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争强好胜
作者:步枪子弹   远去的风筝最新章节     
    韩勇看着人模狗样的胡鹏,长着一副猪队友的脸,越看越不顺眼!

    “你们特么自己都能布置诡雷,全部学过这个训练科目,居然碰上土匪布置的诡雷,还一死三伤,平时的训练,都特么训到狗身上了?”

    “朱良清一路都在念,土匪投降,要仔细的搜身,连裤裆都不要放过,你们特么硬是让人在裤裆里藏了把手枪混过去了!”

    “说了要第一时间分开审问,一个个的用枪顶着脑袋关黑屋子里审问,警卫一连都是一帮猪脑子啊,哪有一群人一起审问的道理!”

    “胡鹏,你带着一连所有的少尉以上的军官,回朱泾村以后,亲自去给死伤家属赔礼道歉,你们几个尉官的安家费也不要分了,都给人家当抚恤,护村队的抚恤,我另外给,还有,每人写一篇深刻的检查交到参谋部。还有!军官们每天跟着一起出操训练,风雨无阻,要三个月内,练出于明一样的身手!”

    韩勇骂的胡鹏连妈都不认识了,才指挥警卫营收兵!

    一路想起来还生气,想起最初这家伙冷嘲热讽,谁让你撸了我的指挥权那个活该的眼神就郁闷!

    一有时间,就耐心教育胡鹏!

    士兵都是爹生娘养几十年送在自己手上的!

    任何一条性命,都不能因为长官的愚蠢葬送!

    打仗吗,死伤难免,胡鹏开始有点不以为然,照以往的经历,这可是大胜,这么多土匪被击毙,审判,俘虏,简直是朱泾村护村队前所未有的战绩!

    何况,这仗下来,还弄了这么多钱!

    可是韩勇看着朱良清被夺了指挥权那个黑脸,嘴又开始碎起来了,开始耐心的跟胡鹏讲道理!

    胡鹏在朱泾村护村队,也是个要面子的,要是换个人,这家伙肯定窝着一肚子火顶牛,可是韩勇,还是算了吧,被急眼的时候,差点撞墙!

    看着韩勇那副不信任的眼光,用手枪指着太阳穴,提着脑袋保证了四次,以后绝不再犯!

    他都后悔死了,韩勇说的有道理,明明是可以把所有兵一个不少的带回朱泾村,天都亮了还尿床,这也太可惜了!

    更窝火的是杨启明!

    六七千的俘虏,土匪和他们的家眷,压寨夫人都有!

    朱泾村护村队,得了三千多人五年以上的重刑犯,在水泥厂没有建成之前,先做砖窑,其他的村庄,得得三千多轻犯,女的进入食品厂,只管吃饭衣服给三分之一工钱,男的都是盖房子,修路,为朱泾村建社做点贡献!

    自己白跑一趟毛都没捞到一根!

    朱泾村护村队还出了一个整营,把粤赣镖局的商队免费送到羊城!

    至于贺昌投资一个木材加工厂,在抽调兵王时候还在抱怨两句,可是如今训练之余,组织士兵伐木做木箱,木箱厂全靠着玻璃厂发财,士兵才有实弹训练的子弹!

    财神爷一样人物!

    还是好好打好关系!

    心里抱怨两句可以,不能表现出来!

    回到朱泾村的韩勇,杨启明都松了一口气!

    朱泾村的商户消息还是很灵通的,十多股土匪,知道朱泾村到羊城的土匪,被韩队长缴了个精光,秦岭,震南北十几个土匪头子的脑袋,都在羊梅公路沿线上挂着!

    鞭炮齐鸣,锣鼓宣天,夹道欢迎!

    “这次,你们缴获的七八千只步枪和子弹,因为是货车装回来的,营部也让人分出来了,那个土抢土炮,都扔给的玻璃厂,韩勇让老王拿去回炉,秘密打造消声器!”

    “新的只有一千支,不管是川造和晋造的,都不错,仿制汉阳造步枪的样式,跟我们装备匹配,这些可以入库!其余的,四千多,都给你拿去装备各个村的民兵,甚至可以让学生和民众,享受剿匪胜利的果实,学着开两枪!”

    “你给韩勇说,现在有金贵银贱的苗头,韩勇付了水泥窑的钱,把所有的家当都换了二十万大洋的黄金,和着你这次剿匪缴获价值好几万大洋的小黄鱼一起,等你去羊城买设备,还是买枪支弹药补充训练,倒时候,你们两个商量着办,张廷,你不要多心,韩勇说,你们两个有分歧,最终决定权在胡鹏手上!”

