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最终选择了弃守温县,但却在退守朝歌的途中,遭遇到了北伐军的伏击。
庞统一开始的频繁调遣兵力,确实是要迷惑夏侯霸,让他无法在第一时间搞清楚自己的兵力部署,但最终目的,并不是抽调兵力去偷袭朝歌。
庞统真正的目的,一直都是伏击夏侯霸。
其实庞统也知道,即使派遣所谓的精锐部队去偷袭朝歌,成败依然是两可。
受限于后勤,能派出的士卒不多,又没有持久作战的能力,一旦朝歌有备的话,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攻克朝歌。
而如果偷袭朝歌陷入到拉锯战,那么这支去偷袭部队,必然会因为缺乏粮草补给而无功而返,凭白浪费兵力而已。
所以,庞统想的是,做出一副要取偷袭朝歌的架势,通过不停地兵力调动引诱夏侯霸往这个方面去想,那么夏侯霸必然担心朝歌有失就算他不全军回防,也会往朝歌派遣援兵。
而庞统的目的,就是消灭这支回援朝歌的军队。
白了,依然还是兵法中的“倍而分之”的策略。
这一切,都是庞统的谋划,而庞统也顺利的实施了这个计划。
只是,在结果上,跟庞统预计的,多少有些出入。
这还是因为夏侯霸的功劳。
夏侯霸既然选择了主动弃守温县,以他的能力,必然会做好一些撤湍必要准备,当然也包括半路遭到敌军的截杀。
所以,其实夏侯霸也算是有备的。
只不过,庞统这边是没想到夏侯霸居然这么武勇过人,临阵应变能力也足够快,居然在遭遇伏击后还能冷静应对,被夏侯霸硬生生的给突围了出去。
而夏侯霸也没有想到,庞统的整个计谋就是针对他弃守温县去设计的,他在撤退过程中,居然遭遇到了庞统安排的足足三重拦截网虽然最后还是带兵冲了出来,但依然还是损失惨重。
跟随着夏侯霸退守到朝歌的士卒,最后只剩下一万三千余人,伤亡近半,可以是一场大败了。
当然,从整体局势上来看,温县失守,夏侯霸遭遇大败退守朝歌,基本就表明,曹魏在河内郡的战事,已经彻底糜烂掉了。
随着夏侯霸退守朝歌,算上跟随夏侯霸一起退回来的士卒,朝歌现在还有一万六千人守卫,但是,士气非常低落。
而此时,在兵不血刃的夺取了温县后,庞统也没有犹豫,立刻让马岱和柳隐各领两万人尾随东进,兵临朝歌。
至于剩下的三万士卒和庞统本人,都被庞统暂时留在了温县。
温县这地方,毕竟是河内郡大族聚居的地方,又是司马氏的老巢,庞统不敢掉以轻心.别回头自己全军东进了,司马氏鼓动河内世家大族集体造反,断了自己的粮道,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因此,庞统还需要留在温县,一方面安抚河内郡的世家大族,另一方面也要分兵去收降温县附近的几个县,稳定局势,安定地方。
尤其是对司马氏,庞统还不得不着力安抚。
如今司马懿和司马师父子两人,一个守着河东郡北部,一个守着魏县如果能通过安抚司马氏,从而劝降这两个人,那么对整个北伐战局,将会产生不的影响。
这也是庞统要在温县暂时停留,让马岱和柳隐领兵东进朝歌的原因。
庞统暂时需要兼顾温县,但诸葛亮这边,就没有顾忌了。
在得到庞统攻下温县,派兵进攻朝歌的消息后,诸葛亮就立刻全力发动了对轵县的进攻。
之前诸葛亮不进攻轵县,不是攻不下,而是要硬吊着轵县和野王县的守军.就赌他秦朗没有魄力放弃足足四万步骑联军。
可如今温县已经攻破,朝歌面临直接威胁,那么诸葛亮再吊着这些人已经没用了,轵县的守军不撤,野王县的秦朗也不会再犹豫了再不撤,朝歌失守,邺城都危险了。
这种时候,诸葛亮就不是要吊着人不让走了,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摧枯拉朽的击溃轵县守军,然后尽快赶到野王县,咬住秦朗撤湍步伐,给庞统那边攻克朝歌争取时间。
哪怕最后还是拖不住,沿途追杀,有效的杀伤魏军士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诸葛亮在得到庞统的传讯后,立刻发动了对轵县的进攻,并且在三之后,攻破了轵县。
一方面是诸葛亮用兵确实老道,攻城战和攻心战配合使用,连续强攻的同时,成功策反了轵县的东门守将。
另一方,也是轵县的魏军,有些守不下去了。
距离上次满宠领兵突围失败,已经过去了快十左右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魏军的士气低落到了极致,满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不过是拖延一时,勉强保持士卒没有哗变而已。
再一个,随着秦朗领兵后撤,轵县城内本来就不算太多的存粮也被秦朗带走了大半粮草越来越少,自己却被围的水泄不通,哪个士卒有坚守下去的信念?!
