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及风匣
我的老家在辽西农村,小时候,有两样东西给我的印象很深,一是油灯,二是风匣。
油灯,在不通电的农村,是那时农家必备的照明工具,记忆中,油灯是由油灯头和油灯座组成的。
做油灯头需要一个大小适中、带铁盖儿的玻璃瓶
(如果没有铁盖儿,也可以用剪圆的马口铁或罐头盒盖儿代替),先在铁盖儿中间开一个筷子粗细的小洞儿,将一根用马口铁卷成的筷子粗细的空心圆铁筒竖插在小洞儿中,再将用灯(煤)油浸透的捆扎在一起的几十根长棉线从圆铁筒中穿出做灯芯,最后在玻璃瓶中注入多半瓶灯油,一个油灯头就做好了。
油灯座的底盘通常是一块圆形的木板,在中间竖钉一根拇指粗细的木杆,为了能让油灯头坐稳,竖杆一般都不会太高,也就二三十厘米,此外还会用上一个蔫萝卜,大头一端插在木杆上,小头一端中间根据油灯头大小挖一个合适的圆窝,然后再将油灯头稳稳地坐在窝中就可以了。
夏天天热,天黑的也晚,油灯很少用,冬天,天黑的早,夜又长,于是油灯便有了大显身手的地方。
漫漫冬夜,外面北风烟儿雪,屋内炉火正温,在炕头儿墙上挂钟的“嘀哒”声中,孩子们会在油灯下嬉闹、玩耍、写作业,妇女们会在油灯下缝连补绽,纳鞋底,绣花布,男人们会在油灯下编筐儿、编蒌儿、编炕席,或是一口一口地抽蛤蟆癞(旱烟)……
油灯之所以能点亮,全赖以灯油,用灯油的油灯烟少明亮。
灯油很贵,农家人节俭,常常自力更生,于是也会用豆油或大麻籽(蓖麻籽)油代替灯油,其缺点就是烟大昏暗,以我的记忆,用豆油还可以,用大麻籽油时,油烟很大,点上一会儿,总要有人被呛得咳上几声。
小时候,每逢腊月,总有瞎眼艺人到村里人家说书卖艺,因为时间常在夜晚,所以,听书的人除了角八分的零碎赏钱之外,要是带上些灯油常能多听几宿,当然了,瞎眼艺人是用不上灯油的,听书时点上油灯是为了让观众看清他说书时的丰富表情。
光阴如水,一逝如流,回首曾经的漫漫长夜,油灯虽然不甚明亮,亦是黑夜中的一缕光明,它见证了父母的辛劳,见证了学子的寒窗,也见证了新婚燕尔的幸福与甜蜜。
……
风匣,有的地方也叫风箱,现在看来应该算是人力吹风机了。
小时候,风匣是灶房用具的标配。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