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骄兵和悍将
作者:肥鸟先行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342章骄兵和悍将京师城外的军营混乱,倒也不全是大明朝廷腐败的原因。
    自从严嵩倒台之后,就连胡宗宪这样有功之臣都被清算,更不要说那些投靠严嵩父子的普通官员了。
    可是严嵩当政了二十多年,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都和他们父子有牵连。
    所以在严嵩倒台之后,立刻变成了一场清流的狂欢。
    只有将这些“严党”弹劾下去,才有自己上升的空间,所以才有了对胡宗宪的攻击。
    严嵩父子倒台之后,工部被清算的最厉害,而负责营建和运输的就是工部的差事。
    严嵩主政期间对兵部控制也很深,兵部也被清算了不少官员,负责后勤和军队调动是兵部的差事。
    而取代严党上台的清流,很多并没有多少施政经验,有些人之前都是言官,根本不懂工部兵部的工作规程,结果自然是两部一片混乱。
    这倒不是说严党好,而是在大明朝这种党争的背景下,失败者清盘出局,胜利者赢家通吃的局面,对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造成的动荡,会大大损害行政系统的执行力。
    如果这种动荡在平时发生还好,这些官员还有熟悉政务的时间,行政体系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但是在动乱时期,这种动荡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了。
    除此之外,徐阶的执政风格也不同于严嵩。
    严嵩是奸臣不假,但是严嵩也是有能力的奸臣。
    在苏泽的历史时间线上,嘉靖的孙子万历,是多么盼望朝中能出一名和严阁老一样,能够弹压群臣的奸臣来主持朝政。
    严嵩能把持国政二十多年,行事酷烈手腕高超,是能够镇得住朝堂的人物。
    相比之下,徐阶的执政理念是“上善若水”,他的执政纲领是“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
    徐阶内阁中的次辅袁炜,现在基本上称病在家不参与内阁政务。
    辅臣赵贞吉,则更是一个不粘锅,在内阁中基本上不发表任何意见,按照六部的意见照单全收报上去,反正这样也没有功过。
    而嘉靖皇帝的身体也不如以前,他不可能事必躬亲直接执掌朝政,而且他也不想走到台前。
    如果走到台前,那万一丢失南京和凤阳府,那这个责任就是皇帝承担了,现在他躲在幕后,这个责任还有内阁和诸大臣可以扛着。
    在这种危难关头,往往需要一个具有威权的领袖站出来决策,朝廷这个样子显然无法出现这样的领导者,结果就是六部诸司互相推诿扯皮,就连安排南下九边骑兵营房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
    唯一值得大明朝廷庆幸的是,兵部尚书杨博算是知兵的,在他的统筹下好歹没有出现营啸这样的大乱子。
    但是这位杨尚书已经六十岁了,根本没有精力事事用心,京畿军营士兵根本得不到有效管理,这些士兵经常乘乱出营,搞得京畿附近民不聊生。
    军营混乱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还有一件事迟迟未决,那就是这次统领大军的统帅迟迟没有定下来。
    土木堡之变后,文臣逐渐压过勋贵,这种大型国战朝廷都会委任一名文臣担任统帅。
    一般来说都要委任一名文官加兵部尚书衔,总督多地,是为戎政尚书。
    可是到底委派谁做这个戎政尚书,总督这九边骑兵三万人,京营士兵五万人,以及南直隶撤下来军队,这么多的大军,必须要一名经验丰富的懂军事的大臣。
    可偏偏兵部尚书杨博以老迈称病,不肯统兵出战,明廷也不敢让他这个年纪的主持这样的国战。
    除了杨博,京师诸多大臣中,有军事经验的大臣又很少。
    这当然也要怪嘉靖皇帝了,懂得兵事的大臣,王忬被杀,胡宗宪被弹劾罢官投敌,偌大的一个大明朝,竟然找不出一个有资历来统帅大军的文官来。
    到底由谁领兵出征,这个问题朝廷足足议了五天,一直议到了三月二十日,明廷依然没有任何的结论。
    一直到了三月二十一日,徐阶亲自登门拜访兵部尚书杨博,请他出任戎政尚书,统领十几万大军南下。
    同时任命南京兵部侍郎张居正和辽阳总兵李成梁为杨博的副手,参赞军机。
    内阁首辅登门拜访,如果再推辞下一次来的就是皇帝了。
    杨博知道不能拒绝,但是他对徐阶提了两个条件。
    坐在会客厅中,已经满头白发的杨博说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到徐州之后,具体军略还请朝廷不要插手。”
    徐阶摸着胡子说道:“这个自然。”
    杨博继续说道:“张叔大我放心,但是李成梁这个人,此人久居关外,看似野蛮冲动,实则狡诈奸滑,朝廷用他为我的副手,我不放心。”
    徐阶皱眉说道:“以李成梁为副帅是陛下钦点的,而且圣旨已经下了,无法变更。”
    杨博说道:“李成梁掌兵,靠的是他手下亲信骑兵,所以我建议在京师整编一下,将九边的骑兵打散重编,这样李成梁这样的军头就无法过度插手军务了。”
    徐阶皱眉说道:“如此一来,会不会降低九边骑兵的战斗力?”
