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月中旬,青云子终于率领六万精锐,返回了巴陵。
陆渊当即下令,让这出征半年的六万人放假轮休,各自批了一个月假,让他们回家和亲属团聚。
等放假归来之后,而前往巴陵各处轮戍,归入郡内防务部队中。
这支部队出征已久,属于师老兵疲的范畴,此次南征,陆渊并不打算用他们。
毕竟如今洞庭郡内,剩余的禁军足足还有着十支,想要从中挑选出三支来,实在太简单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根本不必逮着一支部队就往死里去用。
而且洞庭郡内,原先留守的十支禁军,基本都是新兵,资历最老的,训练时间也才堪堪一年而已。
一年时间,也不过让他们精通旗号阵列,明白军法秩序,勉强算是达到了合格标准。
但仅仅合格,不过是府县兵的水准。
想要成为战兵精锐,成为禁军骁勇,还得在战火里磨练一遍,从生死中滚过一圈,熬过了这一关,见过了血,才能发生质的蜕变。
到时坚定了意志,再花个两三年时间,打熬技艺,精深武艺,也就算是成为精锐战兵了。
如今这些新兵才刚刚走完第一步,从菜鸟成为了合格兵,此时正是让他们前去战场,经历血火淬炼,走完第二步。
正好。
相比于北边强大的周国精锐,岭南各国,水准其实都很一般。
哪怕是在南边诸小国中,向以强大好战着称的苏国,其实国中兵马水平也就那样。
苏国只不过一个小国而已。
国民不过百万,疆土不到万里,国中之人就算再怎么好战,底子资源摆在这,又能练出多少精兵来?
该国上下五万兵马中,估计也就只有一两万老牌精锐,能达到楚国标准禁军的水准。剩下大半兵马,也就是地方府县兵那种合格兵的水平,根本当不得大用。
想要扫平对方,出动两三支禁军,配上一位先天宗师,基本就可以灭了苏国了。
至于南海国,那就更不用说了。
文恬武嬉,严望秋都死了五六年了,如此长的时间内,南海国竟然还没培养出一位先天宗师来?
甚至如果从当初越国北伐的时候算起,那时南海国还是南海派时期,当时该派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情况。
若是从这时候挑选后人,重新开始培养,十几年的时间,怎么着也能挑选出一个合格继承人了吧?
可事实就是,从前越弘道六年,一直到如今楚国神武十年,整整十四年时间,南海国依旧没培养出一个先天宗师来。
要知道陆渊培养孙思文,前后耗费也就是五六年而已。
由此可见,只要有基础的话,再加上资源倾斜,想培养出一位先天宗师,其实也算不得多难。
但就是这么一件不怎么难的事情,南海国就是做不到。
其中原由,这些年陆渊通过皇城司的百般探查,倒也了解了一些。
南海国之所以培养不出先天,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体制问题。
原先是南海派的时候,举派上下是一个宗门,严望秋哪怕作为掌门,本质上也不过是宗门弟子,是要屈居于门派之下的。
在这种情况下,南海派是南海派所有人的,掌门只是所有人中,推选出来的管理者而已。
这种公有推举制度,令得南海派可以放下私心,毫无顾忌的从门派中挑选合格弟子,培养出先天继承人来。
这便保证了门派的传承。
可这种公有推举制度,在严望秋身为掌门的晚年时期,出现了问题。
因为在那时候,当时身为掌门的严望秋,想要培养继承人时,纵观门下一圈,竟发现自己的弟子门人,没有一个成才的。
所有人挑来挑去,也找不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先天种子。
当然,这个挑选的范畴,仅限于严万秋一脉的弟子门人,以及他的血亲家族。
至于整个门派之中,南海派十万人,当然能找出合格的先天种子。
可严望秋相比于此前历代掌门,无疑是私心极重的一位。
相较于从,门中别支挑选一位继承人,然后夺去自己一脉的权利。
甚至因为自己的偏袒,族人弟子已经如同寄生虫一样,趴在了南海派的躯干上,吞食了太多原本属于大伙的利益和权力,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形式。
等新掌门上任,面对这种旧掌门一脉,盘枝错节的利益关系,所能做出的选择当然不多。
一想到日后,下一任掌门可能对自己的弟子后人发动清洗,灭了自己的传承和家族。
严望秋就宁可宗门内没有先天继承人,也不愿挑选出一个日后会斩向自己后人的刽子手来。
这便是当初南海派,明明据拥岭南,弟子十万,宗门实力数倍于九川剑派,却偏偏连个继承人都找不出来的原因所在。
一切只是私心而已。
南海派时期尚且如此,到了南海国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原先宗派的时候,属于公天下。
虽然这个所谓的公天下,在严望秋的理解中,也只是属于自己弟子和族人之间的公有制,并非是整个门派所有支脉的公有制。
