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曹丕的反应
作者:黑风洞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b><\/b>

    建安二十七年四月,刘备在成都建制称帝,封步氏为皇后,甘氏为贵妃,刘禅为太子,年号章武。

    同时下令改革中央官制,设三省六部,加强中央行政效率。

    分设三省,中书省中书令诸葛亮,尚书省尚书令法正,门下省侍中庞统。

    另立御史台监察百官,以虞翻为御史大夫,统领十二道巡查御史。

    又在尚书省分设六部,礼部尚书许靖,吏部尚书秦宓,兵部尚书张溪,刑部尚书董和,户部尚书刘巴,工部尚书简雍。

    六部各设诸司,设立各司主官,组建六部架构,共同组成中央官僚制度。

    这次刘备的官制改革,仅仅局限在中央官僚体制层面,毕竟很多事情无法一步到位,尤其在地方上,因为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只能暂时保持目前的架构,一步一步的进行调整。

    毕竟还是三分天下的局面,诸葛亮,张溪,法正等人也怕步子迈的太大,不小心扯到了,那才是真的欲哭无泪。

    至于军制,刘备基本没改,还是沿用的汉制。

    拜关羽为大将军,假节,督荆州军政事。

    拜张飞为车骑将军,假节,督南北两军事,重建大汉南北两军。

    拜赵云为骠骑将军,假节,督凉州军政事。

    拜马超为卫将军,督雍州军政事。

    之后,刘备又对麾下一些有功人员进行了封赏。

    比如荆州方面,刘备升徐庶为左将军加荆州刺史,王基为镇东将军加江陵太守,石苞为扬武将军加武陵太守,马良为荆州别驾,襄阳太守,费祎,伊籍,赵累等皆为荆州治中从事。

    益州方面,以杨洪为益州刺史,吴懿为中护军,黄权为右将军加汉中太守,张溪为前将军加兵部尚书,李严为后将军加江州都督,李恢为镇南将军加庲降都督,孟获为安南将军加建宁太守。

    雍州方面,除开马超外,升魏延为镇北将军加雍州刺史,姜叙为安北将军加雍州长史,马岱为扬威将军加雍州司马。

    凉州方面,除开赵云外,升徐邈为镇西将军加凉州刺史,升庞德为安西将军加护羌校尉。

    另立新城郡,把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合而为一,命寇封为安汉将军加新城督,驻守上庸,董允为兴业将军加新城太守,辅佐寇封处理新城郡政务,孟达为安东将军驻守西城,申耽为辅汉将军驻守房陵。

    其余诸将,如王平,张嶷,张翼,郝昭等,各有封赏。

    刘备登基称帝,昭告天下,在这个节骨眼上,曹丕当然是震怒不已特么刘协还没死呢,你刘备称的是哪门子的帝?!

    就说这个刘备不是好人吧,你看,现在暴露野心了吧啥匡扶汉室呀,根本就是他自己想做皇帝了。

    这就是曹丕的真实想法,他就觉得刘备这个人很能装,当初在自己父亲手下的时候就能装,一直装到现在才暴露了本性。

    自己刚刚称帝没多久,这个刘备就跟着称帝,这是摆明了不给大魏颜面,也是不给自己面子曹丕真的很想起兵,去削刘备这个老小子两个大耳帖子。

    可问题就在于曹丕自己也知道,这事儿就只能想想,毕竟自己在西北刚刚被刘备削过一顿,这事儿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呢。

    就算曹丕再脑残,他也知道,现在暂时不是讨伐刘备这个不臣之人的时候。

    可对于刘备的称帝举动,曹丕又不能不做回应,必须想个办法,驳斥掉刘备称帝的合法性才行。

    曹丕这个人,不愧是能写出《典论》的人文艺典籍他曹丕都能批驳,更别说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先给刘备扣一个“僭越称帝”的名义,否定他继承汉室的合法性,同时再从刘备称帝后的官制改革下手,给他安一个“破坏祖制”的罪名一上来就否定了大汉实行了四百多年的三公九卿制,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继承汉室?!

    大魏接受了大汉的禅让,但在官制上,不还是全盘复制了大汉的官制,你刘备这个打着汉室宗亲名号的家伙,怎么就敢一称帝就改制?!

    伱是在反对大汉列祖列宗制定出来的制度么?!

    那你还怎么好意思自称自己是汉室后裔,怎么有脸面继承汉室的?!

