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东元战局,消息传来
作者:半壶生姜水   家族修炼:全员大恶人最新章节     
    家族修炼:全员大恶人侯门崛起:三流势力417、东元战局,消息传来大禹神朝还未覆灭之前,中州共有九道。

    天下大乱时被分走一道,还剩京畿、朔风、临沧、东元、南江、九华、忘川、临江八道。

    后三道又被各大圣地撺掇,相继脱离了中州。

    于是乎到圣朝时期,大禹执掌的中州,就只剩下五道地界。

    十年前,豫梁皇率军越过沧源山,自西向东攻入中州,其后连克临沧、朔风两道;冀州琴剑山庄二庄主李庭宗、三庄主秦凡率军自东往西攻入中州,连克东元、南江两道。

    两方夹击之下,大禹节节败退,尽管禹帝姜不凡在拼命周旋,可终归是圣朝末路,大禹还是于七年前,大晋跟天下圣地达成共识之后,彻底覆灭,大禹皇族子弟被屠戮殆尽,京畿道全境沦陷,神都也随之落入大晋之手。

    十月十六,豫梁皇完颜丞奉晋帝谕旨,率麾下八百万豫州军,以及玉召、西康、灵允、平成四王各自率领的百万精锐士卒,共计一千两百万圣军精锐,兵发东元道,正式开始攻打琴剑山庄。

    晋帝谕旨已经传开了,豫梁皇必须要在五年内攻下琴剑山庄占据的冀州。

    这话,若是换一个人来说,难免贻笑大方。

    可偏偏出自晋帝之口,没人敢把它当玩笑话。

    一千两百万圣军精锐,就靠琴剑山庄一家,想挡住那是痴人说梦,一时间北地人心惶惶。

    大晋圣朝,虽然七年前就攻下临沧、朔风、京畿三道,可这三道的三亿多百姓,心里可没把自己当成大晋的人,外逃甚至是叛乱,这七年间可一直都没停过,若不是大晋铁血镇压,三道早就不知乱成什么样了。

    其实可以理解,中州可是妥妥的神州腹地,又是前神朝时期的绝对核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武者,身上可都是有股心气儿在的,即便神朝覆灭了这么久,他们面对天下各州势力的优越感,从来都没消失过。

    对大禹忠心耿耿,无时不刻都想着重现神朝光芒的人,天下各州都有,但要说比例,绝对是中州第一,毕竟重现神朝荣光,可是他们坚持了上千年的固有观念,于他们而言直接利益也最大。

    不夸张的说,中州起码有九成人,把天下各大圣地,乃至所有的武者势力,都是当成乱臣贼子的,觉得他们都是一群拥兵自重的叛贼。

    突然被以往视为乱臣贼子的大晋圣朝,骑在了头上,中州三道三亿多人的心态,可想而知。

    当然,通常情况下,百姓手无缚鸡之力,他们当然不会跟大晋圣朝作对,即便是武者,在大晋铁蹄之下也很难翻起浪花,大晋圣朝刚刚打下三道那段时间,三亿多百姓虽然心里不服,可明面上作乱以下犯上的很少很少,几乎没有。

    问题是,大晋可不只是打下三道,他们还要治理三道,废除原先大禹的治理体系,用大晋的律法,重新制定了三道的规矩,这样一来,可就一下子触及到三道百姓的痛处了。

    当今天下,各州治理方式虽各有侧重,但无一不是套用儒家三道,分别为诸葛元的法治、孟渠的忠君、荀牧的为民。

    三道中,以孟渠的忠君儒道最受推崇,此前有中、扬、冀、青、交、雍、凉、并八州,八大圣地,均用此道。

    当然,孟渠的忠君,放在扬州是忠于大禹,可放在其他州,忠的就是圣地之主;

    第二受推崇的,则是荀牧的为民儒道,有兖州与徐州两家采用。

    最不被推崇,也同时被两家唾弃的,就是诸葛元的法治儒道,只有大晋圣朝一家认可,也就是只有幽、汾、豫三州采用。

    不被推崇,是有原因的。

    诸葛元的法治儒道,侧重惩处,条条框框的规矩极其苛刻,北地三州,民风彪悍,武者斗殴势力血拼极其常见,用重刑规矩加以限制,确实有奇效,可大晋忘了,中州三道的百姓,跟北地三州的百姓,可不一样。

    晋法一来,三道百姓立刻就开始强烈抵触。

    大晋镇压,杀人,可这样做,引起的抵触更加强烈,三道百姓对大晋的厌恶,也愈发深沉。

    晋法能改吗?

