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无忌夫妇一行在路上走走停停了两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敏敏奶娘的老家山东曲阜。
因为奶娘把敏敏照顾伺候得很好,所以敏敏还在汝阳王府的时候,一直是奶娘负责协调她的饮食起居。但之后奶娘因为要照顾她当时怀孕的女儿,所以从王府离职,回了老家曲阜,一晃已经有十年了。
奶娘和她女儿现在的生计,就是为附近的孔庙种植和提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她的女婿则从事着孔庙祠庙的一些日常维护工作,一家子虽然不富足但温饱还是没问题的。奶娘还有一个儿子,听说是去了明朝和东察合台汗国的边境城市给中外贸易商打工,基本上两三年才有一封家书,这让奶娘有些牵肠挂肚的。
孩子快出生了,但总不能等生出来后才取名字吧。张无忌觉得自己在取名字上确实没有啥天分,不然他当初也不会给自己取了个曾阿牛这个化名,如果他再给孩子取名字的话,那又是阿秀、阿羊什么的,可不会被赵敏嫌弃得土死。他是这么打算的,如果生的是男孩的话,就请他的太师父张三丰为孩子取名,毕竟他觉得他是张三丰张真人膝下的,他和他孩儿的根在武当;如果是女儿的话,那自然是孩子她娘赵敏给她取了,敏敏也很乐意。
赵敏酷爱《诗经》里那简洁优美的词字,所以打算从《诗经》里挑个字给自己未来的女儿取名字,但《诗经》寓意美好的字儿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让一向果决的赵敏也犯上了选择困难症。一天经奶娘母子的提议,敏敏突然想到《诗经》不正是儒家经典吗,那她夫妻二人还不如去请隔壁的孔庙孔老夫子,给自己未来的女儿取个名呢。
于是敏敏从《诗经》中精挑细选了一百个自己喜欢的字,把它们刻在了一百条一样的小竹签里,然后放在了做好的竹筒里。瞧着有一天上午风和日丽的,就拽着张无忌到孔庙孔老夫子面前。先弄了一番仪式感后,接着敏敏就开始摇签。摇着摇着,一根根竹签参差不齐地向外攒动,看得夫妻俩有点紧张,又很期待孔老夫子为他们女儿取的名字。
突然两根小竹签几乎同时从竹筒里摇落,夫妻俩一人捡起一根。只见无忌手里的拿的是“沐”,而赵敏手里的拿的是“伊”。摇到名字后,夫妻二人欣喜地再次叩谢了孔老夫子。
张无忌搀扶着赵敏从孔庙正殿缓缓走出来。张无忌纳闷了,为什么孔夫子给他俩挑了两个名,难道说,这胎生的是两个女儿。而赵敏对孔夫子帮她们选的两个名就很满意,乐滋滋地想挑哪个好,还是就取“张沐伊”呢。小两口商量后,觉得即使这胎不是女儿,也可以为未来可能的几胎留着。不管是几胎,只要是第一个女儿,那就叫做“张沐”,第二个女儿就叫“张伊”,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