可哪怕是这种狭隘的公有制,相较于后来来说,其实也已经算是先进和无私了。
因为到了后面的南海国时期,成了国主之后,看着国内数千里江山,数百万黎庶,听着众人俯首称臣,听着万民口称万岁,原本还有一丝公有之心的严望秋,心思就彻底变了。
就如上古禅让走向家天下一样。
严望秋也和大禹一样,想将整个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然后让自己这一脉的血亲后人,统治南海万万年,永为国主。
这个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确实是好的,属于先进的。
毕竟国家和宗门不一样,宗门可以毫无顾忌的玩推举,属于谁强谁上都行。
可国家除了需要强之外,还需要稳定。
因此最强的力量掌握在王室手中,自然能够以此作为威慑,再加上大义名分,用以稳定全国。
不然国主是严氏一族,先天宗师却是他人。
一个掌握最高名分,一个掌握最强力量,国家最重要的名与器,分别被两股势力掌握,最后势必会造成政出多门,互补一统的局面。
到时等待南海国的,只会是战争与毁灭。
要么名与器统一,严氏一族覆灭,掌握最强力量的先天宗师,重新组建自己的政权。
要么外力入侵,趁着南海内乱灭了此国,严氏一族的下场同样好不到哪去。
以上不论哪一个,南海国与严氏一族,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别觉得危言耸听。
当初大禹传位于夏启,等夏启登基之后,有扈氏便反对作乱,最终被启率军讨平。
后面等起的儿子太康继位,更是被东夷后羿趁机夺取了王权,灭了夏朝的国祚。
就连大禹这种有治水之功的有德之人,他的儿子想从公天下转化为家天下,都有人站出来反对,最终甚至一度失国。
你严望秋何德何能?
是振兴宗门,发扬光大了?
还是挽宗门于水火,有着存亡再造之功?
以上两点,都没有。
反倒是自私自利,一没为宗门培养出合格继承人,保持住南海派先天大派的地位。
二没救宗门于水火,反倒是让自己的弟子族人趴在宗门上吸血,最后更是为了逃脱罪责,亲手将宗门覆灭。
用南海派的尸骨,换来了一个自家的南海国。
有着以上诸多班班劣迹,更有着严望秋这位篡夺者亲自示范,上行下效,你说他怎么可能放心,自己死后,培养出来的先天宗师,不会篡夺自家基业?
这当然是不可能放心的。
不只是严望秋,颜氏一族也不可能放心。
所以原先南海派的时候,严望秋还有自己的弟子门人,可以作为先天备选。
可到了南海国时期,他便只剩下自家族人,甚至是自己的直系后代,可以作为备选了。
因为南海派化派为国,同样侵夺了严望秋弟子的利益。
原先他的那些弟子,还有可能继承掌门之位,可以成为先天宗师。
可等南海国出现之后,父死子继已成天理必然,除了严望秋的子孙后代,其余人根本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你说那些被剥夺了机会的弟子门人,心中能甘愿吗?
如此自然就再剥夺了一批先天种子的挑选人群。
等剩下严望秋那些直系血脉之后,想从那区区几十人当中,挑选出一个合格的先天种子,何其难也?
就更不用说,严望秋的那些子孙后代,在南海派时期,其实已经就被筛选过一遍了。
那些落选的人,根本就不合格。
这老头成为国主后,夜夜笙歌,在临终之前,一年生了十几个儿女,这其中未必全是贪图美色的缘故。
多生几个孩子,多找几个继承人,好从中挑选出先天种子,这估计也是严望秋的内心想法吧。
只不过他毕竟不是陆渊。
没法用仙法灵气,直接洗涤自家孩子身魂,靠这种广播种的方法挑选继承人,效率终究太低太低了。
而且时间,也太短了。
因此等这老头立国到如今,十余年间,南海国也未能从严氏血脉中,挑选出一个合格的先天继承人来。
或者说,严氏一族中可能确实有合格人选,但这人并不符合严氏一族中当权者的利益,所以哪怕明知对方合适,却也没培养此人。
内斗猜忌的苗头一旦开启,就如同魔鬼的呢喃,再难断绝了。
南海国,严氏一族,立国不正,宗族的兴起也伴随着阴谋无耻,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昭示了日后覆亡的命运。
就像司马篡魏之后,一句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倒进了西晋的尴尬与难看。
要知道,在晋以前,历朝历代,可都是以忠孝治国的,哪怕曹魏也一样。
窃宗为国的严望秋,他所建立的南海国就如西晋一样,天然就少了一层大义法理,没有正义性,为天下人所耻笑,根本得不到人心的真正认同。
而南海国的政治格局也同样如此。
官员腐败,吏治糜烂,底层百姓不如猪狗。
缺少正义法理的严氏一脉,为了维持自身之统治,不得不大量出让利益,以讨好国内那些掌握实权力量的世卿权贵,换取他们支持自己。
如今的南海国,严氏一族更像是国内那些世家权贵,所推出来的傀儡,名义上的代表人。
表面上喊他一声国主,私底下指不定怎么嘲笑不耻呢!