    当然能改,因地制宜,正常人都能想到。

    可问题是,别人能改,大晋不能!

    诸葛元的法治,讲求的就是一视同仁,天下各州百姓武者,律法约束一以贯之,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

    若是中州三道能改,那豫州、汾州、乃至是圣朝所在的幽州,是不是也能改?

    中州三道百姓不一样,北地三州的百姓,难不成还是一模一样的,总能找出点不一样吧……

    这样的情况下,大晋圣朝不少人,哪怕心里都知道,北地三州盛行的晋法不适合中州三道,却也没人敢提修改晋法,于是乎恶性循环开始了。

    三道百姓越反抗,大晋镇压的手段就越血腥。

    大晋镇压越血腥,百姓心里的抵触就越强烈。

    七年如此反复,三道现在的情况就是,表面上一片和气,再无叛乱,暗地里却是怨气滔天,暗杀地方主政者、对大晋律法阳奉阴违、偷偷贩售三道情报给各大圣地………等等,此类之事屡禁不止。

    大晋当然也知道这些情况,但修改晋法这条路已经彻底堵死了,索性就只能继续镇压,寄希望时间,盼着日子长了三道百姓就能适应。

    可是,这个节骨眼上,大晋要开始东征。

    豫梁皇这次东征,是要跟同盟的联军作战,别说一千两百万大军,若是可以,他恨不能再从大晋那边调几百万大军过来,以确保自己能稳胜。

    东征就意味着调兵,中州三道的兵力,全部要抽去对付冀州,三道难道不管了么?

    完颜丞当然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先是将情况禀明晋帝,晋帝不含湖,直接调了大晋的玉成王、永威王,各率百万圣军镇守三道,还有十个大晋侯爵,各率五十万大军过来。

    有七百万大军镇守三道,完颜丞还不放心,又将整个三道内入流势力的所有精锐武者,全都强行征召入伍,共计有三百多万人,用麾下一千多万大军裹挟着他们,一起进了东元道,名义上是拉拢这些势力一同为大晋效力,实际上是怕他离开之后,这些势力又暗中挑事。

    拉着这些人一起上战场,一方面能强迫他们去当炮灰,一方面又能消耗中州三道的根基,何乐而不为,这些势力虽然心里也清楚,奈何豫梁皇实力强大,大晋又不讲道理,他们即便再不愿意也只能乖乖听话了。

    毕竟乖乖听话,豫梁皇还能给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活路,不听话,那可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大晋东征名义上是一千两百万大军,可加上三道精锐,实际兵力高达一千五百万,当然那三百万说是精锐,跟有组织有纪律的圣军完全没法比,但到底也是武者,战场上多少也是能发挥出作用的。

    得知大晋东征的消息,同盟丝毫不敢大意,冀州光靠琴剑山庄一家,不可能守得住。

    眼看着魔衍圣宗就要被汾灵皇攻克。

    要是冀州,也被豫梁皇拿下。

    真让大晋一统北地六州。

    河东同盟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幽州南部是古江的源头,上游北面为幽、凉二州,南面则是雍州,新月神教并未主动参战,大晋要是不想把雍州拖下水,就不能从上游渡江。

    】

    古江中游北面为中州,南面是河西,幽野皇拓跋尊已经率大军渡江南下,目前正跟同盟大军在河西对峙,即便打败了同盟,他也要想办法渡过通天河,才能进入河东五州。

    而古江下游北面是冀州,南面就是河东五州。

    大晋若是打下冀州,一统北地六州,就意味着能从整个古江流域中下游的任何一处,直接渡江南下,到时如果同盟在河西也战败,那大晋就可从北、西两个方向大军压境,整个同盟五州就没有一丁点的战略空间,只能在自家地盘上,跟大晋殊死一战了。

    大晋的策略,明显也是往这上面走的。

    所以,同盟不但要在河西挡住幽野皇,同时还要帮琴剑山庄挡住豫梁皇,不让大晋一统北地。

    其实也算不上帮,毕竟琴剑山庄本就是同盟的一份子,扬州会盟时,五大圣地,外加武威王六家那可都是歃血为盟,发誓要共同反晋的。

    新禹历1332年十一月初五,同盟从扬州渡江北上的八百万大军,抵达冀州之后,立刻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中州东元道,与琴剑山庄的两百万精锐合兵,千万大军严阵以待,誓要将大晋挡在东元道外,摧毁大晋一统北地的图谋。

