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拥护阿噶巴尔济为新任蒙古大汗!”
就在蒙古诸部首领犹豫不决之际,赛刊王站了出来直接表明自己态度。
赛刊王是太师也先的兄弟,他站出来表态几乎可以等同于也先的意思。不管这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拥立阿噶巴尔济,至少在场众人没有谁敢公开唱反调。
“察哈尔部愿拥护阿噶巴尔济为蒙古大汗!”
“泰宁卫同意!”
“土默特部没有异议!”
“福余卫赞同!”
一个个部族首领接连表态,听在阿噶巴尔济的耳中简直是热血沸腾,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在蒙古诸部心中,有着如此的威望跟认同。
当即站起身来豪情万丈的说道:“身为成吉思汗的子孙,本台吉要是成为蒙古大汗,定然要马踏中原,让汉人的农田成为我们的养马场!”
“到时候与诸位首领共享中原的花花世界,绝不食言!”
阿噶巴尔济的这番表态,自然是引得会盟诸部首领一片叫好,只是这一幕落在太师也先的眼中,他微笑的神情下却闪现出一抹寒光。
要是阿噶巴尔济安心当个傀儡,可能也先会隐忍几年,再篡夺大汗之位。
现在看来阿噶巴尔济还真把自己,当做未来的大汗看待了,那就得提前宣判他将成为一个死人!
漠北战云开始密布,京师这边同样有些风云涌动。景泰元年二月初九,大明两京十三省共有三千余名举子来到了顺天贡院,准备博取一个金榜题名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乙己年科举是正统朝科举制度改革后,迎来的第一届恩科,相比较沉忆辰参加的乙丑科考生人数,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从而更为彰显举子的含金量。
沉忆辰与杨鸿泽坐在贡院内明远楼上,等待着外面由礼部尚书胡濙领衔的祭拜孔圣先师仪式结束后,贡门大开考生进入考场内。
此刻沉忆辰的脸上,有着一丝肉眼可见的疲惫。原因在于锁入贡院的这几天时间内,并不是单纯等候休息几天,相反要跟礼部官员商议会试考题!
杨鸿泽跟礼部官员,出题方向更偏向于各种儒家大义,圣贤大道。相反沉忆辰不愿意录取一些只会空谈义理的举子,他想要考题结合时事,能为国家挑选出一批经世致用的官员。
很明显,这种理念上的不合,是很难达成妥协的一件事情。
道理讲不通,那就只能比拼谁更强硬,仗着殿阁大学士以及兵部侍郎的身份,沉忆辰生动的展示了什么叫做官大一级压死人,最终拿下了至关重要的首道四书题。
并且因为沉忆辰的强硬,导致杨鸿泽心中情绪愈发不满,两人同坐在贡院的明远楼,却始终板着一个脸,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模样。
当然,道不同不相为谋,沉忆辰也没想着要搭理杨鸿泽,这样闭嘴挺好。
贡院门口已经摆放好了孔圣先师的大幅画像,以及各式祭品,两京十三省的举子们按照地域不同,分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其中各布政司乡试解元处于最前列。
浙江布政司阵营中,有着一张沉忆辰非常熟悉的面孔站在为首位置,他正是在西湖雅集上遇见的何闻道。
相比较其他考生一副期待、紧张、振奋的模样不同,何闻道此刻眉头紧锁,脸上神情无比凝重,仿佛在脑海中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何兄,这次会试总裁乃三元及第沉阁老,听闻你曾在西湖雅集上与他有过交集,再加上沉学社长的身份,想必定能获得另眼相待!”
一名同为浙江的举子,没有注意到何闻道脸上的神情,自顾自的朝他恭喜了一句。
自从西湖雅集之后,沉忆辰“经世致用,辨证求是”的学说,就在江南这种文风开放地区,以风卷残云般的速度席卷开来,很多文人士子都把这种实用理论奉为瑰宝。
再加上沉忆辰在福建兵不血刃完成平叛,后续更让叛乱士兵跟裹挟百姓,得到了妥善安置。人人有地耕,户户有余粮,生活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学以致用,以行践言带来的口碑,远超各种空洞的理论。如果说曾经的“沉学”仅仅是个模湖的雏形,那么现在江南地区很多书院,已经有了社学的一席之地。
其中何闻道更是亲自创立了沉学社,成为了第一任社长,这才有了江南士子过来恭贺的一幕。
“此言差矣!”
