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合纵攻夷
作者:明月共举杯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最新章节     
    苏国那边打的不可开交,一下子出了三股反贼,叛乱波及半国。

    纵然这些反贼之中,没有一个先天宗师。甚至连参与叛乱的,也都是一些地方民众,没多少官兵参与。

    但别忘了,此前的苏国,可是效彷了楚国之策。

    不仅在中央练了五万精锐的禁军,五万的府县兵。更是在地方上展开了民团制度,每年农闲之时,都是有召集当地乡勇进行一定军事训练的。

    这个制度,从弘道八年,北伐结束归来起。一直执行到如今,差不多也有四年时间了。

    这许长时间,成效多少也是有的。

    所以苏国哪怕是底层的普通民众,也不能单纯只把他当做普通百姓,人更是具有一定军事知识的民兵。

    如今广昌道、杜昌、七岛会起兵,三家加起来十六七万人。

    这么多人,就算都只是民兵,那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了。

    “故而孤认为,苏国想要镇压下这场动乱,应是没问题的。

    毕竟苏国有着五万精兵,这些以北降周兵为骨干建立的兵马,训了这么些年,实力多少也是有的。

    再算上苏王这位先天宗师,想要镇压下叛乱不难。

    甚至以苏国一郡之土,动作迅速些,可能三五月就能平息下去。”

    陆渊看着眼前两位重臣,说着自己的看法:“但叛乱能够镇压,有些事情却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解决的。地方骚乱一起,参与叛乱的又大多是怨愤而起的普通民众。

    苏国镇压叛乱,无异于在屠戮自己子民。

    不管最后是胜是负,苏国已然大失人心,从此郁林不宁也。”

    陆渊说到此处,真的是心生感慨。

    此时苏国的近况,如果按照他前世玩的游戏的说法来讲,那就是稳定减三,然后附带一连串的负面效果,持续时间还是二三十年起步的那种。

    苏玄歌今日杀了这十几万叛军,牵连了这些叛军的亲属,波及的民众怕是要达百万之巨。

    可整个苏国才多少人口?

    不过将将两百万。

    不,经过这么些年的暴法苛政,苏国连年逃亡日众,就楚国这边与苏国边境,几年下来,就接收了超过一万逃民。

    楚国就已经如此了,苏国与九真郡、与南海国、甚至与西南夷国的边境,又该有多少逃民?

    甚至苏国国内,那些逃入山岭,以躲避赋税的人,又有多少?

    此时苏国之内,怕是早没了两百万之民。

    如今一场叛乱,又让百万之民,成为逆贼。

    苏国这般打下去,最后还能剩多少人?

    这真的是个问题。

    不过以如今已经渐行渐远的楚、苏、南海三国同盟,盟内日渐穷兵黩武、野心逐渐增长,开始不安分的苏国遭此一乱,对于楚国和南海国来说,倒也并不见得是件坏事。

    这不,在看完了消息,同时听到陆渊的感慨之后。

    旁边的左相崔长青,不仅没想着要不要派些援助,而是立刻道:“大王,苏国内乱,叛乱叠起,此正是人心纷乱之时。兵戈一起,苏国地方百姓定惶恐不安。

    为躲避战乱,怕是要四处迁徙了。

    尤其是苏国北地三府,此时附逆之人最多,日后遭受屠戮,也定然最重。

    彼辈为躲刀兵血光,怕会纷纷向北逃亡。

    臣请命,请大王调遣一部禁军,立刻布防两国边界。

    若发现北逃之人,则立刻收拢,而后者有司安置。

    如此既能避免地方不受这些苏国逃民影响,使其等的落地为匪,扰乱治安。更能收拢大量逃民,使其充盈国内户口。

    可谓两全其美。”

    嗯,经过了几年的移民工作,此时崔长青一听战乱,一听逃民,下意识的就想到了移民充实地方。

    这也确实是他一直做的事情。

    而且三年下来,已大有成效,不仅楚国收入翻倍,国力也日渐鼎盛。

    往日因为战乱,一派凋敝的洞、庭西川两郡,也因为地方户口的充实,日益繁盛。

    吃了这么多好处,自然难免让这位左相对此事形成应激反应,念念不忘了。

    反正按崔长青保守估计,这一波收拢苏国流民,少说也能为楚国再增来十几二十万人口。

    这已经差不多是一个下府的人口总数了。

    不费大力,却为国内再添一府人口,这种便宜,为何不占?