    “明白!我这就去把黄金交来!”

    韩勇的消声器,加上兵王神出鬼没的枪法,他搭台,让特勤队唱了场好戏!

    朱泾村的各路间谍,为了不暴露身份,可上了护村队的大当,当初没有依法登记人口,又不主动申报暂住手续,被狠狠的坑了一笔,不仅要花钱去照相,没有主动在城门和街口向护村队申报来历,免费办理暂住手续的,还要被罚款,如果交不上钱,就得跟着犯人一起修路抵偿罚款!

    去上海的事情,韩勇已经想过很久了。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必须有充足的和先进的装备,而这些装备在朱泾村是无法得到的。上海是当时全华夏的经济中心,与国外的联系也十分频繁。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自己必须在上海拥有一个立足点。此外,韩勇记得,几年后日本侵略华东和华中,也正是从上海开始的,护村队既然以抗日为己任,就不能不建立从上海沿江而上的情报体系。

    在此前,由于朱泾村的根据地刚刚建立,护村队也面临着高强度的训练和剿匪,韩勇无法脱身前往上海。现在,各方面的事情都已经告一段落了,根据地日益稳固,护村队的训练也逐渐转入了常规化。韩勇觉得自己应当启程去上海走一趟了。

    去上海的阵容很豪华,除了韩勇、陈静和袁缉贞三人外,还有藤井美惠子,苏晓峰、胡林、于明和另外几名担任护卫的士兵。张廷对于自己没有被选入“上海旅游团”有些耿耿于怀,不过韩勇说的理由也很合理,护村队有2000多号人,不能不留一个领导下来守着。韩勇承诺,未来两年内,还将不定期地安排大家到上海去考察,到时候张廷、王成等人都还会有机会。

    朱良清对于去上海的事情看得比较淡,在护村队的官兵中,朱良清大概是走过的地方最多的一个了。他毕竟是当年东北军出来的,从辽宁跑到江西,几千公里也跑下来了,所以对于外出并没什么特别的兴趣。韩勇这次也没有带上他,因为护村队的日常训练还需要靠他来带领。不过,韩勇在走前认真地和他谈了一次,朱良清给韩勇开列了一张清单,告诉他各种武器的型号,算是给韩勇补了一堂近代武器课。

    张天佑在上海也有一些朋友,他给韩勇写了几封介绍信,告诉韩勇到上海后可以找这些朋友帮忙。韩勇再三感谢后,让陈静把这些信都收藏起来了。

    回到家又和阿爷讲了一遍,说明情况,又开始哄小朱冰,这个小丫头不是那么好哄的,又是哭,又是闹,气的韩勇真的想揍她,再看看小朱冰眼泪汪汪的样子,又不忍心,又把小朱冰抱起来哄,最后还有哄朱楠一下,韩勇和朱楠的感情很好,因为在他失忆的时候朱楠是他见到的第一个人。又和朱强讲了很多。才依依不舍的往外面走去。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韩勇一行离开朱泾村,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旅程。

    胡林这一年来负责打理护村队的情报和财务,倒也走了一些地方,积累了不少关系。他带着大家先到了南昌,通过几个商人的关系,搭上了一艘往上海运货的小火轮。小火轮沿着赣江先进入鄱阳湖,然后出湖口进长江,顺江而下前往上海。

    “哎呀,长江!”陈静大惊小怪地喊着。自从登上小火轮后,陈静的心情就变好了。这些天由于操心赣南红军的事情而郁郁的心结逐渐散开了。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毕竟是离自己很远的事情,陈静也很难一直挂在心上。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韩勇站在陈静身边,卖弄着自己仅有的一点文学功底,这句诗是中学课本里有的,难得韩勇还能记住。

    “勇子哥,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呀?”袁缉贞站在一边拉着韩勇的衣角问。

    “你看到江心那座山没有?那叫小孤山,本来是孤独的孤,但也有人说是姑娘的姑,所以就说是小姑了。”

    “那彭郎是谁啊?”

    “在小孤山的对面,有一座山叫作澎浪矶,本来是说这座山下的浪很大的,说成谐音就变成彭郎了。大家都说彭郎是小姑的情郎。”

    “真好玩。”袁缉贞开心地拍着手说,见陈静也听得入神的样子,便问道:“小静,你听过勇子哥念的这首诗吗?”

    陈静摇摇头,好奇地问韩勇:“勇子哥,你好像平时不太念古文的,这首诗是你写的吗?”