    杨博点头说道:“这个自然,关外骑兵,父子兄弟从军,最是默契,所谓上阵父子兵也。可也因为如此,这种军队往往和唐藩镇牙兵一样,桀骜难驯,等到了徐州战场,若是打起硬仗了,往往不听号令最是保全自身。”
    “打散这些骑兵,并不是说完全拆散,而是让军头不能完全掌控亲信。”
    徐阶也点头说道:“这个我会上书陛下的。”
    杨博拱手说道:“此乃军务要事,还请徐阁老费心了。”
    送走了徐阶之后,杨博叹了一口气,收拾东西前往京畿大营。
    京畿大营,营房中。
    李如彘这三千新募集的女真骑兵,属于整个军营中最不受待见的。
    从辽阳南下,那些跟着李如彘抢劫百姓的骑兵,总算是挺着严寒来到了京畿。
    就算是这样,很多人都冻的满身冻疮,还有人脚指头都冻掉了。
    但是他们沿途劫掠的百姓,不少人都永远留在了嘉靖四十二年的初春。
    李如彘这些女真骑兵的军营,也被安排在最破烂的营房中,每天送来的军粮和饲料都要短缺。
    到了京畿之后,趁着军营管理混乱,李如彘的带领族人在京畿附近劫掠。
    今天李如彘劫掠回来,营房里的女真骑手都围上来,纷纷看向李如彘马背上的包袱。
    “娘的,今天这个村子真他娘的难啃,竟然还组织乡兵,要不是总旗冲散了他们的队列,还抢不到这些粮食!”
    李如彘身后的骑手翻身下马,将装满了粮食的包袱扔在地上。
    营房里的骑手们纷纷围上来,开始抢夺包袱中的粮食。
    李如彘满脸的冷峻,原本他对于抢劫汉人还有些心理压力,这么一路抢下来反而是一点压力都没有了。
    而且他心底那种暴虐也在滋生,这几日抢劫他不仅仅动手打了人,还差点将一个乡民杀死。
    返回营房之中,李如彘更是觉得烦躁,他一开始回族里募兵报效李成梁的心思已经完全淡了,现在心中想的就是如何保全自家族人。
    特别是到了京畿之后,原来不是每一块土地都是一半时间都是白雪,原来不是每一块土地都是硬邦邦的冻土,原来城墙可以如此巍峨高大,商贸可以这样繁华。
    一种名为野心的东西,在李如彘的心中滋生。
    徐阶按照杨博的请求,以内阁的名义向皇帝上奏疏,请求拆分九边的骑兵,重新整编。
    对于内阁的这道奏疏,嘉靖皇帝有些犹豫。
    李成梁从南下以来,隔三差五就给皇帝上书表忠心,又是讲战略又是讲战术,又说他辽阳铁骑精锐强悍,仿佛只要九边骑兵南下,就能立刻平定苏贼一样。
    李成梁用词粗鄙,可是看起来反倒是有一股憨气,更加显得愚笨直率,反而让疑心病重的嘉靖觉得可信。
    要不是因为李成梁是武将,皇帝都快要提拔他作为主将了。
    内阁的建议,嘉靖皇帝也清楚,可是他也害怕要是拆分了辽阳铁骑,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皇帝想了想,对身边的太监陈洪说道:
    “你,去京畿大营,将这份奏疏给李成梁看下,问他如何回话。”
    陈洪大惊失色,内阁给皇帝的奏疏,给一个边关大将看,这已经不是不合规矩了,而是惊世骇俗。
    但是陈洪也暗暗记下来,看来李成梁在皇帝心中颇得圣眷,连这样的军国大事,皇帝都要和他商量。
    陈洪的心思转的很快,他立刻意识到今时不如往日了。
    国家安定的时候,文臣自然能压过武将。
    但是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候,武将的重要性肯定会上升。
    陈洪立刻拿着奏疏和皇帝旨意,来到了京畿的大营。
    陈洪乔装进入军营,亮明了身份之后,李成梁立刻亲自迎接这位宫内的大珰。
    “陈公公!”