    至于楚国公然收容苏国逃民,会不会得罪苏国?

    说实在的。

    经历了这么一场动乱,苏国哪怕能够平定,国力也必然大减。原本因为压榨百姓,穷兵黩武而得来的几分强盛迹象,也将彻底打断。

    这种情况之下,苏国哪还敢因为此事,和楚国说三道四?

    甚至再退一步讲。

    苏玄歌脑子真的不正常,真想找楚国要个说法,就他刚刚平定叛乱后的实力,还真能拿,楚国如何不成?

    出兵北伐,你敢吗?

    最后还不是要咽下这口气,吃了这个闷亏。

    因此对于苏国的反应,崔长青是半分不怕的。只是有一点,让他感到为难。

    却见崔长青说了以上方略后,苦着脸道:“就是苏国遭此一乱,户口大减,民生凋敝,地方越加穷困。原本苏国每年援助的二百万两白银,一百万石粮食,怕是要缺斤少数,甚至根本不拨了。

    而没了这笔钱,大王想要在明年动兵,讨伐大长河国,钱粮方面,怕是有些艰难了。”

    近日陆渊召集崔长青与李良,与这两位城中文武最高首脑商议,自然是有重要之事。

    那就是陆渊打算在明年,也就是神武四年,开始正式出兵大长和国,介入对方的这场内乱。

    大兵一起,后方钱粮该如何供应,又要抽掉哪些兵马,国内又要留何人看守,这些都要处理妥当。

    所以找崔长青与李良,让两人帮着弄出个方案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是没想到。

    三人还没商议出具体方案,苏国那边就先送来了这么个“惊喜”。

    那些粮食还好说。

    有着江汉平原和洞庭湖,楚国之内并不缺粮。

    可没了苏国供应的两百万两银子,陆渊十万大军出征的军费,便就只剩下南海国的三百万两银子了。

    虽然三百万两银子,也能保证大军最低限度的用度。

    但这最低限度之下,一切束手束脚,这仗打起来有个什么意思?

    陆渊打的这是灭国之战,至少都奔着夺下一郡之地的目标去的。

    这种级别的战争,束手束脚的去打,最后又能得到什么好结果?

    ‘难不成最后还是要动用内库?’

    陆渊心中这般想,叹了口气的同时,看着眼前重臣,脸上却还是平静道:“这个无忧。今年苏国、南海国的援助已经输来,五百万两银子都入了账库。

    有这笔银子,就算明年开始,只有南海国的三百万两银子援助,也能让大军撑个三年了。”

    崔长青闻言,不由点了点头,然后无奈道:“只是这样一来,大王此次讨伐大长和国,便不能把战事拖延太久,最好能在三四年内结束了。不然时间拖久了,朝中财政就无法支应了。”

    只是虽然这么说,但崔长青对此,却也没抱多大希望。

    灭国之战,哪是那么轻易,就能结束的。

    以大长和国的体量,楚国想要吞下对方,不做好打个三五年,甚至上十年的准备,是别想完结的。

    毕竟大长和国位处西南夷,那边局势实在太过复杂了。

    眼下对方国中内乱,自己打的不可开交,那自然没多少人去管,因为这属于西南夷的家事。

    可如果是代表着东扬人政权势力的陆渊,领着大军杀了过来,这其中含义就不同了。

    其它两位西南夷霸主,大理国、南诏国,能不生出别的心思?

