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鹿散于野
作者:三秋空城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最新章节     
    清帝的退位几乎可以算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朝代过渡。

    腊月二十五,距离过年还有一周时,根本没给爱新觉罗家过年的机会,隆裕太后不得不借宣统皇帝溥仪的名义发表了《清帝退位诏书》。

    诏书是在养心殿发出,这座从雍正时代就开始作为帝王起居办公的宫殿,终究见证了大清的覆灭。

    最后一次举行的朝见,来的不是袁世凯,而是外交大臣胡惟德。

    自从上次被良弼搞了一次暗杀,袁世凯就再也没有进过紫禁城,都是派自己亲信代他入朝。

    拿到诏书后,袁世凯立刻抄送东交民巷各大使馆,并通电全国。

    在一片喜庆中,清朝的龙旗降下,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升起,清王朝就此结束,延续数千年的帝制覆亡。

    客观讲,虽然相当大比例的人都不喜欢清朝——毕竟清朝的许多遗留问题还在影响着100年后的中国,但在清朝的最后时刻,还是表现出了一个王朝应有的潇洒与智慧。

    它的开始充满血腥与杀戮,甚至结束时也让国家饱受耻辱。

    但对于它的消亡,还是选择以温情和敬意去看待一个王朝的消失吧。

    因为不管怎么说,这是数十年革命运动下最好的结果。

    京城的百姓对清帝退位的反应非常自然,估计是这些年见惯了大风浪,——往前推十年,慈禧还被八国联军赶出过京城哪。

    至于广大农民,知道这件事就滞后很多了,记得《白鹿原》中有过描述,老百姓听说皇帝退位,先是象征性地哭了两声,表示对祖宗尊敬。然后马上回头打听新的朝代和年号,问问以后皇粮交给谁。清楚之后就互相比谁先剪辫子,因为头上的小辫子早已习惯,一下子剪掉很不适应,都在较劲。

    ——

    上海,福州路一间茶馆,百姓像往常一样喝茶、聊天。

    “听说了吗,皇上退位了。”

    “你才知道?我的一个亲戚在英国人的报社当差,早就给我说了。”

    “英国人的报社消息这么灵通?”

    “还不是因为袁世凯给他们说的,要是没有各国大使馆默许,他袁世凯个小赤佬能干出这种事?”

    “嘘!你怎么敢说袁世凯是小赤佬!”

    “我为啥不能说?革命他出一份力了?现在还想做新朝廷的头头!我们上海刚从武昌手里夺来统领地位,迫不得已让给南京,现在他袁世凯坐享其成,又要在京城继位,以后更不拿我们当回事。”

    “怎么会!我听说南京马上派人去迎袁世凯南下。”

    “我看他还是别来,要是再把江浙弄成他北洋的势力,更不好办。”

    “嗨!你们可别吹了,啥时候你要是能当个江苏都督,再骂袁世凯不迟!”

    “我才不当!要我去都不去!”

    “你就是嘴上厉害!”

    ……

    李谕喝了一口茶,看到张謇进了门。

    “疏才,我来晚了,最近风云聚变,不得安生。”张謇说。

    李谕说:“我接到季直兄的消息,立刻过来等着,还给你要了一壶上好的龙井茶。”

    张謇似乎经常来这间茶馆,看看左右说:“我们去他们的内室,清净。”

    内室的设计优雅很多,有宋代的古朴感觉。

    李谕坐下说:“季直兄作为实业总长,怎么总往上海跑。”

    张謇说:“我已递交了辞呈。”

    “递交辞呈?”李谕疑惑道,“为什么?”

