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又称西天灵山,或是灵鹫山。释迦牟尼曾在此修行,也是玄奘瞻仰的佛陀遗迹。作为佛教的发源地,所过之地,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却又见林间有客诵经。佛家有言:素问三十三天,天外天的地方有一名山,便是灵山圣境。
唐一辰走上山,左右观看,便可随处可见山峦峰叠,正如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的记载:其山顶则东西长,南北狭。临崖西垂有砖精舍,高广奇制,东辟其户,如来在昔多居说法,今作说法之像,量等如来之身。
唐一辰知道,这些都是虚的,若是要真的进入仙境,或有契机。但是这契机绝非是毁坏,而是诚心。
上寺,就有左右小沙弥前来,唐一辰便知道,这是要勘问自己的来地。唐一辰没有说什么,只是双手奉上御魔杵:“这是佛家之物,旧时唤作无心法杖,为无心禅师以极北玄冰、炎火山岩矿淬炼所作。故来请对。”
小沙弥抬眼打量了一眼,随即唱了几句梵文,便伸手结果,往里间去了。唐一辰便双手合十,向其躬身行礼,随即便由其他的小沙弥带着他观察这灵山的供奉法度。
唐一辰虽然只在书上有所涉猎,但眼下看到这些东西,还是不由得大吃一惊。
精舍东有长石,如来经行所履也。傍有大石,高丈四五尺,周三十余步,是提婆达多遥掷击佛处也;其南崖下有窣堵波,在昔如来于此说法华经。
精舍南山崖侧有大石室,如来在昔于此入定。佛石室西北,石室前有大磐石,阿难为魔怖处也。尊者阿难于此入定,魔王化作鹫鸟,于黑月夜分据其大石,奋翼惊鸣,以怖尊者。尊者是时惊惧无措,如来鉴见、伸手安慰,通过石壁,摩阿难顶,以大慈言而告之曰:“魔所变化,宜无怖惧。”阿难蒙慰,身心安乐。石上鸟迹,崖中通穴,岁月虽久,于今尚存。
看着这些,唐一辰也不由得感慨这佛教的底蕴深厚,虽然自己不曾勘破,但也愈发觉得佛法可以在一方耸立绝非毫无道理。只是,这里毕竟只是灵山一角,真正的灵山,还在遥不可及的地方。毕竟也有记载称: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存宇宙,嵯峨栋宇接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风仪翔万感灵。
这些东西便应该是前往真正的灵山境地才能看到的东西,而且,他之所以要将无心法杖交上去,其实并不怕对方责难,否则早在无心禅师入魔进入中原前,就应该派人将其捉拿回去才是。而且,在中原还有降龙和伏虎两位罗汉的转世,要想缉拿不是什么问题。
而唯一有待商榷的,只有那舍利子。早年间,他们前往少林寺拜会时,就曾听闻无心禅师是为了偷盗师父的舍利子。但缘由究竟如何,这法器是否要物归原主,也是需要他来进行的。虽然御魔杵是魔教圣物,但却同样也是佛教之物,甚至在这里的安全性要远比在自己的身上更加安全,所以,他便将此物带来了,不管做何处置,他都能够接受。
他供奉的是道教传承,见佛教先辈自然是不需要跪拜祈求的。不多时,就见之前带着无心法杖前去复命的小沙弥走了过来。只不过,身上并未携带无心法杖,唐一辰也就有些明白了。
小沙弥向他拘礼,随即一抬手:“施主跟我来吧!”
唐一辰有些意外,不过还是跟着他前行。等到了一处,唐一辰看到是一片悬崖峭壁,唐一辰微微有些愣神。却见那名小沙弥又鞠了一躬:“施主在此等候既是,我先去了。”
唐一辰很是意外,他也很清楚,就算是自己问了,对方也不一定会回答。于是便向小沙弥鞠了一躬:“多谢小师父。”
等小沙弥走远了,唐一辰便看着这高耸入云的风景,脸上的神情多有感慨,随即心中的抑郁也放空了不少。等心绪逐渐平稳了,便发现身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条路,其实若说是路,倒不如说是云梯得好。
看着前面云雾缭绕的云梯,唐一辰有些惊叹,就见上面浮现着若有若无的三个金字:凌云渡。
凌云渡为凡俗世界和佛国世界的分界线,是天恒山卧龙寺前天然形成的峡谷。三圣桥拱跨此峡谷,是凡俗世界与佛国世界的通道,三拱桥便是指代东方三圣。石桥栏杆上雕有石狮、石象、石麒麟、石龟等各种佛界吉祥兽。石桥的路面有形态各异的龙、凤浮雕,以增加佛国世界的仙境气氛。漫步三圣桥有腾云驾雾、身临仙境的感觉,感悟到佛国世界的神秘、威严、肃穆。
渡过云梯,唐一辰便在烟雾缭绕的宫闱牌匾上看清楚了四个大字:雷音古刹。
唐一辰有些愕然,原来灵鹫峰顶是这么个寓意,从断崖处可链接到此,而之前的庙宇,不过是用来祭拜的庙堂。若非是有缘人,怕也不会被领到这里来的吧!或者说,这幕后的释迦牟尼佛也不会让人打开这别离人世的三圣桥。
有言曰:山上青松林下列优婆,翠柏丛中排散士,奇珍异宝,珍馐百味;刹中有八菩萨、四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十一大耀、十八迦蓝,直到大雄宝殿上庄严无比的释迦如来。佛教描绘灵山福地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却不曾想,事实居然会是如此,这让唐一辰也有些感慨万千。
等走进去,就看到了一道屏障,从屏障外,却不知道里面究竟如何。哪怕是他已经拥有如此高的道行,也无法勘破,或许,这就是一步入仙的差距。唐一辰抬起手,伸手触碰到那片屏障的时候,整个人被一股大力所撕扯,整个人就像是要被撕碎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