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蜀汉为什么后继无人
作者:C到哭不止水好多   莲花坐姿男女的正确坐姿最新章节     
    之后庞统开始为诸葛亮和赵云二人,介绍起了乐国现在的一些情况,诸葛亮和赵云一听说钟神秀居然是乐国的国君,也都大吃了一惊,虽然他们二人处于隐居状态,消息渠道什么的,也确实是闭塞了一些,但其实也并没有真的完全与世隔绝。

    时不时的,还是会收到外面的一些消息和传闻,所以他们对于乐国,这个最近声名鹊起的顶流诸侯国,还是有那么几分了解的,尤其是乐国的国君钟神秀,现在他的那个名声,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啊,而且传说的还都非常的夸张。

    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只要还是个肉体凡胎,谁还不爱传几句闲话呢?更何况,这个乐国还大张旗鼓的,重金悬赏了诸葛亮的下落,这就很难不让被悬赏的诸葛亮他们,不注意到这个奇葩的乐国了。

    赵云顿时就有了一种,自己是不是上了贼船的错觉,毕竟有些关于乐国的传言,确实是很离谱,都把钟神秀说成桀纣在世了,但是赵云随即就反应了过来,这个念头也太过于大逆不道了,怎么能这么去想自己所效忠的君主呢?那些一定都是诽谤国君的谣言,赵云立刻将这些不好的念头,从脑海之中强行抹去。

    庞统虽然也没有在乐国出仕多长的时间,但是他和陆逊、典韦三人在乐国走访的这些日子,也不是白过的,对于乐国的各种情况,可以说都是了如指掌,真有什么错漏的不足之处,还有乐国的国君钟神秀,及时为他查漏补缺。

    很快在庞统的讲述下,和钟神秀时不时的补充之下,诸葛亮和赵云二人,就对钟神秀所统治的乐国,有了一个大致且全面的印象,怎么说呢,就是一个武德异常充沛,但是文治“略有不足”的诸侯国,总而言之,很有前途。

    赵云闻言也悄悄松了一口气,乐国的情况虽然没有国君说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传说和想象之中的那么糟糕,国君他虽然并不长于文治,但是国内的百姓们,也并没有真的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而且国君他武德充沛啊,这也更加有利于乐国,在这个乱世之中立足。

    另外就是国君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从不允许乐国的士卒们烧杀抢掠,又十分爱惜麾下士卒们的性命,甚至都不愿意随意攻打城池,这已经是仁君的表现和作为了。

    赵云很开心,他觉得自己并没有看错人,同时也为自己之前怀疑国君的想法,而感到暗自羞愧,不过不管怎样,赵云都不会后悔向钟神秀效忠的,毕竟已经死忠了嘛。

    只是国君如果真的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赵云也一定会直言劝谏,绝对不会逃避,因为这是他身为一个乐国的臣子,所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职责。

    这一次乐国的国君钟神秀,冒险深入敌对势力晋国境内,就是为了请诸葛亮这位非常善于处理政务的大才回去,主持国内的行政改革,提振乐国的文治,把乐国断掉的那一条,其名为“文治”的大腿,给乐国再重新的接回去。

    改革乐国的行政系统,同时还不能耽误乐国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这种难住了陆逊和庞统两位大才的天大难题,在人家诸葛亮这里,却完全不是问题。

    虽然大家同样都是做到了一国的丞相,但是陆逊这个丞相,和人家诸葛亮的丞相,就完全没有办法比了,那可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要知道诸葛亮在蜀汉政权,那完全可以说是大权独揽,和陆逊所处的外宽内忌的政治环境也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诸葛亮在蜀汉政权,那可真是做到了事无巨细,都要事必躬亲,每天晚睡早起,甚至到了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要亲自披阅的程度。

    诸葛亮这种呕心沥血,不敢有丝毫懈怠的工作态度,自然是值得肯定的,而且诸葛亮也确实干的非常不错,把整个益州治理的是井井有条,国富民强。

    甚至以区区的一州之地,逆天而行的发动了北伐,对势力庞大的曹魏政权展开了足足六次北伐,并且还能压着曹魏政权打,虽然未能取得多少实际上的成效,但那也是天不假年,人力不敌天数的缘故,不过也足见诸葛亮在军事、政治两个方面,那恐怖至极的天赋和能力了。