之前诸葛亮围而不攻,魏军士卒还能勉力坚持下去,可汉军一旦真正上强度的攻城了,魏军根本没有死守下去的信心。
因此,就撑了三,城就破了。
城破之时,满宠并没有在亲兵的护卫下出逃.他知道,在这种城内军心涣散,城外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他根本逃不出去。
同时,满宠也知道,诸葛亮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不会接受他这么一个酷吏的投降。
自己死在轵县,曹魏那边还会善待自己子女族人,可如果自己选择投降,哪怕不成功,自家子女族饶好日子,也算是过到头了。
因此,满宠在城破后,选择往南门外的诸葛亮中军阵营发起了冲锋。
最后,被乱箭射死在了冲锋的道路上。
诸葛亮对满宠最后的选择也是有点钦佩,但战场就是如此,诸葛亮能做的,就是命人给满宠入殓.不管满宠身前得罪了多少人,杀了多少大汉忠臣,名声有多臭,人一旦死了,那就是死者为大。
这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在派人收敛了满宠后,诸葛亮立刻带兵北上,逼近野王县.花了五的时间,从轵县赶到野王,不出诸葛亮所料,野王县已经被秦朗给弃守了。
虽然从温县到轵县的距离,要比从朝歌到野王县的距离近的多,但诸葛亮又是要攻城,又是要行进的,这一路上基本也磨平了这个时间差.在诸葛亮攻破轵县后不久,秦朗就接到了温县失守的消息。
秦朗是真的没想到,夏侯霸居然失守的那么快温县一失守,身后的朝歌就剩下三千人守卫,怎么可能守得住。
现在秦朗是无比庆幸,就在十前,他让夏侯玄带领一万士卒先一步回援了朝歌,算算时间,大概最多还有五,夏侯玄就能及时回援到位。
这样的话,朝歌还有坚守的可能。
但是吧,秦朗也清楚,如果夏侯霸真的如同军报中的那样,是经历了一场大败才逃回朝歌的话,就靠夏侯玄带回去的那一万人,恐怕也只能应急,无法起到关键作用。
一场惨败而归,虽然逃回来了万人,但军心士气肯定是受到重挫的。
这时候蜀贼兵临朝歌的话,以如今朝歌守军的士气状况,根本不可能久守,哪怕有夏侯玄的增援,也只能保持一时。
这个时候,朝歌需要有足够多的兵力回援去提升士气,坚定士卒防守的信念.秦朗无法继续在野王县呆着不动了。
秦朗之所以在野王县呆着,是认为夏侯霸不至于那么轻易的失守温县,自己还有时间,看能不能接应出轵县的满宠,和那四万余步骑联军。
但现在,秦朗的一切妄想都泡汤了,他如果再不撤,邺城就危险了。
把大魏根基和满宠的四万步骑联军相比,秦朗还是知道谁轻谁重的。
因此,在接到了夏侯霸从朝歌发来的军报后,秦朗立刻选择了退兵,无法再顾及轵县的满宠了。
只是,秦朗依然还是没有想到,轵县的满宠也没有为他争取到太多的撤退时间,轵县只坚守了三就被攻破,诸葛亮随后领军尾随杀了过来。
两者之间,只有两左右的路程差。
而诸葛亮这个人,当局势在自己掌控之下的时候,他怎么可能会允许自己的猎物轻易逃脱。
诸葛亮占领野王县后,根本没有做任何的休整停留,立刻东进,顺着官道往朝歌方向前进。
同时,为了兼顾追击速度,诸葛亮派出了胡奋为先锋,领兵一万,不顾昼夜的强行军追击,一定要咬住秦朗撤军的尾巴,给自己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而胡奋也没有让诸葛亮失望,经过了三三夜的连续追击,胡奋终于是在修武县,追到了秦朗的后军,并且毫不犹豫的咬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