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奇缘(1)
作者:洪门十一少   落难情缘最新章节     
    祝寿礼与夫人虽然感情很好,但心中始终有一件遗憾事:结婚已经七年多了,却未能生下儿女。在农村,有没有子嗣继承香火是一件天大的事。
    为此,祝寿礼夫妇不但在乡间到处求医,而且还不惜花钱到处寻找名老中医求方取药,药煲都烂了好几个却未能见效。
    祝寿礼的父母亲见邻居都已孙儿绕膝,带来的是欢声笑语,他们的内心更为难受与焦急,老是催促祝寿礼再多办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农村各地一时摆脱不了的传统习俗。在村里一些人的白眼下,膝下无儿无女的祝寿礼夫妇更觉得低人一等,度日如年。
    再说天露山里洞镇洛洞村今年风调雨顺,田地里的各种作物都获得大丰收,在乡贤的力荐与资助下,洛洞村特地举办了大型的探亲活动。
    这一天,惠风和畅,万里无云。
    李金兰那外嫁到筠城锦水的姐姐李金风来到里洞天露山洛洞,与妹妹团聚,跟乡亲们细叙家常。
    李金凤得知妹妹李金兰结婚多年不育、求医无门的情况后,柳眉蹙起,想到了什么,说:“阿妹,听说我们天露山佛子墩那里有一棵姻缘树,许多人前去烧香求姻缘与子嗣。山上天露寺有位大师替人问卜解签,指点迷津津,化凶为吉,听说很灵验。听说那位大师出身于杏林世家,也会给人望诊治病,你们不妨前去试一试。”
    似沉沉黑夜见到了一缕曙光,有一份可能,就要用十分努力去争取。
    于是,李金兰和祝寿礼便跟随李金凤来到天露山佛子墩。
    天露山是南海之滨的最高山脉。凡是名山都有着名的主峰,如东岳泰山之玉皇顶,南岳衡山的祝融峰;而天露山耸入云霄的主峰叫天峰,仙气缭绕,气势非凡,相传是太上老君炼仙丹之所,所以,也是方圆百里老百姓顶礼膜拜的宝地。
    佛子墩在天露山的半山腰处,小山墩上的那块巨石形状很似盘面而坐的送子佛一卢俊勇佛。
    在新州当地人的口音中,“墩”字所发出的音与\"丁”字的音近似,所以人们也将“佛子墩”称为“佛子丁”,卢俊勇笑佛石前插着很多香烛,大石被烟烛熏得灰黑。
    在灵气逼人的佛子有两棵相距三丈远的大榕树,长得枝干苍劲虬长,粗大的横枝各自伸向对方,相交成拥抱之状,交叉树干浑然天成一个“心”形,这让人感叹:天公造物,不可思议。
    人们习惯地将这两棵相拥相连的大榕树叫做“烟缘树”。
    八年前,李金兰在天露山姻缘树下遇到了祝寿礼,两人一见钟情而结成连理,所以,这里也是值得他们夫妇纪念的地方。
    在这神奇的烟缘树左右两侧,有两根由树根生成的粗树干,成了两棵小树,有如一对仔仔。当地的人说这是烟缘树诞下的两棵仔树。所以不少人来到这里,烧香许愿,祈求姻缘好合,添丁添福。
    祝寿礼与李金兰虔诚地在”佛子墩”那酷似卢俊勇佛的大石前插上香烛,点上酒水,作了一番祈祷。
    李金凤又将祝寿礼夫妇带到天露寺。
    天露寺始建于唐代,早期位于山顶,与岱山寺形成椅角对峙峙之势。后来,因山顶上小路崎岖难行,香客前往不大方便。山寺迁到太平圩镇附近,而天露寺则迁到半山腰处。天露寺规模不大,青砖副墙,石板铺地,飞檐高翅,风吹挂角铜铃,叮当作响。平日信众如云,香火鼎盛。
    祝寿礼与李金兰给寺里的佛像上了香,作了祈祷后,走出大雄宝殿、见侧殿那边有位大师背着一个背篓匆匆进寺来。
    李金凤指着那大师,对李金兰说:“家姐,他就是寺里的住持。”
    这位住持年过花甲但精神夏铄,身子瘦高,皮肤白哲,脸庞略长,花白的卧蚕下的那双眼睛晶光闪烁,好像是阳光照进的千年古潭。
    他身穿一件灰色的僧袍、穿平底黑色僧鞋,这位老禅师的相貌在慈祥中又不失精明。
    祝寿礼与妻子李金兰跟随着李金凤来到住持面前,拱手施礼:“大师好!”
    住持双手合十,还礼:“阿弥陀佛。”
    “大师,我妹妹与妹夫有一个疑难问题想得到你的帮助。”李金凤指着李金兰与祝寿礼,说道。
    小僧上来将住持的药篓取走。
    住持扬手指着客堂:“好的,你们随我来。”随即将李金凤一行人带进客堂,各人在酸枝椅上坐了下来,小僧给他们斟上清茶。
    住持呷了一口茶,放眼望去,见来者是一对中年夫妇,那个男的脸罩愁云,欲言又止,坐在男子旁边的李金兰脸色绯红害羞。
    住持见惯了这种年纪与神态的中年夫妇,心中有数,先自开口:“两位施主,如果老衲没有估错,你们这次前来是来求子铜的吧?”
    “大师眼如明镜,洞穿世事。”还未启齿,住持已预测到自己心里之暗结,祝寿礼不得不佩服,称赞过后,用手指着坐在旁边的李金兰:“说来惭愧,我夫妻结婚已经七年多,尚未能开花结果,今天专程前来是要大师给我们帮这个大忙。”
    李金兰搭腔上来:“所以望大师给我们指点迷津,引领自省。”
    住持对祝寿礼的面相与手相察看了一番后,问祝寿礼:“你是哪里人?”
    祝寿礼指向前边:“洛洞村。”
    住持:“那是个好地方呀!”
    祝寿礼感到奇怪:“啊,大师缘何识得我们的乡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