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咬着两座巨峰   粗壮肉蟒在内径中横冲直撞的原因最新章节     
    大宋江南东路,建康府,金陵城,城西渡口。

    一艘客船靠岸,背着包袱的曹友闻兄弟混在旅客人群中,登上岸来,好奇地看着眼前巍峨高耸的金陵城墙。

    林立的商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流、热闹的叫卖声,还有来来往往、行色匆匆,操着各地口音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只怕都是考取讲武堂的考生吧。

    建康府乃是江南南重镇,城内外人口达五六十万,富商巨贾、贩夫走卒、流寓游手,三教九流,虽然比不上临安府的繁华热闹,但也是泱泱大城,蔚为壮观了。

    “老丈,来十个包子,一壶热茶!”

    曹友闻取下包袱,和弟弟曹友万在一处的茶摊上坐下。

    金陵十万人家。比起西北边陲的三关五州,这里的人口简直过于稠密。

    “客官,是来考取讲武堂的吧?”

    掌柜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察言观色,便知道是外地人。

    “老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曹友闻的弟弟曹友万接过茶壶倒茶,好奇地问道。

    “客官,看你的打扮,听你的口音我就知道了。这些天,从大江南北赶来的年轻人有好几千人,有的一个月前就到了。现在城里的客栈都住满了,就等着讲武堂开门考试。”

    掌柜笑嘻嘻把包子端了上面,点头哈腰说道。

    这两个年轻汉子人高马大,英武彪悍,一听口音就是从西北来的。看着锦衣华服,腰挂长刀,属于不差钱一族。

    “谢谢老丈了!”

    曹友闻拿起茶杯,继续问道:

    “老丈,你知道这讲武堂怎么走吗?”

    “讲武堂在城北,就是原南唐皇帝的皇宫。后来高宗皇帝南驾临江南,把皇宫改为行宫。现在,新皇又把它改成讲武堂了!”

    掌柜的说完,笑呵呵走开。

    “大哥,看来前来报考讲武堂的不在少数啊!”

    曹友万边大口吃包子,一边对大哥说道。

    “皇帝亲旨,天下年轻才俊尽为集结于此。金陵城,只怕是藏龙卧虎了。”

    曹友闻满口吃着包子,左手从怀中拿出一本小书翻看,书皮上赫然正是《鞑靼策》三字。

    兄弟二人面目相像,一般的高大威猛,只不过弟弟曹有万更加粗壮彪悍,哥哥曹友闻则是要儒雅秀气许多。

    “大哥,就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来金陵城?”

    曹友万年轻的脸上,满是期待。

    “一定会来的。讲武堂是皇帝亲自所创,皇帝又是讲武堂的校长,这么大的事情,皇帝一定会前来。你不是要考武进士吗,讲武堂就是了!”

    曹友闻看了看弟弟,微微一笑。

    弟弟弓马娴熟,熟读兵书,要是考武举,应该不成问题。现在武学和讲武堂合二为一,直接考讲武堂就是了。

    “大哥,你不去临安城考进士吗,你难道也要报考讲武堂?”

    曹友万反问起自己的兄长来。

    原以为兄长会去游历一番,准备明年的科举。现在看来,曹友闻怕是已经改变了主意。

    不过,兄长是神箭手,力大无比,文武双全,考讲武堂,应该是绰绰有余。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这一本《鞑靼策》,从这一座讲武堂,还有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便知,当今天子的志向,是要开疆拓土,用兵海内了。”

    被兄长的话所吸引,曹友万惊讶地抬起头来。

    “大哥,这么说,皇帝是真要厉兵秣马,做一个马上皇帝了?”

    “是不是马上皇帝,进了讲武堂就知道了。”

    曹友闻喝着茶,微微一笑。

    “你别看大哥,去了讲武堂,咱们好好看看。实在不行,你考你的讲武堂,大哥去参加科举,两不相误。”

    “大哥,你已经心动了。你可是答应过嫂嫂,要去科举取士,光宗耀祖的!”

    兄弟连心,曹友万哈哈笑了起来。

    “四书五经,光宗耀祖,可惜世界已经不同了,皇帝需要的是赳赳武夫,是能沙场决战的将领。咱们先去金陵讲武堂看看,也许,那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曹友闻幽幽叹了一句,喝完杯里的热茶,看了看弟弟,站了起来。

    “吃好了吧,咱们进城!”

    曹友闻兄弟离去,茶肆掌柜看着兄弟二人魁梧的背影,不禁出神。

    这些龙精虎猛的年轻人,或许真能做出些事来。

    “掌柜的,快看,又来客人了!”

    有客人提醒着掌柜,原来又有一艘客船靠岸,下来的年轻人又是不少。

    几个风尘仆仆,挎刀执枪的年轻人,来到了茶摊前,先后坐了下来。

    宋朝民间虽然限制制式武器,比如弩弓,但一般刀枪棍棒却可以随身携带,尤其是这些年轻人报考讲武堂,地方官府和一路上的地方关卡,都是开了绿灯。

    “王统领,你说朝廷办这讲武堂,到底是何用意啊?”

    瘦高个的年轻人首先开口,似乎是广西口音。

    “这还用说,新皇文韬武略,肯定是要厉兵秣马,对金人和鞑靼用兵。你们看看这报纸,还有上面登的《鞑靼策》,皇帝肯定是要灭了金国,然后对鞑靼用兵了!”

