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雁门
作者:痴人陈   犁汉最新章节     
    雁门关,作为汉家在北部边防上的重关,在不同时期的防御是不同的。
    每每胡人沿着桑干河南下进入雁门,一旦得以突破就可以直接沿着汾水河谷进入太原腹心劫掠,又或者沿着滹池河谷东南突入河北,进入河北劫掠。
    为其如此重要,一直以来汉室都将雁门关作为其北部边疆最重要的防御地带。除了日常的烽燧兵把守关城,在雁门的附近还有度辽将军、护匈奴等部驻扎在边墙以外。
    但这已经是过去了,随着刘宏在西奔长安时调动了大部分并州边军南下,其段防御就陷入了空虚中,也幸亏这一段时间也是鲜卑人大乱的时候,不然并州早沦为胡墟。
    此时,在雁门关以西北大概五十里的地方,有一道东西蜿蜒数百里的夯土城塬,这是昔日赵国修筑的赵长城。
    岁月流逝,当年的雄伟边墙也只剩下了台基塬,但那份金戈铁马的意境却如醇酒一般越来越浓。
    在这段数百里边墙外,虽然名义上还是汉土,但实际上已经是世人常说的关外了。
    这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山地草原,时值十月,起起伏伏见霜色点点。
    这一片是拓跋鲜卑人的草场。
    在这数百里的草原上,正中有一片大湖,烟波浩渺。有草原,有湖泊,这本来是得天独厚的上等草场,但可惜,这片湖泊却为少见的卤水湖,根本养不得牛马。
    所以这片草原才留给了算是弱小部落的拓跋部落。
    拓跋部落和其他鲜卑部落一样,都是从东北地区发源,然后也是随着匈奴人的衰弱而集体进温润湿润的草原。
    然后在桓灵之间,他们逐渐沿着阴山山脉继续向西南迁徙,进入现在这片草原栖息。
    和别的一些部落不同,拓跋部鲜卑有个习俗就是喜欢剃掉头顶的部分头发,再把周边的头发编成小辫子垂下来。如此,他们也被汉人称呼为“索头鲜卑”。
    本来拓跋部实力孱弱,全部落上下也就是一千多帐的实力。但很快机遇就来了,也不知道汉人使了什么手段,很快雁北地区、代地的胡人们就乱战起来。
    而处在盐湖草原的拓跋部正好远离了最混乱的中心,反而不断招收那些流亡的胡人。
    这些残部胡人加入了拓跋部,很快拓跋部的实力就迎来了大发展。
    而在泰山军进入这一片地区之前,拓跋部在其少酋拓跋力微的带领下,刚刚兼并了附近一个较大的匈奴部落,使得全族势力稳稳上升到了三千帐的实力。
    可以说,此时的拓跋部就是附近这片草原最强的部落。
    如果不是泰山军进入了平城,也开始招徕代地、雁北地区的胡人,没准拓跋部还真的可以在其少酋拓跋力微的带领下,成为万帐大部落联盟。
    但可惜,时运终究不在拓跋部这里。
    此时,在星罗棋布的帐幕中间,拓跋部的酋帅拓跋力微正招待一位客人。
    此人叫王邑,是太原太守裴晔的使者。
    他过来就是想劝说拓跋力微能从侧翼袭击平城。
    拓跋部落所在的岱海草原和平城只有一山之隔。他们可以从群山之间的山豁口通道,直接绕到平城的后方。
    本来按照拓跋力微此前的发展,他只需要在这里坐山观虎斗就行了,倒不是不管谁赢,他都能从倒下的那一方咬下一块肉来。
    但王邑这个人是北地人,精通匈奴、鲜卑语言,又是大儒刘宽的学生,口才了得。靠着他的说服,拓跋力微渐渐动摇了之前的看法。
    且不说要不要出兵吧,至少有一点他被说服了。那就是这个突然冲过来的泰山军是他们的敌人。
    在王邑的讲述中,拓跋力微渐渐了解了这个所谓的泰山军危害有多大。
    他们竟然令草原的牧民们定居,还给这些部落名像汉人一样编户,那些部落的小帅小酋都被统统剥夺了人口,失去了对部落的控制。
    这就让拓跋力微有点寒了,要知道现在他们部落有大量的零散牧民,这些人只是因为拓跋部能庇护他们,才呆在了拓跋部。
    现在要是真让这个泰山军在雁北地区这么搞下去,那这些人还不逃得一干二净?