    但是诸葛亮这么干也不是没有后果的,首先,就是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后继无人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般父母特别勤劳能干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大多都什么也不会,平日里基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用老话来说:就是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

    倒也真未必是这些子女们,真有多么的懒惰,而是他们的父母真的实在是太勤快了,把家里的什么活,都给抢着干完了,甚至在子女们想要帮忙的时候,都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子女们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自然是什么都学不会,久而久之,甚至他们自己也会习以为常,那就变成真的懒惰了。

    与之相反的是,父母懒惰无能或者无暇照顾子女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大多都能够做到自力更生,因为他们的子女们,不会做饭,那你就得挨饿,不会洗衣服,那你就得穿脏衣服,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知道自力更生了,甚至会变的勤快起来,没有人是天生的勤劳,无他,皆是生活所迫尔。

    蜀汉政权的事情,就和这个日常生活现象非常的相像,诸葛亮这个当“父母”的,就太过于勤劳能干了,干的也确实是太好了,以致于后来继任的“子女”们,都没有能得到充足的锻炼,自然是后继无人。

    所以在后世之中,甚至出现了这么一种说法,说诸葛亮嫉贤妒能,贪恋权利不放,这才导致蜀汉政权后继无人的。但是这很明显就是哗众取宠的谬论,根本就站不住脚,以诸葛亮的才智,他需要去嫉谁的贤,妒谁的能呢?纯属无稽之谈罢了。

    而且这也未必就是全部的真相,诸葛亮的后继者们,也未必就是真的那么无能,比如说东晋时期的权臣桓(huan)温,在征伐当时益州的政权成汉时,曾经遇上过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因为他曾经在诸葛亮的身边工作过。

    桓温就问老人,这个诸葛丞相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当今的这个世上就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吗?桓温的意思很简单,其实就是想借这个老人的嘴,来夸赞一下自己,最好是能说自己也是当世的能臣,足可以比肩诸葛丞相云云。

    可是那个老人的回答,就很有意思了,老人是这么说的:“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mo)后,正不见其比,更未见有妥当如公者。”

    老人的意思用白话来说就是:诸葛丞相活着的时候,我们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异之处,只是把每件事情,都办的顺顺当当罢了,很是寻常的样子,但是自从诸葛丞相去世之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像他那样的人了,能够把每一件事情,都处理的妥妥当当。

    当时只道是寻常,还是当时太年轻。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诸葛亮这样的珠玉在前面,他后面继任者的光芒,又怎么会不被诸葛亮自身的光辉所遮掩呢?

    所以蜀汉政权,后继无人的事实,也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毕竟在诸葛亮这种千古少见的人杰对比之下,又有几个人能够不相形见绌,黯然失色的呢?恐怕遍数整个世界的历史人物,都找不出多少能类比诸葛亮的人杰吧。

    诸葛亮事必躬亲的另一个惨痛后果,那就是英年早逝,众所周知,诸葛亮就是活活累死的,用司马懿的话来说:诸葛亮每天起的早,睡的晚,饭吃的很少,工作却总是很多,这样子下去,诸葛亮的寿命,又怎么可能会长久的了呢?

    这样惨痛的教训,钟神秀自然会吸取,他才不会让诸葛亮这种劳模,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呢,细水长流才是王道,不过诸葛亮“昔日”里事必躬亲,倒也不是没有任何的好处。

    最起码诸葛亮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那些让陆逊和庞统挠头的,各种冷门的、陌生的政务难题,诸葛亮是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无一不精。

    在听完庞统说出乐国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难题之后,诸葛亮就立刻表示,他甚至都不需要别人的帮忙,他自己一个人,就完全可以替代乐国任何一个行政部门的全部工作,甚至多几个部门也不是不行。

    这种处理政务的能力,都已经不能说是恐怖了,应该说是“bug”了,不过钟神秀吸取了蜀汉政权“昔日”里的教训,肯定是不会这么玩命的使用诸葛亮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