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岁月不饶人,遗祸百年
作者:浮生WX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此刻正在成都太傅府后院乘凉消暑的司马懿不由的打了一个很大的喷嚏,“啊切!”
    一旁摆弄修剪着园中花草的侯吉扭头用有些苍老的声音道:“主人,要不我让他们给你拿件衣裳过来披上吧。”
    司马懿笑着摆手道:“人老了啊,就是不中用了,连这盛夏之时的清凉也享受不了,比不得当年喽,哪怕是保养得再好,罢了,你让她们拿件薄点的衣裳过来罢。”
    侯吉直起身去吩咐了候立在不远处的侍女之后便想了想来到司马懿的面前笑着道:“也许是主人被人骂了,若是看身体的康健的话,主人这几日的身体是一日好过一日啊。”
    司马懿苦笑着道:“即便是身体日渐好转,但也没几年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曹爽在马均的引导下在洛阳垒中仔细查看着造纸的各个流程,想了想又道:“这东汉缺马,跟他们将每次归附的匈、羌等异族皆迁居到西凉等地,
    国都从西汉的长安迁到如今的洛阳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连西凉这些大的养马之地都不能掌控,那还能有多少马匹呢?
    他们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直到如今西凉等地也不能彻底安定下来,时有羌族等叛乱,此举真是遗祸百年啊!”
    东汉从开国就注定后面会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光武帝刘秀本身虽然是没落的皇族,
    但也是地主阶级,他的手下可不像刘邦手下那样,是屠夫,贩子,哭丧的,车夫等等,刘秀的手下都是各种名门望族,地主豪强,
    等到立国之后,这些功臣交出权力,回到封地享福,家族门第就开始兴起,豪门能够垄断丰富的资源,通过家世,声望获得高官,把控普通人上升的渠道。
    后来,袁绍家族的“四世三公”门第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的。
    那些功臣以及后代把家中的女儿嫁给皇族,一旦他能继承皇位,皇后的娘家人就能总揽大权,皇帝不同,外戚也不同,一代一代的外戚更迭也伴随着流血,这对于王朝而言就是严重内耗。
    纵观整个东汉,除了窦宪为国解决边患之外,几乎没有外戚为国做出贡献,各个骄纵跋扈,贪污腐败,就连窦宪本身也是这样的人,可见外戚政治的黑暗,
    就连宦官专政这个病患也是由外戚引发的,外戚权力过大,威胁到皇帝,皇帝想要自保,只能任用宦官来制衡外戚,给了宦官过大的权力,最后使得内耗进一步加剧。
    相比之下,西汉比东汉更加强盛,就是因为西汉没有这么多的内耗。
    东汉与西汉称谓上的区别来自于都城位置不同,西边的都城是长安,东边的都城是洛阳,其实从地图上来看,长安和洛阳的距离并不远。
    但是,都城在选择在这两个地方的原因并不简单,这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在读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的时候,会看到“山东”,“山西”这两个词汇,与如今的含义不同,这指的不是省会,
    而是指崤山、函谷关为界,后期的秦国就在分界线的西边,被称谓山西,后期的齐楚燕赵魏韩六国在分界线西边,被称为山东六国。
    从古至今,不仅仅是南北差异比较大,东西的差异显得更加明显。
    西部黄河上游地区,民风彪悍,全民尚武,而且这个地区周围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或者是政权,与汉人政权相互不认同,经常会有摩擦,因此在这里建立政权的军事力量比较强盛。
    而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舒适,地势平坦,资源丰富,适合农耕,也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段,利于人民安居乐业,这这个区域建立的政权比较富足。
    西汉建国前夕,汉高祖刘邦原本打算定都洛阳,不过手下的谋士,张良,娄敬等人一直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回答刘邦原因时说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指的是长安在函谷关内,四面都是自然屏障,作为国度十分稳固,扼守函谷关就能阻止敌人,向东扩张就像是掐住天下的咽喉再打他的后背。
    后来唐朝建立前,也就是采取这样的想法,打下长安,稳固关中,再向东推进时势如破竹,最后取得天下。足以说明定都长安对于西汉的强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西汉定都长安之后,刘邦下令,把东方地区的知识分子,豪门望族,六国后裔等等上层阶级迁入关中。
    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成帝等等汉朝君主都以各种名义向关中地区迁移人民。他们迁的不仅仅是人,还有财富,文化,思想。
    把东方先进的经济文化和西方强大的军事实力相结合。不仅仅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还为出兵开疆扩土,抗击匈奴,稳固边境打好基础,做好支撑。汉朝的强大就此拉开序幕。
    后来由于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等到刘秀经过东征西讨,平定天下之后,定都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与西汉建立初期不同的是,当初刘邦进入关中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关中地区几乎没有过大的损失,有人口基础,经济基础,
    而东汉建立初期,由于赤眉,绿林军之乱,长安地区已经残破不堪,人口凋零,不适合作为都城,于是刘秀君臣决定定都洛阳。
    随着刘秀父子的励精图治,东汉王朝凭借山东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恢复,逐渐强盛起来。
    但也因此,关中地区由于不再是国都,发展停滞乃至后退,西北地区逐渐人口稀少。
    不过在当时,由于西汉王朝对于匈奴的大力打击,匈奴对于汉朝的边境威胁不断降低,以至于后来外戚窦宪领兵出击匈奴,立下了勒石燕然的不世之功,使得汉朝彻底摆脱匈奴的威胁。
    南匈奴由于和亲政策的实施,成为大汉的附庸。
    这也导致东汉每年都会把归顺的少数民族部落迁到西北地区,迁到这个地方后,由于离开国都比较远,对这个地区的经营也放松了,甚至把汉朝经营了几十年的西域给荒废了,至此与西方的交流也断绝了,也不能为帝国供应充足的马匹了。
    由于朝廷并不花心思在西北地区,使得西北地区出现了军阀,后来的扰乱天下的董卓就是凉州的军阀,最后东汉亡于宦官,外戚专政,军阀混战。
    东汉毁灭的主要原因是,宦官专政,外戚专政,皇帝,宦官,外戚三方势力相互斗争,使得内耗严重,最后爆发黄巾起义,军阀混战。
    而在西汉,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整个西汉都没有能够左右政治的宦官,外戚虽然掌握权力,
    但是还影响不到皇权,诸如卫青,霍去病等等外戚,还为国家开疆扩土,做出重大贡献,可东汉的却是不一样了,外戚更多的只是争权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