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张友闻是怎么想的
作者:科创板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最新章节     
    京城里的很多官员,都没有李老头活的通透。

    胡汉山拱手恭喜了李老头,感叹了几句:“等到隆恩长大以后,只要参加院试考中了秀才,李家以后也是乡里的一户乡绅了。”

    李老头听到秀才和乡绅这两个词,老脸笑出了褶子,连忙抱拳:“小老儿就借大善人的吉言了,等到小孙儿考中了秀才一定给大善人送上两份水礼。”

    胡汉山真是替小富即安的李老头一家高兴,确定了心里的猜想以后,迈步走在左缺右突的石板路上,去正堂找张友闻了。

    张友闻的志向一直都是干实事造福一方百姓,从江宁县的户房掌案变成了管理针头线脑的养济院管家,心里一定有落差。

    胡汉山准备安慰几句这位载入明史的循吏,先粗略的告诉他有后续安排。

    “是这里吗。”

    “没错,牌匾上写着养济院。”

    “趁着这几天是旬假,好好劝劝张兄吧。”

    胡汉山还没走进正堂,就看见几人穿着青色交领衣,下打密褶,腰间系束红布织带,从养济院的大门走了进来。

    门房得知他们是来拜访张友闻,便把江宁县的几名三班六房掌案放了进去。

    胡汉山停下了脚步,走到了正堂的纸窗户旁边,想要听一听张友闻的真实想法。

    埋头处理琐碎杂事的张友闻,突然从官帽椅上站了起来,面带笑容:“几位怎么有空来金陵了,难道是又想着偷摸去教坊司。”

    男丁们在一起,总是离不开酒色财气。

    几位六房掌案笑而不语的坐在了官帽椅上,打量了一圈,比起他们在县衙的签押房差远了。

    没有官窑茶杯,没有细颈青花春瓶,就连正堂里的官帽椅都有些粗大,一点也不细致。

    吏房掌案年纪最大,在江宁县的资历也最老,开口便是长辈教训子孙的口气:“在过来的时候,本吏已经打听过了,养济院里住的都是一些鳏寡孤独。”

    “你我在一个县里共事多年,本吏也不藏着掖着就敞开了说了,这些可都是死活没人理睬也没有任何银利可图的泥腿子。”

    “你说你也是的,放着有头有脸的户房掌案不当,偏偏要和这些老梆子掺合在一起,能够什么好处。”

    张友闻放下了手里硬毫毛笔,后背靠着官帽椅,冷眼旁观着吏房掌案对他的劝说。

    话说的好听,一副全是在为他考虑的长辈模样,其实吧就是因为人走茶凉见他失势了过来说几句风凉话,看他的笑话。

    礼房掌案这些年一直被户房掌案张友闻压着,找他疏通关系的讼师远不如张友闻,这些年不知道损失了多少人情银子。

    礼房掌案心里憋着气,现在张友闻已经不是户房掌案了,惋惜道:“张兄还是赶快回江宁县,再拖上一段时日,恐怕户房掌案的位子就要让县尊的钱粮师爷担任了。”

    “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实在是不愿意看到外人霸占了张兄的位子。”

    不愿意?

    现在指不定多高兴。

    张友闻看着在那说些风凉话,却全是替他担心意思的礼房掌案,以前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如今看来还真是精通吏道。

    只不过精通的吏道与张友闻不同,精通的是各种耗粮堆尖还有对火耗的吃拿索要。

    礼房掌案说了几句还不过瘾,难得逮到讥讽张友闻的机会了,就要多说几句:“张兄要是不能担任县衙的户房掌案,恐怕你那小舅子的仓夫头子位子可就不保了。”

    “毕竟,看管春税秋粮的粮仓重任,可不能交给外人。”

    礼房掌案还真是积年老吏在人心把握方面极为老练,一句话就击中了张友闻的要害。

    张友闻出了名的重视家人,脸色一沉:“本吏在辞去江宁县户房掌案的时候,已经与知县说好了,不会免去妻弟的仓夫头子。”

    “恐怕,有人从中作梗。”

    张友闻审视面前的几位三班六房掌案,心中已经明了,就是他们做的手脚。

    吏房掌案礼房掌案几人笑而不语,一副毫不相干的样子,悠闲坐在官帽椅上。

    以张友闻从来不求人的脾性,差点没忍住去求胡汉山,想了想只能无可奈何的叹了一口气。

    三班六房的掌案与知县这样的流官不同,全是由各县乡绅们世代把持,掌握着各县最机要的户籍丁口、田地数目、粮税收缴等等县务。

    知县还想着升官,只是见到了胡汉山的一封书信,就吓得满口答应了张友闻。

    三班六房这些胥吏,除非是碰见了天大的恩遇,才有可能完成最难的一次跃升。

    由吏转官。

    三班六房世代把持着乡里,这辈子又没有晋升的可能,才不会畏惧左丞相胡惟庸的长子胡汉山。

    皇权都不下乡,何况是左丞相。

    吏房掌案等人瞧见张友闻的脸色越是难看,他们的心情就越好,满脸笑意比起喝了松江府芥片茶还让他们心情舒爽。

    礼房掌案见他已经彻底失了势,人走茶凉,没有了任何顾及:“你说你这些年装什么清高,从来不收火耗银子还有各种人情银子。”

    “这让收了银子的我等成了什么,都是衙蠹污吏?整个县衙就你一个好官...呸...就你这样的假清高,连吏都做不成了,这辈子下辈子都做不了官。”

    张友闻心里只有无奈,这年头好人还真是难做,不收银子反倒是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其他人的排挤。

    或许当初与这些掌案同流合污了,也就不会落了一个人走茶凉的凄凉局面。

    没了户房掌案的位子倒是没什么,连累了小舅子丢了仓夫头子,就让张友闻心里难过了。

    想当初他能当上户房掌案,还是泰山大人把位子传给了他,而不是传给了儿子。

    张友闻心里憋屈:“对不起家妻。”

    为了小舅子,心里再是不情愿,张友闻只能张嘴恳求这几位讥讽他的掌案,希望他们能放过妻弟。

    “院子里还有没有活人。”

    养济院里突然传来了一道尖细喊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