    他们会不会认为,楚国出兵大长和国,是东扬人既接连消灭了苗、羌、蛮、越等族之后,终于开始把手伸向了西南夷,想剿灭他们这些夷人了。

    而若是这般想,那性质就截然不同。

    一下子从原本的单纯国家争霸,给上升到了种族之争,文化之争,存亡之争。

    到时这两国心生忌惮之下,派兵干涉大长和国内乱,然后三国合兵,一起对抗陆渊,也都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这一战,从来都不是什么讨伐大长和国,这根本不是重点。

    重点是陆渊代表的东扬人势力,在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后,终于打破了原本的默契,开始插手到西南夷的地盘上,开始对他们这些夷人下手了。

    这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核心。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分量在,陆渊才会对出兵大长和国的事情,一直顾虑重重。

    不仅是没有钱粮,更是有些担心,战事一旦打起来,开了这个头,那就再也没法结束了。

    到那时,一场大战,打个十年,真不是虚言。

    毕竟陆渊面对的,是以西南夷三国为首,有着六七郡广大的地盘,人口过千万的整个西南夷势力。

    跟对方打,不亚于此时跟宁国开战了。

    两边本就是同一个体量的势力。

    西南夷唯一比宁国差的,也就是人口更少,兵马没那么精锐,地盘也不够富庶。同时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做三股,各自为政,并没有那么齐心罢了。

    但即便问题多多,以楚国的体量,想和这种庞然大物争,压力也是极大的。

    若非是如今财政收入翻倍,周青就要先天,同时孙思文也在加紧追赶,楚国各项软硬实力都迅速膨胀的话,陆渊也是不敢轻易做这个决定的。

    而如今好不容易决定下了,苏国又给他来了这么份“惊喜”,出征前遇此挫折,这个征兆实在太不吉利了。

    清楚这是个修仙世界、同时修炼了气运之道的陆渊,此时都有些怀疑起来,自己这决定是否正确了。

    不过还不等他沿着这条线细思,旁边的弟子李良,在听了两人对话后,却又提出另一个思路:“大王,左相所言,确实有理。没了苏国的军费援助,此次出征平添了许多困难。

    不过以臣看来,赢钱方面的损失,其实并不重要。

    此次苏国内乱,或许于我等讨伐大长和国之计,也是件好事。”

    好事?

    听到李良这等言论,陆渊愣了愣,然后问道:“你此言何意?”

    李良行了行礼道:“大王。以臣观之,此次输国内乱,本质上只不过是苏王为了养那十万兵马,对地方百姓压迫过剩的缘故。

    所以解决的根本,要么是缩减兵马,令朝政开支不那么多,百姓自然也可以得到修养。

    要么便是开疆拓土,另寻一地,用以供养那苏国无法承担的大军了。

    前者以苏王秉性,多半是不可能的。

    但后者,却可商榷……”

    说到此处,这位陆渊弟子看了看两人,然后笑着说道:“方才大王与臣等商议,不是正在发愁,要是西南三个夷国联合起来,我大楚该如何对抗吗?

    楚国力薄,只有大王一人,以及十万兵马。

    可楚国周边,可是有盟友的。

    苏王既有实力,又有野心,开疆扩土之志,已展漏无疑。

    既如此,反正也要打大长和国,大王何不邀苏国一起?

    纵然有这场叛乱,但以苏王之能,平定并无问题。而苏国经此一乱,财政锐减,怕是更难供养那十万大军。

    怕是苏王也在发愁,该如何应对此事吧?

    此时大王邀其一起出兵,一同攻打大长和国。急需占领新土,增加赋税的苏王,定会答应。

    届时大王自东而攻,苏王自南而攻,两国南北夹击之下,大长和国又如何能够抵挡?

    甚至不仅是苏国,西川国那边,可也是有领地与西南夷相交的。

    西川穷困,国狭民寡,实力衰微。

    西川王难道就不想开疆扩土,把佛法传到西南夷那边去?

