废城防。
北条家消灭尚在眼前,在这个时候作出自废武功的事儿,很难保证秀吉会和对羽奥、关东大名杀一个回马枪。
特别是本就对秀吉处置不是很满意的尹达政宗,在听到秀家要求废城的命令后,神色已经从严肃转变为阴郁了。
“我思来想去,对于羽奥地区的诸位大名领不是很了解,因此想着这条法令暂时压一压,诸位回去之后先将刚刚答应的军役兵卒送到岩代来整训,之后再将刀狩和废城一同展开。
关于刀狩令的布政,我不需要多言,诸位根据法令施行,收缴领内民众的武器,包括但不限于、刀、枪、弓、箭,具足、大铠等,这事儿由石田治部和大谷刑部负责监督。”
秀家说道这里指了指坐在下面的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继,秀家已经和他们商量好了,检地的事儿先押后,待收缴玩领内的武具之后再行检地,这样面对的风险会小很多。
在得到两人的确认后,秀家才继续说道:“收缴上来的具足、大铠7成交由各大名自行保管,3成上缴本家。收缴的刀、枪、箭半数全数上缴,待熔炼成农具,以备农业开垦所用。弓全部由各大名自行处置。”
不要看秀家要求上缴民间刀枪的一半,看起来似乎数量很多,但是要知道真正被刀狩的是底层的农民和工匠,这些人的装备大部分都很破烂。
在兵农合一的年代,农兵需要自备兵器去为大名打仗,但是仅仅是一把最次的武士刀就需要5贯文,这很明显超过了农民家一年的收入。
对于农兵来说,武备最常见的获取方式有三条,其一就是祖上传下来的老宝贝;其二就是究竟山上砍伐的竹枪或者木枪,稍稍赋予的会给他包上铁枪头;至于其三嘛当然是从战场上打了胜仗之后缴获的啊。
应仁之乱一来,日本已经乱了百余年了,民间的武备早就已经泛滥了,战争打到后期部分幸运的农兵家庭的装本甚至比地侍和武士还要好。
但是大部分的农兵的武器实质上还是粗制滥造的大杂烩,甚至战场上的真正杀死人的不是武器本身,而是武器上带的污染。
对于这些数量庞大的武器,部分精品肯定是被当地大名就地收缴如武库的,至于剩下的充数货留着也没有意义,索性就地熔炼城农具再分发下去。
至于怎么监督这些农具的熔炼工作,也就只能麻烦秀家,在岩代建立高炉熔炼锻造了。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集中管理集中销毁,不使大名私藏武备,同时还能拉动岩代地区的工业和商贸发展。
在日本,铁一直是一种稀缺的重要物资,这就导致即便是到了江户时期,日本的农民还在大量使用木质农具从事从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现如今有了这么多废铁,用来打造农具说不能还能进行一波产业升级。
至于具足和大铠,农兵的获取方式只有可能是从战场上剥下来的,但是像他们这么低级的农兵,就算获得了所谓的具足和大铠,也是被上级武士“买走”的下场。
对于他们来说,身上能有一件腹卷、胴丸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儿了。
无论在任何时候,铠甲都是绝对的战略物资,也就只有像现在的战国乱世,才会在底层如此泛滥。
没有一个王朝在平和之后没有收缴民间铠甲的动作,甚至很多时候私自制甲都是眼中的犯罪。
其实不论是胴丸、腹卷、大铠还是具足,他们的制作方式大同小异,都是用威绳串联其各个甲片,本质上的扎甲的不同编址方式罢了。
当然这说的是武士铠甲不论怎么进化,他的材质本身是有保障的。
但是随着战国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铠甲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铠甲保养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儿。
为了满足上级领主要求,也为了自己的小命要紧,用皮制包裹的竹甲和木甲就逐渐步入战场之中。
后世我们常见的竹甲和木甲,多用于剑道保护用具之中,事实上这本就是日本的一种礼仪用铠甲。
因为他本身的材质问题,有重量轻、易制作、易修复的特点,就好似竹枪一样,逐渐在下级武士及农兵中普及,如今在民间依旧有着不小的保有量。
特别是重量轻这一点,对于营养不良的日本农兵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的了。
你还别说,这些竹制、木质的铠甲,在面对丸木弓射出的箭失和刀枪的噼砍的时候确实有一定的防御效果,可以说是非常的物美价廉了。
日本战争的主战场一直是近畿附近,关东-羽奥地区的战争烈度和习惯似乎落后近畿30年以上。
这种竹木铠甲在西国早就因为铁炮的大规模普及被淘汰了,毕竟谁都不想花钱穿一件屁用都没有的防护衣,逃跑的时候甚至还可能拖累自己的速度。
但是关东-羽奥地区可不一样啊,这东西还大面积普及呢,就秀家这两天所见的左竹、最上等大名的军势中,依旧有士兵穿这样的铠甲。
当然秀家也考虑到因为羽奥地区装备落后的原因,大名家需要一定的军备储备需求。
在军备自备的情况下,大名并不需要为农兵们的军备负责,但是刀狩令后,一旦遇到战事他们需要为普通士兵准备具足和兵器。
一下子收缴这么多具足,很难有足够的铁质新具足进行替换,羽奥大名有保留的需求,这也是秀家循序他们保留7成的原因。
至于秀家手上的3成部分是一点用都没有,对于这种铠甲秀家也没有是一点兴趣,他不像刀具可以重锻成农具发下去。
整个铠甲上面也就内外包的皮革有点用处,可以在重复利用在之后新锻造的铁质具足上,至于里面的竹片、木片,不过是被拆了烧掉罢了。
那个收缴的3成的操作,完全是为了树立丰臣家的权威走的流程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