    叫“王统领”的年轻汉子黝黑彪悍,眉飞色舞,说的却是一口鄂北话。

    “王统领,你们“忠顺军”都是精兵强将,听说除了你,你们老令公的儿子孟珙也被召来金陵城了!”

    另外一个魁梧敦厚的年轻汉子问道,同样是广西口音。

    被称为“王统领”的汉子叫王坚,是南阳邓州人,现在京西南路的边军效力。

    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军统帅完颜讹可入侵唐州、枣阳,宋枣阳军节度使孟宗政招募唐,邓,蔡三州壮士两万余人,号为忠顺军,王坚即由此入忠顺军效力,戊守唐、邓,屯田练兵、守备御边。

    此次金陵讲武堂招募学员,200人的名额给了军中将领,王坚就是被推荐入讲武堂,前来入学“深造”的。

    能被军中推荐,也足见他的实力。而边军军官的实力,则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让人信服。

    “虽然是推荐入金陵讲武堂,但我也想去考一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过关?”

    王坚对自己,似乎是信心十足。

    “两位兄弟,你们这么年轻,也来讲武堂?”

    王坚微微一笑,拍了拍旁边瘦高个的肩膀。

    他已经二十五岁,这两个兄弟,最多二十出头,也许还没有二十岁。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我是觉得新皇登基,似乎是要励精图治,整饬武备。索性在家里无事,我们兄弟就来了!”

    “是啊!皇帝创办金陵讲武堂,武人的机会来了。我们兄弟,就是要考进讲武堂,想沙场建功的!”

    兄弟二人一前一后说了出来。

    瘦高个叫曹二雄,魁梧汉子叫曹世雄,二人是堂兄弟,一个二十,一个刚刚十八,都是来自于广西。

    几个人是在前来金陵的船上相遇,同去讲武堂,一见如故,因而很快便打成了一片。

    “曹世雄,我看你书读的不错,怎么不去科举取士,反而要报这金陵讲武堂?”

    听到王坚问话,曹世雄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王统领,科举那有这么容易?我和二哥一样,都喜欢舞枪弄棒,不想一辈子皓首穷经。讲武堂是皇帝亲自创办,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人生缺的就是机会,你说是不是?”

    曹世雄兴致勃勃,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

    “说的好!不过,也得你先考进讲武堂再说。骑马射箭,刀枪棍棒,你们都会吗?”

    王坚哈哈一笑,很是赞赏曹世雄的话语。

    “那不成问题!兄弟我从小就打熬力气,骑马射箭都不在话下。一个讲武堂,难不住我!”

    曹世雄倒是信心十足,和王坚一样狂傲。

    “好!有志气!”

    王坚赞赏地大声说道。

    这家伙桀骜不驯,身高体壮,天生征战沙场的料。

    “王统领,你都是统领了,打了那么多仗,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什么都懂,皇帝还召你们来讲武堂学什么,不是没什么用吗?”

    曹二雄好奇地问了起来。

    王坚是沙场宿将,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朝廷让他们再到讲武堂,似乎没有必要。

    “曹兄弟,哥哥我起先也是纳闷,打了这么多仗,跑来讲武堂作甚?后来我听人说了,讲武堂新增加了炮科,火炮数百步能杀伤对方,尤其是对付骑兵特别有效。我想,这恐怕是皇帝创办讲武堂的一个原因。”

    王坚在军中资历老,火器传言沸沸扬扬,比来自于民间的曹氏兄弟,了解的自然要多上不少。

    “炮科?火炮?”

    果不其然,曹氏兄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

    “不错!听说火炮是皇帝亲自造出来的,连火炮使用的教材也是皇帝亲自编写。皇帝担任讲武堂的校长,说实话,我想看看那火炮,都有些等不及了!”

    王坚的眼神发亮。

    从去年起,皇帝造出火炮的传言便不绝于耳。若是火炮真如传闻中那么厉害,能对付冲击力十足的骑兵,那么足以改变战争的方式和走向了。

    “诛杀奸臣,又会造火炮,还是诗词大家。皇帝真是了不起啊!”

    曹二雄摇摇头,羡慕地说道。

    皇帝除掉奸臣史弥远,在江南东路推行新政,创办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编练新军,给人以莫名的希望。

    “何止了不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报纸上说了,皇帝创办讲武堂,亲自担任讲武堂的校长。咱们考上讲武堂,就是天子门生,就能见到皇帝。想要建功立业,沙场点兵,那就容易多了!”

    曹世雄唾液横飞,眼睛放光。

    皇帝亲自担任讲武堂的校长,讲武堂的学员,不就是皇帝的学生吗?

    只是想想,曹世雄已经是热血沸腾。

    “曹兄弟,有志气!皇帝若真是汉武帝,咱们就做他麾下的卫青霍去病吧!来,咱们以茶代酒,喝一下!”

    王坚举起茶碗,慷慨激昂。

    “好,一言为定!皇帝做秦皇汉武,咱们就做卫青霍去病!”

    曹氏兄弟一起举碗,三个人“邦当”一声碰在一起。

    看着几个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样子,茶掌柜的羡慕地摇头。

    这些个前来金陵寻梦的年轻人,或来自民间,或来自军中,个个怀揣梦想,也不知道,他们未来的前途如何?

    不过,从他们生机勃勃的身上,似乎能感觉到不同,一股让人憧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