    韩勇汗颜道:“我也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我只是学过陆游写的《过大孤山小孤山》,里面有这样一句,具体出处我还真不知道呢。”

    这时,他们身后突然有一个人插嘴说:“这句诗出自于苏轼写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第一句应当是‘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再往下的,我也不记得了。”

    韩勇三人惊愕地回头看去,只是身后站着一位中年人,穿着中山装,像个政府公务员的样子。见韩勇等人回过头来,中年人微微一笑:“不好意思,刚才听这位先生念诗好雅兴,忍不住插嘴了。请别见怪。”

    韩勇连忙行礼,说:“哪里哪里,先生真是博览群书啊,这样的词也能脱口而出。”

    中年人说:“主要是因为我生在鄱阳湖边,小时候先生教我们读书,专门选了这首词让我们背的。可惜我天资愚钝,有好几句都记不住了。”

    韩勇笑着说:“先生如果这样说,我们就无地自容了。看先生的岁数比我们大,小时候学的词竟然还能记得。我小时候学的东西,已经全还给老师了。”

    中年人听了,也哈哈笑起来。大家聊了几句,互相通报了一下姓名。中年人名叫何继春,还真是在上海当公务员的,这次是刚刚从老家省亲回上海,也是通过关系搭上了这条小火轮。韩勇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自己家是梅县朱泾村的一个地主,这次是陪两个亲戚家的妹妹去上海见见世面,顺便看看能不能找个学校让她们去读书。至于苏晓峰等人,则是家里派出来的家丁,负责保护两位小姐的安全的。这次韩勇等人是带着武器出门的,想瞒人也瞒不住。

    “看韩先生的气质,像是在新式学校读过书的?观念非常前卫啊。”何继春说道。

    韩勇说:“何先生过奖了,我只是跟县城里的小学校长关系比较好,从他那里读过几本新版书而已。说来惭愧,我除了南昌之外,还没去过其他的大城市呢。”

    何继春说:“韩先生年轻有为,还怕没有去什么大城市的机会吗?你看你现在不是马上就要去上海了吗?”

    韩勇摆摆手,说:“我去上海,真是纯粹的乡下人进城了。不知道那些阿拉上海人会不会瞧不起我呢。”

    何继春被韩勇说的“阿拉上海人”逗笑了,道:“韩先生居然还懂上海话呢。这一句说得还挺地道的,我在上海这么多年,也没学会一句。”

    两人正聊着,胡林过来了,他先向何继春点了下头,然后对韩勇说:“少爷,到吃饭的时候了。”

    “少爷”这个称呼是出发前大家约定好的,袁缉贞和陈静也分别被称为袁小姐和陈小姐,目的在于掩人耳目。毕竟,在当时,一个村的护村队是不可能这样兴师动众去上海公款旅游的。

    韩勇说:“把饭菜都摆过来了。”说完,又对何继春说:“何先生,能赏光和我们一起用餐吗?”

    小火轮主要是运货的,不是客轮,因此只提供一些简单的饭菜。胡林在出发时带上了不少熏肉、腊肠、咸蛋之类的熟菜,所以突击营一行人的饭菜显得十分丰盛。何继春是自己一个人走,没带太多吃的,看到胡林摆出来的这些食物,何继春有些不好意思了:“韩先生,这怎么合适,萍水相逢,怎么好意思叨扰。”

    韩勇说:“何先生,不用客气,百年修得同船渡。你我能够坐一条船,就是缘分。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还是直接叫我的名字吧,别先生长先生短的,我可真不敢当。要不,我干脆称你为何兄,你看如何?”

    何继春一愣,转而爽快地说:“没问题,我痴长几岁,就称你一句韩老弟了。到上海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不方便的,可以来找我。不过,事先可要说明,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没什么权力的,办不成什么大事哟。”

    韩勇跟何继春套近乎,目的就是想多拉点关系,说不定未来到了上海还能够用上。他见何继春谈吐不凡,估计这人多少有点来头。韩勇现在的心态真有些乡下人进城的感觉,30年代的上海是什么样子,他一点都不懂,所以抓住谁都要利用一下了。

    小火轮开得很慢,这一路上,何继春没少吃韩勇他们带的酒菜。吃人的嘴短,何继春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只好找办法补偿一下。每天闲聊的时候,何继春便给韩勇讲上海的一些掌故,包括上海各个区域的情况,以及一些重要的人物等。不过,何继春对于自己的职业说得很少,韩勇只知道他是上海一个小机构的办事员,相当于一个什么街道办事处分管计划生育的干部似的,总之是既无权也无势,一地鸡毛的那种。

    毕竟事后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