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在阳光下泛着寒光,郑经全身战栗,手颤抖地伸向宝剑剑柄。
“克均,再给父王一次机会,好吗?”
郑经突然将手缩回来,祈求地看向郑克均。
郑克均满脸的失望,闭上了眼睛。
就在这时,郑经眼中的恳求,慢慢变成了恨意,突然捡起地上的佩剑,一剑刺向面前的郑克均。
郑经年轻时也是练过武的,出剑速度极快。
“铿”
只听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一枚柳叶刀打在剑刃上,郑经手中宝剑瞬间被击飞。
虎口发麻。
“找死。”
吕布早已防到郑经的动作,他可不管郑经是不是郑克均的父王,方天画戟向前一戳,郑经胸口当即被捅了个透心凉。
鲜血满地。
第二代延平王郑经,就此驾薨。
其实照历史上发展,郑经早该在去年就已经病逝了,只是郑克均击败满清,他作为一个闲散王爷,没有那么多操心的事。看书溂
所以直到现在还活着。
与此类似的还有陈永华,也该在两年前就病逝。
但历史上陈永华的死,与被郑经剥夺军权,有很大关系。属于忧悒成疾。
“郑克臧承袭延平王爵位,按大明祖制,所有待遇减半。”
“钮钴禄·萨玛,参与谋刺案,但临时悔悟,并未发难,贬为庶民,逐出京城,任其自去。”
震惊天下的元宵谋刺案,终于结束,但引起的轰动,比天下百姓得知郑克均被刺杀,还要大得多。
最重要的就是郑克均竟然公开处决了自己的父王,虽然法理上说得通,但伦常上,却极大地挑战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
天下儒生本来就对郑克均废除科举不满,这时便更加义愤填膺了。
再加上复兴的大明不禁言论,哪怕公开讨论皇帝和郑克均,也不会受到任何惩处。
以至于元宵之后,大量读书人对郑克均口诛笔伐。
甚至还有办了民间报纸的,公开刊登攻讦郑克均的文章。
普通百姓也是议论纷纷,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当然说郑克均无论如何不能弑父,这是要被天诛地灭的事。
另一派却是认为郑克均这样做,是在向天下昭示法理,声明乱天下者,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惩处。
不管郑克均私德有没有亏,但对天下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总之各种声音都有。
但郑克均却根本就不在乎,魏斯、陈梦纬这些官员看不下去,觉得这对郑克均的形象打击太大,建议郑克均管一下言论。
郑克均却再次声明,严厉禁止因言治罪。
“陈大人,这次召你进京,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陈永华在接到郑克均诏书后,立即将手上工作交给了属橼官员,马不停蹄地赶赴京城。
他深知此时迟疑一步,意味着什么。
郑克均亲自召见返京的陈永华,陈梦纬和陈珂,还有陈绳武,都随同召见。
“燕王,臣知道,臣管束不严,不但让大量天地会刺客进入了燕王府,而且还养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
陈永华于国于家,皆管教无方,请王爷治罪。”
陈永华向郑克均拜倒。
郑克均亲手扶起陈永华。
“陈大人何罪之有。”
郑克均叹了一口气。
“天地会刺客,当然与陈大人无关,陈大人早已卸任总舵主职位。
如果要追究管束不严,那也是追究珂姑娘。”
“燕王……”
一听要追究女儿的罪过,陈永华急了。
郑克均摆摆手,示意陈永华不要打断他说话。
“陈珂这些年管理天地会,为新北军为大明,都立下汗马功劳,本王看得见。
这次又率领洪熙官,方七娘,拼死保护本王,足见忠诚。
之所以有那么多天地会刺客,一来是因为本王做事乖张,所作所为,民间义士多有不理解之处,尤其是蔡九仪、沈起津这类老人,更是无法理解废除科举,重商轻农这类颠倒乾坤的举措。
他们是第一批刺客,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批。
同时父王在天地会中影响太大,近二十年的经营,要召集这些高手行刺,并没有太大难度。
所以这次刺杀,与陈家没任何关系。
但本王还是处决了陈梦球,陈大人,你一定怪我吧?”
陈永华沉默了一会,拱手道:“梦球贪生怕死,临危附逆,罪有应得。”
在福建,陈永华听到陈梦球被处决,当场晕厥。
可是醒来后,陈永华慢慢想通了。
当时依附郑经的人那么多,连郑家人都全部被杀了,更何况自己的儿子。
“如果只是这样,本王不会杀他。”
陈永华愕然地看向郑克均。包括陈珂和陈梦纬都疑惑了。
郑克均将一叠文件递给陈永华。
陈永华翻看,陈珂和陈梦纬也凑过来。
“陈梦球和其他郑家人不同。
包括郑智在内,那些郑家人对复兴大明没有任何贡献。
每天吃着朝廷供养,却要刺杀本王。
本王如何留他们?
然而陈大人你,还有陈珂,陈梦纬,陈绳武,都尽职尽责。
就拿陈大人治理的福建来说,政绩斐然。
于情于理,本王看在你们的功劳份上,也不该杀陈梦球。
可是陈梦球竟然私自结党,密谋造反,甚至勾结满清,妄图颠覆大明,这……本王断不会留。”
陈永华震惊地看着手上的文件。
这些文件是狄仁杰手下的密探,在全国各地搜集来的。
一份份文件,都是陈梦球参与一个名叫“儒行社”的证据。
这个社,几乎都是儒家读书人组成,就是因为郑克均废除科举,他们才成立了这个社。
但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这个社也没干成什么大事。
但唯一一件事,就是在新北军北伐期间,他们联系了满清。
声称只要满清击败新北军,他们愿意为满清效力。
再加上郑克均不禁言论,他们还承诺要在大明民间煽风点火,煽动百姓不满大明朝廷,不满郑克均。
为满清重新执掌天下造势。
这当然没什么卵用,不过是书生的异想天开而已。
可性质却很严重。
其中一份文件,是一封书信,是儒行社呈递给康熙皇帝的。
陈逸之和英布杀入北京太快,英布在南书房亲自查抄了这封没有来得及销毁的信。
而陈永华,陈绳武,陈珂三人,一眼就认出,这封信的笔记是陈梦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