    “难以共事!孙文对中国四五千年之疆域、习俗、施政不尽了彻,又对各国政治风俗之源流未加以融会贯通,”张謇叹道,然后以有些不满的口吻说,“与孙谈政策,未知涯畔。”

    李谕说:“孙先生是革命者,多年避于海外,以精神领袖之身份回国,刚开始自然无法完全容纳进来,但毕竟咱们是改朝换代,很多东西要用新的,再加上有这么多具体的部门,大家商量着来不就是。”

    张謇说:“我也想商量,但他们执意以汉冶萍公司向日本抵押借款,这一条我绝对不能同意。作为实业总长,我只能辞职。”

    汉冶萍公司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与萍乡煤矿联合组建而成,是个超级大的煤炭钢铁复合企业。

    汉冶萍公司作为目前整个亚洲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在多年的生产后,出产的钢材质量比日本产品更好,日本造铁路也需购买汉冶萍的钢材。

    钢铁产业是工业强国的重要一环,日本人对汉冶萍公司早就垂涎欲滴。

    更由于它是优质资产,被多次用于抵押借款。

    南京临时政府刚成立,财政就处于山穷水尽的窘迫境地,孙文、黄兴等人被迫以汉冶萍公司向日本再次进行一次高达1500万日元的抵押借款。

    不用想,肯定不是啥好事。

    李谕问道:“是向哪个日本财团借款?”

    张謇说:“一个月前,宋教仁与陈其美通过黑龙会的内田良平,向日本三井会社借了30万,这次应当还是要向三井借钱。”

    李谕说:“日本人狼子野心,内心想法必然是想控制汉冶萍公司。”

    张謇搞了多年实业,同样看出了背后可怕,“所以我坚决不同意以汉冶萍公司为抵押物,后患无穷。此事太炎先生也获知了,他发电报指责了孙与黄。不过孙先生对他解释说,先生等盖未知南京军队之现状也。每日到陆军部取饷者数十起。军事用票非不可行,而现金太少,无以转换,虽强迫市人,亦复无益。”

    目前章太炎被袁世凯委任为高级顾问,派去东三省搞实业去了。

    不仅张謇和章太炎不同意,社会上反对以汉冶萍公司作抵押的人太多了。

    此后,汉冶萍公司慢慢被日资渗透并且控制,日本通过汉冶萍公司获得了大量军国扩张所需的煤铁资源。

    让小鬼子舒服,是李谕最不舒服的事,必须得管。

    日本对汉冶萍公司做了资产评估,结论是仅仅3000万日元,鬼才信啊。

    李谕说:“汉冶萍公司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日本人对其的估价却只考虑了鸡的价值,心眼太坏。”

    “是啊!煤铁对国家何其重要,就连前清旧官盛宣怀都明白不能让日资渗透进汉冶萍,”张謇说,“一国之权犹鹿也,失而散于野则无主,众人皆得而有之,而逐之,而争以剧。”

    张謇的话相当痛心疾首。

    清朝的覆灭意味着原有政治中心的泯灭,张謇不愿出现秦朝灭亡时“鹿散于野”的情况。

    中国这么大,就像一大群鹿,汉冶萍这些重要的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只鹿。

    李谕想了想说:“我可以设法进行借款,而且不以汉冶萍公司为抵押。”

    张謇高兴道:“与疏才这样的聪明人说话真是轻松!我找你就是想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毕竟现在放眼全国,能在洋人地盘把产业做那么大的,只有你。”

    李谕说:“借钱无需找日本人。我通过这两年的运作,已经同德国实业部的实权人物瓦尔特·拉特瑙部长建立关系,他同意进行高额借款,我已经争取到4000万马克,差不多相当于2000万日元,换算成银子也有500万两。我可以居中斡旋,再借至少4000万马克。”

    张謇一听,立刻来了精神:“这么多钱一下就解决了大问题!但南京临时政府的事,不能以你的公司作抵押吧?”

    李谕说:“可以用马上在上海兴办的数家新企业为抵押物,比如德国出一半钱的药厂。或者直接采用金融手段,这些款项我不出面,仅仅作为担保人,债券反正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消化。”

    张謇思路同样清晰:“现在南京政府愁的正是没人敢接债券,如果能把政治上的事化成商业上的交易,就再好不过!”

    李谕笑道:“也不违背我不参与政界的承诺,仅仅是个金融市场上的中间客。”

    李谕嘴上编出一个“金融+债券”的完美说辞,其实心里很清楚:等一战开打,这些钱就不用还了!

    至于为啥逮着德国一只羊使劲薅羊毛?还用问,因为好薅啊!