    隐约间拓跋力微觉醒了阶级意识,开始将泰山军视为自己的阶级敌人。
    但此事过于重大了,在泰山军刚刚进入雁北地区的时候,他就得知对方的马步三万,光骑兵就多达万人。
    而拓跋力微就算近起全部落老少丁女,也不过才能凑个三万,还都是无马的。
    不要以为游牧民族各个骑马,实际上战马在哪个族群都是珍贵的。拓跋部大量的奴隶几乎都没有战马,即便聚拢他们成军也不过是杂兵。
    再加上,现在泰山军的攻击对象是雁门关,和他关系不大,他实在犯不着为那些汉人火中取栗。
    不过泰山军的威胁也确实是实打实的,
    于是,拓跋力微就这样和王邑许诺,只要雁门关方面能击溃泰山军,他就将带着族内十万控弦士绕击平城,使泰山军匹马不得归。
    当然这个出兵的补给和钱粮,还是按照原定的一点不能少。
    王邑也知道这已经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的条件了,于是带着这份许诺,再次折返雁门关。
    ……
    两日后,王邑使团顺着武州山西麓经过善无、中陵、武州进入马邑,然后在马邑休整了一番后,最后向东进入了雁门关。
    当车队沿着一线河谷穿行于苍莽山塬的时候,眼见着那青山遥相对峙,孤峰插天而上,雁阵从两峰间向北飞去,雁鸣幽谷鸟兽相应。
    蓝天白云之下,此时的雁门关就如一道锁住天地的山门,巍峨壮丽。
    王邑不是第一次见雁门关了,但再一次见到,也还是会被感染,他不禁感叹:
    “如此天险,纵是雄兵百万,也只能望关兴叹呀。”
    说实话,他对于这次出使是比较困惑的。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去找一个鲜卑胡人部落卑躬屈膝。
    这份不适不仅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大汉主义的缘故,更多的是来自对雁门关和盖勋的了解。
    首先是这雁门关,它处在恒山的一个豁口处,而是除了这个地方能进入临沂盆地,真的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再然后是盖勋这个人。
    盖勋本来是不为中原世家所熟悉的,因为他家来自敦煌,和京都足有万里之遥。但很快盖勋就在凉州之乱中崛起。
    王邑倒没有真的见过盖勋,但他是北地人,离盖勋扬名的金城也不远。所以他自然听过此人是如何以远远薄弱于叛军的兵力屡破北宫伯玉的。
    所以有这么一个将才,又守在雁门关,已是万无一失,又干嘛去向一个杂胡小酋求援兵呢?平白矮了咱们汉家一头。
    只是心头这点郁郁气,在看到关岭上的汉家绛色旗后,一下子就通畅了。
    突然,王邑对边上的驭手问了句:
    “咱们找个地方先休息一下,咱们打点水清洗一下,在那腥膻地待久了,我总觉得自己身上一股味。一会入关,咱们第一次见盖君,得体面点。”
    驭手点了点头,然后就驱车到了附近的一条小溪。这溪水是从山间流淌下来的,经过这里汇入汾水,正是清澈。
    只是当王邑等人衣服都脱了的时候,突然从坡后奔下一群武士,二话不说就将他们给绑了。
    王邑被寒风冻得瑟瑟发抖,但脑子却分外清楚,这些人必然是泰山军。
    于是他伴做委屈,对当头的一个武士道:
    “将军,咱们都是附近的商旅,为啥要抓咱们?”
    但那个打头的武士听都不听,只是骂道:
    “哄乃公?你们货呢?钱呢?浑身上下一股子羊膻味,刚从胡人部落那边回来吧?”
    王邑被这话说得噎住了,不吱声。
    而那边,泰山军的人又对车里和衣服搜检,又翻出一些符节和文书,然后交给了打头的武士。
    这武士看了一遍,一个冷哼:
    “还有啥说的?”
    王邑也知道事情藏不住了,硬气道:
    “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尔泰山军也是一方主,这点不会做不到吧?”
    谁知道王邑话刚落,打头武士一个巴掌就扇了过来。
    王邑猝不及防,一颗牙都被打飞了,继而惊恐的喊道:
    “呜呜,侬,哈,啥……”
    打头武士费解,扭头对另外一个雄壮武士问道:
    “老孙,他这哼哈啥呢?”
    被问的武士也耸肩,满不在乎道:
    “可能在问你谁呢?你也是的,这人一看就是世家子弟,你这莽货也不知道对人家客气点。”
    但话是这个话,但听此人语气中的幸灾乐祸,也知道这人乐得很。
    打头武士这才恍然,他揉了揉自己的巴掌,正式介绍:
    “你记得,咱叫徐盛,一会我问你,你最好照实说,不然过几次,你就明白刚刚那巴掌就是清风徐面。”
    看着这个叫徐盛的武士,用通红的眼睛盯着自己,王邑忍不住抖了一下。
    他预感到,自己这一次是入不了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