站在一旁的福建布政司士子,立马出言反驳。
“在下福建农家子,承蒙沉阁老平叛带来的恩惠,可谓是铭记于心。”
“沉阁老福建提督期间公正不阿,从未有过任何徇私之举,在下知道这位朋友言语并无恶意。但以何兄才华如果来日金榜题名,此言不仅仅会贬低贺兄,还会有损沉阁老清誉,还望慎言!”
这位浙江士子,本以为福建士子出言反驳,是过来找茬的。结果万万没想到,对方居然会如此的拥护沉阁老,不允许产生任何可能的污点。
只能说公道自在人心,沉忆辰在福建提督一年半的种种举动,赢得了八闽之地的民心!
“这位兄台提醒,犹如醍醐灌顶,是在下失言了。”
“客气。”
何闻道这边的对话,很快并引起了其他等候的士子阵营注意。
毕竟不管是不是信奉沉学,如今沉忆辰担任会试总裁,想要被取中就得投其所好,任何有关于主考官的消息,都不能错过。
“沉阁老在福建士子心中,威望竟然如此之高吗?”
“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当初八闽之地被叛军占据,朝廷大军杀进入定会出现血流成河的场面,沉阁老兵不刃血完成平叛,无疑是救了福建百姓一条性命,怎会没有威望?”
“有道理,由此来看沉阁老真是才华横溢,出将入相颇具古风!”
有人赞美,自然就有人诋毁,浙东“宋学”传人宋滦,却满脸不屑道:“才华横溢却不遵循正道,这等才华又有何用?”
很快旁边有人赞同道:“沉学这种事功学说能流传甚广,简直就是吾辈文人之耻!”
“文人自有气节傲骨,哪怕他沉三元担任会试总裁,在下也不会放弃圣贤书教导,以功利之心换取功名。”
这几句话出来,立马又引发了一起士子反驳:“你他娘的说谁是文人之耻,沉阁老学说中空谈义理之辈,恐怕指的就是你这种人!”
“沉阁老曾说过,何为正道,何为歪道。行事当论迹不论心,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很快这种争辩就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赶考士子参与了进来,谁也没想到一句简单的恭维话语,会演变成学术观点的冲突。
不过这也从侧面表明,沉忆辰提出的观点,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在天下文人士子中传播开来,否则断然无法引发出这样激烈的场面。
就在不同立场的士子之间火药味越来越浓之际,远处传来了“铛铛铛”的鸣锣声音,瞬间整个顺天贡院广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恭恭敬敬分出一条道来,迎接礼部尚书胡濙的到来。
乙己年会试,虽然任命了沉忆辰跟杨鸿泽两人为内帘主考官,但事实名义上的最高知贡举官,为礼部尚书胡濙。得由他来带领赶考士子们,一同释奠孔子先师,完成开考前的仪式准备。
胡濙担任礼部尚书几十年,参与过数届会试的释奠仪式,对于这一切早就驾轻就熟。
向孔圣像行四拜礼,接着司业上香,最后乐六奏,文舞六俏。整个释奠仪式结束之后,胡濙转过身来望向在场的数千名举子,开口说一番勉励话语。
“十年寒窗苦读夜,终有今日跃龙门。诸位都是我大明的佼佼人才,未来入阁登坛的璀璨新星,本官期望尔等无论何时何地,均不可忘却圣贤教诲,发挥毕生所学在国家艰难之际匡扶江山社稷。”
“来日登皇榜之际,本官再与诸位共饮琼林宴!”