    是的,曹丕打算从这两个方面去入手,发动大魏的宣传机器,对刘备称帝这件事,进行全盘的否定。

    曹丕好歹也是一个文学家,知道做这种事儿,你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这年头也没有互联网可以给曹丕和刘备在网上互喷,所以要批驳刘备称帝的合法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篇文章,然后传送天下,在文章里把刘备称帝的合法性给批倒。

    既然要写文章,那就必须全面了解对方后才能动笔。

    “僭越称帝”什么的不用去多想,不管是站在曹丕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刘协的角度上来看,这就是一个基本事实。

    可问题是这个“三省六部制”,特么曹丕越研究,越觉得这特么是个好制度啊。

    三省做出决策,执行和监督,六部各司其职,皇帝既能保证中央集权,还能分散群臣手里的权利,最重要的是可以问责有司,大大的加强中央的行政效率。

    你回头再看看自家的那些官员们,一天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遇到什么事儿都是能拖就拖的这帮人,要来干嘛?!

    曹丕带着孙资和流放两个人,越研究越觉得特么这个“三省六部制”好啊,别的不说,光行政效率就能提升一大把。

    如果再配合陈群的九品官人法选出贤才,那么岂不是能让国家机器高速运转,大大的提高实力?!

    是的,这个时候,陈群已经提出了九品官人法,而这个法其实是利弊皆有的。

    好处是让一些只会夸夸其谈,不懂实际政务的所谓名士原形毕露,为国家选出真正能用的人才出来。

    但坏处是,这个九品官人法,实在是太容易被世家豪族们钻空子,只要掌握了大小中正的官职,那我说谁有能力,谁就有能力。

    这就造成了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豪族”的局面,朝政彻底被世家大族把控,皇帝基本成为一个傀儡。

    后世晋朝的八王之乱和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多少都跟这个制度有切不断的关系。

    但这个时候,曹丕觉得自己只要能加强中央的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的话,是可以避免这种世家坐大的局面诞生的。

    毕竟老曹家起家,可不是完全依赖世家,曹操连孔融,边让这样的天下名士都敢杀,老曹家还能担心这个问题?!

    一方面是为了跟世家大族们搞好关系,让曹魏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曹丕也有要改变中央行政效率的实际需要,因此曹丕对九品官人法,还是持赞赏态度的。

    而现在,刘备集团的“三省六部制”又让曹丕看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制度,配上九品官人法选材的话,说不定就可以大幅度的限制住九品官人法的缺陷。

    只要皇帝有集权在手,那么世家依靠九品官人法坐大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这两种制度,简直是天造地设的好搭档啊。

    只是特么这是刘备搞出来的玩意儿,自己堂堂大魏皇帝,驳斥他“不尊祖制”还来不及呢,怎么可以厚着脸皮直接照抄呢?!

    这个不行,绝对不行必须想办法套个壳子,才能拿过来自己用。

    而这方面,孙资和流放绝对是专家。

    这两人,军事才能可能很一般,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是不错的政治人才。

    这俩经过半个月的研究,终于发现了,这个制度其实就是在三公九卿制度上的一个延伸,削弱了三公的权利和职能,对九卿的权利进行了细化拆分,重组成六部,加强了这六部的权利。

    总体来说,就是通过拆分权利来限制三公九卿们的职责,使得他们之间虽有统属关系,但不存在依附关系,所有的权利出处最终都归于皇帝。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套个三公九卿制的皮,借用这些内核,对三公九卿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义不就可以了?!

    虽然实际内核变了,但好歹是套着“祖制”的皮啊咱们照样能痛骂刘备不尊祖制,没有资格继承汉室嘛。

    曹丕听完孙资和流放的建议后,顿时哈哈大笑,然后就秘密召集陈群,刘晔等人,把孙资刘放两人的主意一说,让陈群刘晔带人去研究这个套皮制度该怎么改才行。

    不是曹丕不信任孙资和流放,实在是这两个人的资历太浅,让他们俩来主持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根本不够资格,谁也不会把这个改变当回事。

    只有让陈群,刘晔这样的老资格臣子来做这些事儿,才是最合适的。

    至于孙资和流放这俩人还是帮着自己好好的想想,该怎么写文章骂刘备比较好。

    而就在曹丕一边琢磨怎么批驳刘备,一边想着怎么改制的时候,又一个倒霉消息传过来了。

    大魏黄初二年十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武,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追尊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追尊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

    曹丕顿时暴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