    况且他们通过庚子赔款弄走那么多银子,讨回一点无可厚非。而且薅羊毛最狠的是法国,人家简直不是薅,直接拿推子要全部推掉!

    张謇兴奋道:“我会让南京尽快派出财政部长与你接洽。”

    李谕又问道:“你这个实业部长,还要辞职吗?”

    张謇说:“只要不随便把我治下的企业典当出去,继续做下去似乎有了那么点意思。”

    李谕笑道:“以后我还指望着季直兄在上头多多帮衬呢。”

    张謇说:“谁帮衬谁,可说不准哦。”

    南京方面获悉借款一事有眉目后,立刻就让财政部长陈锦涛来商量借款事项。

    实话说,4000万马克,即500万两,对于维系政府来说,真不是啥大数目。

    陈锦涛目前办事挺积极,不过这人后来当了汪伪政权的汉奸。

    李谕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银行接纳款项。

    大清银行几天前刚刚改名中国银行,再加上交通银行,让它们两家接收款项。

    如此做一举两得,不仅借到钱,还能让两家银行早早扩充业务,填充资本。

    陈锦涛激动道:“太感谢院士先生了,您真是有通天之能!在下多年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财政律法,却不能解决财政之事。”

    李谕不过是想搅黄日本人的阴谋罢了,500万对于偌大的国家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李谕说:“不过一点商业活动罢了,在下也能居中受益。”

    得当作普通的金融交易,把自己说得没那么高大上。

    陈锦涛说:“我明白,孙先生要给你做一面锦旗,并亲笔题字一幅,同时许诺4000万马克你可以抽走一成。”

    李谕笑道:“我不需要,只要你们以后照料一下民族产业就好。”

    陈锦涛说:“那是应当的!张謇部长说,上海要成立实业协会,我们可以推举你为会长。”

    上海的实业协会也是今年成立,按照历史,应该是李四光当会长,不过现在他被李谕搞去英国留学了。

    李谕说:“再推辞就过意不去了。”

    正好借此机会在一战前好好扶持起民族产业。

    上海以及江浙地带的民族资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规模,只需稍加引导,给他们市场,就能爆发出很大的潜力。

    实业协会的副会长是老熟人马君武,他还是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

    在协会里,马君武只挂了个名字,帮着会长处理一些涉及政府的事务,其他的会内事情并不管。

    李谕的相关产业现在可以轻松地在江浙展开,不管是拿地还是招人,都能顺风顺水。

    至于首先扶持的民族企业,还得是比较常规的棉纺织业以及食品加工业。

    尤其棉纺织业,虽然一直是咱们的传统产业,但在近代一直被洋人压着。

    而李谕想得简单粗暴,扶持棉纺织业不仅能壮大民族资本、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关键可以让小鬼子难受。

    实际上,在九一八之前,日本虽然看起来经济比民国好,但日本的经济其实完全依赖中国市场。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资源供应国以及外贸市场。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资源和市场,小日本立马就能完蛋。

    这时候的日货根本谈不上高大上,就是棉布等日常用品。

    民国政府也知道要保护民族企业,从1929年开始,慢慢提高了关税。

    在此之前,日货在国内确实挺有市场。

    现在国内对日本的感觉十分微妙,不像抗战爆发后那么痛恨,毕竟甲午一战没有伤及根本,大家还是有向日本学习的心态。

    所以即便民国年间爆发过多次抗日游行,抵制日货,都没有太大成效。

    没办法,这就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降维打击,日本棉布确实便宜又好用。

    但李谕就不能坐视小鬼子舒舒服服倾销了,他准备引进美国英国的先进生产线,然后借由中国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让日本本土市场尝尝中国棉布的反倾销感觉。

    还有各种如味精、方便面之类的生活用品,绝不会给历史上小日本倾销的机会。

    战争嘛,打的本来就是经济、是后勤,提前二十年掐一下小鬼子的奶,至少能让它营养不良。

    至于日本国内民众会过得更加艰难,就不是李谕应该考虑的事了,更没啥心理负担。因为历史上日本的普通人都在享受着战争红利,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