礼部尚书胡濙这么一番康慨激昂的话语下来,让在场许多士子感到浑身热血沸腾。
可能未来在浑浊的官场中会慢慢变色腐蚀,但至少在此刻,巨大多数人心里面,都是想着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说完这番勉励话语后,胡濙就准备与众官员离开贡院,与此同时差役门也把手搭在了顺天贡院的门闩上,缓缓推开了这道即将要改变士子命运的龙门。
但就在此时,一名年轻士子出列,挡在了即将要离去的礼部尚书胡濙等人面前。
“大宗伯,学生十年寒窗读圣贤书,始终不敢忘横渠先生的四句教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在京师备考期间,走遍了整个北直隶。发现在官绅奸商互相勾结之下,百姓实则已经民不聊生,出了顺天府尹掩饰太平的京师九门,道路两旁处处有饿殍。”
“学生奋笔直书禀告衙门,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了无音讯。今日大宗伯言语提醒了学生读圣贤书的初心,还望满朝文武能俯视一下苍生万民!”
谁也没有料想到,开科取士这样的重要时间点,会有一名士子站出来为民请命,并且拦下的还是身为知贡举官的礼部尚书胡濙。
震惊之余,甚至就连护卫的五城兵马司官兵,一时间都愣在原地没有过来拉开请命的士子。古往今来有过不少狂生,胆敢影响会试的这恐怕还是第一个。
胡濙毕竟为官几十年,历经五朝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还是他最先回过神来,开口问道:“这位小友,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何闻道,浙江衢州赶考士子!”
还没有等胡濙回话,旁边监察御史就高声呵斥道:“放肆,冲撞大宗伯,扰乱会试秩序,按律当革去功名!”
“五城兵马司何在,把这等狂生先行压下去,待本官发函儒学提举司,永不录用!”
此等话语一处,让在场的赶考举子,纷纷下意识倒吸一口凉气。
毕竟对于一名读书人而言,毕生苦读就是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结果现在因为一时冲动,不仅被革除功名,还彻底断绝了科举这条路,简直与死刑无异!
听到监察御史的处罚,胡濙本来想要开口缓和两句,改判为从轻处罚。毕竟谁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书生意气看到世间不平之事,一时冲动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好歹给个宽恕的机会。
结果万万没想到,何闻道面对监察御史的处罚,丝毫不惧的回道:“学生可以接受任何处罚,只求大宗伯能把民间疾苦上达天听。”
“虽千万人吾往矣!”
何闻道始终没有忘记过,当初在西湖雅集上,沉忆辰回答圣人之道的那一番言语。
圣人之道,不在于言,也不在于心,而是在于行。与其一群人讨论何为圣人之道,不如出去深入乡野边疆,看看民生疾苦、将士浴血。
言不如行,哪怕只能帮扶拯救一人,你在对方的眼中,便是圣人。
何闻道践行着经世致用,在见识了北直隶百姓面临粮价飞涨,不得不卖儿鬻女,析骸以爨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为民请命!
只是他拿着那封请愿书,却在京师处处碰壁,这等赈灾济民之事连阁部大臣都束手无策,哪个衙门或者官员敢接下何闻道的请愿书?
这就是为什么,何闻道不顾一切的冲撞大宗伯,只有在会试这种万众瞩目的场所下,才会有这么多高官云集,让民间疾苦上达天听。
至于自己的下场如何,何闻道从未考虑过。
他始终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自己的名字。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还愣着干什么,把此等狂妄之徒给拖下去!”
监察御史自然明白,北方粮价飞涨带来的疾苦,目前来说是个火药桶,谁碰谁倒霉。
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次面对何闻道的倔犟,哪怕礼部尚书胡濙都选择了默认,自己同样无法回应如何赈灾济民。
很快一群官兵就冲了过来,死死的擒住何闻道准备带走。就算他奋力挣扎,可文弱书生如何能是这么多官兵的对手,瞬间就被抬离了地面。
旁边围观的众赶考举子们,很多人脸上流露出不忍神情,可他们谁也没有何闻道的勇气。
但就在这个时候,从众人身后传来了一道浑厚的声音:“本官在此,我倒想看看今日谁敢把人给拖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