国主都名不正,言不顺了。
底下的那些官吏,贵族,世家,就更别提了。
整个南海国,上到国君,下到最底层的吏员,就没有一个真把南海国当做自己的。
他们全都把整个国家当成了一个可供吸血的器皿,拼了命的趴在这个器皿身上,吸取着鲜血养分,以壮大自己。
此情此景,像极了当初严望秋带着一帮人,趴在南海派上拼命吸血的模样。
如今旧景重现,唯一的不同,也只是南海派换成了南海国。
被吸血的人,也从当初的公有天下,变成了如今的家天下。
想来严望秋促成这一幕时,心中也曾凄凉无奈吧。
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人人为私的世道,底层根基早已腐朽到了极限。
灭南海国,陆渊甚至都不用出动先天宗师,可能只用出一支禁军,区区两万人,配合上拉拢打击,都可能直接负面这个根子上就出了问题的国家。
此国是岭南三国中,最容易灭的一个。
之所以能存活到现在,也只是因为楚宁相互制衡,为了保留缓冲区,才让其存在的。
此时陆渊已经准备打破平衡,开始东征,要一统扬州了。
这么一个缓冲区,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了。
这个腐朽的国家,就让他来彻底覆灭吧。
苏、南海两国,想要讨平并不怎么难。
两者一个国力弱,一个先天不正,灭亡自然简单。
但岭南剩下的最后一个宋国,想要打就有些难了。
宋国乃谢宁所建,谢宁又出自临海世家。
按照临海世家那互相禅让,轮流做皇帝的传统,从理论上讲,谢宁天生就有着称王称帝的法理。
事实也是如此。
面对谢宁的独立,鉴于宋国远在万里之外,与宁国有着重重山河阻隔,那位金陵的建武天子,最后也是派出使者,承认了宋国的独立,并且给予了册封。
所以从正统名分上,宋国并无任何的缺失。
而国家底蕴上。
经过一连串的征讨,还有二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当初残破的九真郡,早已恢复了生机,开始重新繁荣起来。
算上新开拓的银生郡,整个宋国人口已经达到了二百万,兵马也扩张到了十万。
这十万兵马,可全都是大国标准的精锐战兵,完全可以媲美陆渊的楚国禁军,那是实打实的天下劲旅。
除了这十万战兵外,宋国的银生、九真二郡,地方上还有五万左右的郡府县兵,这些兵马战力也不弱,同样可堪一战。
足足十五万兵马,再加上谢宁这位先天宗师,整个宋国,便如当初的长沙国一样,可谓是一个浑身带刺的硬骨头,武功强盛到了极点。
将一个偏僻的南蛮小国,建设成如今这种民富国强,武功煊赫的军事大国,谢宁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世家底蕴,什么叫做文武双全?
与之相比。
当初同样一味扩军,却将整个苏国弄得民不聊生,叛乱四起,最终沦落到如今这种残破境地的苏玄歌,简直可以羞愧的自刎谢罪了。
说实在的,便连当初陆渊拿到皇城司综合各方信息后,所统计出的宋国家底,也不由悚然一惊。
或许是因为宋国向来低调,又或者是宋国的方位,实在太南,位于九州最南端,比西南那几个夷国还要偏僻。
所以宋国的消息,向来很少传入九州中原。
甚至就连与它相邻的几个小国,目光也都盯着楚国,少有将视线南顾的。
诸多因素下,也就造成了宋国消息闭塞,奇迹般的在诸国眼中“神隐”了,没任何人在意的特殊情况。
要不是陆渊近两年,准备南征,一统岭南三国,特地加强了对于苏、宋、南海三国的情报收集,派了更多人手去打探。
否则还真被这个不声不响的宋国,给欺瞒了过去。
而宋国暗地里积蓄这么多强兵,又如此低调,看来也所图甚大。
足足十五万兵马,楚国的五分之一了。
此等实力,放在南边的那些小国中,足以横扫。
此时宋国之所以没动静,多半也是忌惮楚国,一直在暗暗等待着时机。
面对这么一个有实力,有耐心,有规划的敌人,任谁都会感到头痛。
陆渊也不例外。
此次南征,苏、南海二国,皆不足虑。
唯一可堪一敌者,宋国是也。
对付宋国,他打算拿出全部的精力,用尽所有能调动的力量,来攻灭此国。
这是陆渊对于宋国最大的尊重。
你强大,所以我要加倍的对付你,不惜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