    得亏冀州南岸跟东元道的距离不远,到十一月十五,同盟的千万联军,就已经陈兵在东元道以西,准备随时抵御豫梁皇的大军。

    一般来说,双方兵力过万的大战,就已经是很少很少的了;过十万称得上是大规模;过百万那就是大战役;似东元道现在,双方兵力加起来快破三千万,那放眼神州历史,也是极其罕见的。

    同盟的千万联军,由琴剑山庄老庄主,前大禹神朝兵马大元帅赵虞龙亲自统领,按说有如此经验老道的统率,同盟兵力即便不如大晋,但毕竟是防守方,无论如何表现也不应该太差。

    可实际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

    赵虞龙命大军一字排开,在东元道以西五城各压百万重兵,自己亲率五百万大军坐镇中央,随时支援五城。

    这个安排,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完颜丞手上一共有一千五百万大军,这个数量的大军调动,只要不瞎都能看见,何况现在战场双方最高都是由圣人坐镇。

    赵虞龙这个安排,可以随时跟着完颜丞的攻城安排变动,完颜丞要是举大军攻一处,同盟大军也可以聚集到一起,要是分散进攻,他也能用自己手上这五百万大军,根据敌方的攻城兵力,调兵支援。

    然而,赵虞龙忽略了致命的一点。

    千万级别的武者战役,实际上,阴谋诡计已经发挥不出什么大作用了,毕竟敌军兵力多少,行军路线轨迹,两军的顶尖武者,都能看的清清楚楚,似这等敌我双方都快贴到脸上来了,想用什么奇谋妙计,压根就不可能。

    其实也不能怪赵虞龙,他是前大禹神朝的兵马大元帅,神朝巅峰时期,全天下的兵马加起来也就千万以上,跟大禹同级别的敌人,根本没有。

    千万级别以上的战役,他压根就没经历过。

    可大晋经历过了………

    完颜丞跟赵虞龙的思路完全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跟同盟玩什么持久战,三百万三道精锐武者开路,一千两百万大军直接压上,直接挑了东元道最北边的平元城,一拥而上。

    赵虞龙猝不及防,率大军支援,其余四城大军立刻跟上,可速度太慢,根本来不及,等他们大军赶到,平元城的守军已经被前头的大晋军队击溃,只剩下一半,若不是他来的快,那五十万恐怕都要全部打光。

    完颜丞也料到了赵虞龙要来,大军一点都不给喘息的机会,刚打下平元城,立刻就跟长途跋涉而来的同盟大军继续开战,赵虞龙甚至还没来得及看平元城里的情况,大军就战在一起了。

    谁也没想到,这场大战,会以这么戏剧性的方式开始,两千多万大军,直接在平元城外开打。

    这可是两千多万武者,九成圣地精锐,罡气境宗师境,元丹境,乃至再往上修为的顶尖武者也不在少数,甚至连圣人都有。

    一打起来,几乎整个东元道都能听到动静。

    从十一月十五到十一月二十,大战足足持续了五天,两方大军死伤无算,同盟被大晋士卒一路从平元府城横推到了南边的竹天府城。

    赵虞龙甚至连撤回竹天府城的的机会都没有,又被打退到了东元道中部的顺康府境内。

    万幸,大晋士卒似乎也到了极限,他这才得了喘息的机会,令大军回撤到顺康府城。

    赵虞龙学聪明了,这下再也不分兵了,直接让余下的大军全都守在顺康府城境内,死死盯着城外的大晋军队,他们动就动,他们不动,联军无论如何也不动。

    后面又经历了两场大战,果然赵虞龙的办法还是奏效的,大晋虽强,可毕竟这场大战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双方顶多也就在战斗中逐渐消磨对方的有生力量,想要一举击溃,几乎不可能。

    而因战斗人数实在是太多,想要一次性消灭敌方太多的有生力量,大晋做不到,他也做不到。

    一来二去的,战局,居然就这么僵持住了。

    大晋虽攻入了东元道,但也就仅限占下平元和竹天两府,想要拿下顺康府,完颜丞做不到,便只能带着大军,驻扎在顺康府城外。

    而赵虞龙也没有反攻的意向,只带着同盟大军死守顺康府,无论如何也不让大晋的军队过去。

    新禹历1322年,十一月二十五

    两道强光自南面疾驰而来,目的地都是顺康府,不过,一个落在城内,而另一个,则是落在了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