    以上此二国,皆是可以争取之辈。

    而若是能得两国之助,此次谋划西南夷,大事易也。”

    洋洋洒洒一大通,李良说完自己的方略之后,作出总结。

    而在他面前,陆渊与崔长青听完,一个个也是眼前豁然开朗。

    没错啊。

    单靠楚国一国之力,确实奈何不了西南夷。

    但如果算上苏国、西川国,三国一同出兵,那此事就大有可为了。

    首先苏国那边,就算经历了这场内乱,实力大减。但最后剩下个六七万精兵,这种是没问题的。甚至如果收编一下那些叛军,兵马可能还要继续膨胀。

    所以此次北伐,就算要留人看守,苏国也早说能抽个五万精兵出来。

    再算上苏玄歌本人,这实力已经不弱了。

    而西川国那边。

    虽然此国国力弱小,甚至还不得不抽调出两万兵马,常年驻防在汉中国,帮着协防周国的威胁。

    但就算西川国只能出一万兵,这都没什么关系。

    反正陆渊也没指望,对方能有多少兵马。

    他真正看重的,还是济慧这位先天宗师。

    只要济慧也能参与,那他们这边阵营,瞬时就有了三位先天宗师的力量。

    兵马方面,也有十数万之多。

    以这等实力,去征讨西南夷,纵然对方三国联手,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甚至都不只是这两国。

    九真郡那边,可也是紧邻着西南夷的。

    若是能说动武平侯谢宁跟着一起,那有的对方手下五万朝廷精兵在,这战胜算还能更大。

    唯一的问题,就是谢宁会不会同意?

    ‘功名利禄,人之所求。

    谢宁在九真郡守了十年,一直在当地掌握大权,生杀名位,操之于手。

    现在朝廷远隔在万里之外,谢宁处在西南夷和我三国同盟的包围之中,可谓势单力孤。

    值此之际,我就不信他没想过,为自己着想?

    有我们这些例子摆在面前,裂土封王,称孤道寡,开国建制,以一姓之王朝,万事之基业,立于这世间。

    难道不强过他给朝廷称臣,然后做一个一代就没的普通武侯好吗?’

    陆渊就不信了,那谢宁还真是圣人不成?

    他这边这么利诱,这么多承诺,对方就不心动?

    而只要此人心动了,那么一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心中这般想着,各种筹划说过,陆渊心中原本的一些迷茫担忧,已经尽数消散。

    重新抬起头来,看着眼前两位重臣,他笑道:“李良说的不错,既是为我三帝之裔开拓疆土,又岂能只我大楚一国出兵出力?

    其它苏国、西川国、九真郡那边,也得多联络联络。”

    说到这里,陆渊对着崔长青道:“此事就交给左相了。你让鸿胪寺那边多派使者,去往这三国地方,邀他们一同出兵。务必要促成此事。”

    崔长青领命道:“臣尊命。”

    陆渊微微点头,然后笑着对自己弟子道:“李良你也不错,能想出此谋,可谓令我豁然开朗。这些年来,看来你也大有进步,为师甚为欣慰。能承担更多职责了。”

    这话,便不是君臣,而是师徒了。

    对于能帮自己大忙的弟子,陆渊向来欣赏看重,不吝恩赏。

    李良听出了自家师尊口中的欣赏提拔之意,心下喜悦的同时,也连忙谦逊道:“此皆师尊教导,弟子不敢言功。”

    这般说着,他却是开始畅想。

    与自己同级别的楚维,如今已是水师总管,隐隐有提拔为卫将军的风声。

    如今卫将军的位置被人占了,自己要再往上提拔,那剩下的,可就只有车骑、骠骑两将军了。

    这可是位比大将军的尊职啊,可不是什么卫将军能比的。

    自己若是能生任此职,那什么楚维,瞬间就要被自己踩在脚下。

    届时除了被师尊一手养大的大师兄周青外,同门之内,还有何人能及得上自己?

    一想到那等风光,李良心中就心潮澎湃,恨不得大战早日到来,自己好立功受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