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朱高煦吓了一大跳,赶紧后退。
许寡妇正在用手试水温高低,这时奇怪的抬头看了他们一眼。
朱高煦定了定神,装作一本正经的模样:“本王今天想自己洗,你们先出去罢。”
两妇人面面相觑,但还是转身出门。
他自己将就洗了下,然后换上干净的衣服,赶紧到床上好好躺着,没一会便沉沉入睡。
等他一觉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朱高煦感觉到全身充满力量,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恢复到了巅峰。
大概感觉到他起床了,外面突然传来声音。
“吱”有人悄悄推开一条缝,看了里面一眼。
朱高煦举目看去,却是一张年轻稚嫩的小脸。
府中两个年轻的奴婢,一个是李大娘的女儿,叫丫丫,一个是许寡妇的女儿,叫若儿。
两人的父亲都曾经跟着朱高煦打仗,全部战死在沙场上。
这么想想,以前的朱高煦,还是挺念旧的?也比较照顾属下。
率先探脸进来的是十三岁的丫丫。
她看到朱高煦起床了,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殿下,奴婢们进来了。”
说罢推开房门。
没一会,外面又有人跟着进来,正是十四岁的若儿。
两人一个端着一盆水,一个拿着毛巾还有其他东西。
朱高煦正在穿衣服,两小娘把东西放下后,赶紧过来帮他穿套起来。
朱高煦顿时大爽,终于感觉到万恶的封建社会的好处。
他高举着双手,任两个小娘在身边移动,不时打量她们。
两小娘其实都不算漂亮,但也不难看,当然,这是朱高煦以前世的眼光来看,毕竟大明这会,很多小娘和妇人,都是一塌糊涂。
妇人们大部分皮肤很粗糙,小娘们可能年轻,皮肤好点,但没啥血色,发育的也不好,因为实在是营养不良。
不知为何,他突然想到黄子澄的女儿,黄樱的年龄估计和若儿差不多大,当天她胸前明显鼓囊囊的,当她慌张的时候,就像可爱的小白兔,一蹦一跳。
果然还得官宦人家,营养好才跟的上啊。
洗涮过后,朱高煦更精神了。
他走出房门,外面太阳正烈,他慢慢走在王府,看着四周熟悉的画面,脑海里记忆逐渐深刻。
大明王室成员府邸都有规格,郡王不能超过五十间,亲王不能超过五百间。
以前的朱高煦对这方面也不讲究,府中没啥人,房间也不多,盖了三十多间后,还有一片空间没盖,专门用来练武,倒很符合他的性格。
他在慢慢走的时候,丫丫和若儿都小心的在后面跟着他。
在他停足间,丫丫这时小声道:“殿下,钟显回来了。”
“啊,是么。”朱高煦挺高兴的。
若儿又道:“陈先生也有几个乡亲过来了。”
应该是周虎和宋猛也回到王府。
“召集所有人,到前院。”朱高煦道。
“是,殿下。”
两丫头去召集人手,朱高煦则在好好考虑下步该怎么干。
说实话他不喜欢朱棣,更不喜欢两个哥哥和弟弟。
但现在不论他喜不喜欢,他已经与整个燕王府绑在了一起。
如果朱棣失败,他也一定会死。
虽然历史上朱棣成功了,可是谁知道会不会因为他的到来,从而改变历史呢?
他只能暗暗提醒自己,最好不要轻易改变历史,让一切沿着原来的轨迹进行。
简单说,不要拖朱棣后腿,不要内哄,不要不出力。
无论自己将来有什么想法,先要为父王取得天下。
他独自想了数分钟左右,才开始往前院去。
出了后院就是一条走廊,穿过走廊,进入前院院一看,微微有点意外。
只见前院里密密麻麻站了一大堆人,没有四十也有三十多,所有这些人,不出意外就是他现在的班底。
而且这些人泾渭分明,分成三波。
最左边都是王府里的奴婢和宦官等,右边是陈文、周虎、宋猛三人,中间站了有十几人,第一眼看上去全是陌生面孔。
然后这些人的记忆才缓缓出现在他脑海中。
“殿下。”
“殿下。”
一大波人围了过来,表情激动无比,朱高煦甚至看到有人的眼睛里通红好像在流泪,也不知真是激动,还是故意装模作样。
他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这些人都是他的部曲和属下,而高阳郡王则是他们的前程和未来。
如果朱高煦死在京师,或回不来,用不了多久,这些人都会分离崩溃,四散各地,甚至投降朝廷。
现在朱高煦安全回来,大伙比看到自己爹娘回来还要激动,因为在理论上,朱高煦就是大伙的衣食父母。
王斌、韦达、盛坚、侯海、钱巽、钱常、井盛、李默。
现场大部分人的名字,朱高煦都能马上记起来,有些低级的,就比较难以回忆。
王斌和韦达、盛坚三人都是百户,算是朱高煦郡王府仪卫队亲信。
原本郡王府编制仪卫司有两百人(军士,其他官员不算),朱高煦爱带兵,私下又招了一百,燕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斌、韦达、盛坚各领一个百人队。
侯海是王府典仗,也属于仪卫司,主要是管理王府财物,各种仓库的,亲王府的典仗是正六品,郡王府的是正八品。
钱巽是典仗副,从八品,但干的是长史的事,因为郡王府无长史。
长史在明朝,掌王府政令、辅相规讽,总管王府大小事务。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等,皆由王府长史奏上,如亲王有过失即问长史。他还和侯海一起管理仓库。
钱常是教授,从九品,也是大明垫底的文官。
井盛是典宝,李默是典宝副,原本都属于长史司,一个正八品,一个从九品。
典宝的职责:掌王宝、符牌。就是朱高煦的郡王大印,符牌归这两人管。
这八个,基本算是朱高煦的心腹亲信。
另外还有十几个,都是不入流的吏员或低级的武官,这些人,就是北平城里,依附在朱高煦身边的高阳党。
这些人的富贵前途,也都指望着朱高煦。
朱高煦缓缓看过现场这些人,脑海里关于他们的记忆也越来越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