    李成梁一上来就热情的拉住陈洪的手,将他拉进大帐,紧接着李成梁的亲兵端过来一个精致的匣子,打开之后是金灿灿的元宝。
    陈洪的脸上笑意更浓了,李成梁竟然这么上道,这边关匹夫送礼都送的这么粗鲁无礼,但是这些黄金足以原谅他的无礼了。
    陈洪的亲信收下匣子,接着陈洪就将内阁奏疏递给李成梁,低声说道:“陛下密旨,请李总兵看完奏疏,有什么言语杂家自然会带给陛下。”
    李成梁装作没有看到奏疏封面上内阁的字样,他翻开奏疏一看,当看到了拆分边将手下的军队这一条,立刻惊出一身的冷汗。
    对于他这样的边关军将来说,手下的士兵就是所有本钱,也是他们的依仗。
    如果真的和内阁说的那样拆分手下的军队,那结果就是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力,一旦战争出什么差错,那之前被斩首的武将就是他们的下场。
    李成梁虽然狂妄,但是很清醒。
    他看完之后,立刻对陈洪说道:
    “万万不可啊!”
    李成梁装作愤怒的说道:“陈公公,您不知道,九边和内地是不同的,边将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卒和军官也都是亲族兄弟,这才是边将骑兵的战斗力所在。”
    “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配合冲锋,只有父子兄弟在阵线上,才能一往无前,若是拆分整编之后,定然会大大损伤骑兵的战斗力。”
    “若是溃败,则是全军大溃,到时候李某身死也就算了,要是因此报不了君恩,可要如何是好!”
    李成梁说的诚恳,而且说的都是军事上的考虑,陈洪也不懂军事,但是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陈洪立刻说道:“既然如此,我一定会将李总兵的话原封不动的带给陛下。”
    李成梁继续说道:“公公,李某还有一句话想要请您带给陛下。”
    陈洪想到那匣子的黄金,脸上堆起笑容说道:“李总兵请说。”
    李成梁说道:“我等边关骑兵,许久不沐圣恩,若是能在出征之前一睹天颜,定然能士气大增。”
    “所以?”
    “臣请陛下亲自阅兵,让九边骑兵沐浴圣恩,定然能一举平定苏贼!”
    陈洪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这个建议是搔到皇帝的痒处了。
    陈洪立刻说道:“李总兵的话,杂家定然带到。”
    等到陈洪回宫,将李成梁的建议带给皇帝,嘉靖果然摸着胡子微微点头。
    内阁首辅徐阶上书拆分边军的奏疏被驳回,同时皇帝命令兵部组织一场阅兵,皇帝将要亲自登上城楼检阅大军,阅兵之后即可南下。
    接到命令的杨博更是头疼,京师粮草供应不足的时候还要阅兵,又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
    可是皇帝要阅兵,他只能拿出宝贵的粮草,又操练了两日,这才算是拉出了一支能够检阅的队伍。
    三月二十三日,钦天监计算的大吉之日。
    已经很久不上朝的嘉靖皇帝,登上城门楼子,看着还算是齐整的九边骑兵绕过城门,更是龙颜大悦,下令赏赐三军将领,尤其重赏了大军副将李成梁。
    三万九边骑兵和五万京营步兵沿着运河开始南下。
    东南这边,第二旅,第三旅从南京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上海,扬州府、镇江府、泰州府等沿途州县望风而降。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