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樊阿到日南郡,特别在意刘备所说青蒿能治疟疾这件事,其实刘备和那些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一样,认为青蒿素就产自青蒿,其实青蒿中没有青蒿素,黄花蒿中才有。
樊阿刚到日南郡,入山林没几天就得了疟疾,就因为这件事,差点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死了,幸好自我感觉不对劲,及时更换了原本的治疗方法。
刘备对工匠的重视,让樊阿这些出身工匠的人对他十分崇拜,樊阿没有放弃青蒿的尝试,最主要士燮给的人也多,有大把机会尝试。
最初樊阿不信邪,死了数百人,终于不再坚持用青蒿。在士燮派来的小吏提醒下,他开始尝试其他蒿类品种,找到了疗效最好的黄花蒿。
海军南下,带了整整一船的黄花蒿,能够有那么多药材,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吴普的儿子吴辅。
作为吴普的儿子,吴辅没有按照父亲所想的努力读书入朝为官,他也对医药很感兴趣,劝过几次不听,加上华佗担任工部尚书,吴普也就随他去了。
只是吴辅没有他父亲吴普那样的天赋,有时候药材都分辨不清,让吴普一度恨铁不成钢。吴辅学习长进不大,吴普让他专心研读圣贤书,其实变相让他放弃。吴辅人比较轴,不愿就此放弃,他决定先从药材种植开始做起。
两汉时期,中药种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不过随着战乱和销量的限制,到乱世时,种植中药的人已经不多。在刘备的支持和倡导下,治下才开始有专门种植中药获利的百姓。
当时的人都知道,常年种植一种作物,对地利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基本都会轮种,最开始吴辅也是这样的。
不过一段时间后,随着人口增加,药材需求增大,也因为吴辅心中的神医梦,他开始在麦田的过道、边角种植药材,争取尽量多的药材出产量。之后渐渐不满足边角地区,他见麦田、豆田每株之间有间隔,便在间隔间也种上了药材。
这个举措解锁了一个农业成就——间种,提高了单位亩产的数量,最主要解决了除草这个劳力需求大事。
在正常的农作时间里,有好几项非常消耗劳力,限制了个人种植的上限。开垦、犁地、除草、收获、舂米等,随着粪肥和草木灰的实用,现在还要加上一个施肥。这些工作每一项原本都需要很高的劳力,而在刘备有意的发展下,大部分工作效率都有了长足的提升。
马匹价格降低,北方牧民开始有意识减少马匹养殖,加大羊和牛的数量,使得中原之地耕牛增多,加上马匹的低价,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买得起也能养得起自家的畜力。
开垦、犁地节省了很多力气,早年刘备编织的磨砻解决了舂米工作,如今农民最辛苦的工作要数收割和除草,尤其是除草最累。没有农药的时代,草要一颗颗清除。
吴辅间种的发明让除草这项工作得到大幅缓解,因为药草的种植,将杂草生存所需的空间和土地营养占据,农田中杂草数量大幅降低,减轻了农民的工作。
随着间作的推广,个人单位种植面积增加,他们就会开垦或者租借更多荒地。如此一来,粮食和药材的总量就增加了。
那么费力的工作就剩下收割一件事了吗?并没有。有了政策的支持和材料科技的进步,有一个工匠发明了马拉收割机,他就是马钧。
马钧,字德衡,扶风人。刘备夺取关中时,还只是十几岁的小孩,因为家境贫寒,还有口吃的毛病,为了改善家里的贫寒环境,他改进了绫机。关中投降后,昭姬纺纱机、织布机得到大规模推广。他又一次改进了绫机,使得丝织品效率也大幅提升。
这种机械发明,使马钧在当地很有名气,若还是曹氏掌权,马钧这种发明不会得到重视,但刘备就不同了。不说马钧这个熟悉的名字,就光这个发明也有很高的价值。
刘备亲自接见了马钧,一番勉励鼓舞,同时赐官马钧,还承诺每制造一台新绫机,会给马钧一定的钱财。马钧很是感动,还是少年心性的他对这种机械发明很喜欢,立刻开始着手研究其他实用科技。
之后不久,他改良了诸葛亮的连弩,将弩车类的连弩从一弩十矢升级成一弩五十矢,射程、威力都没有降低多少,攻击面积和强度直线上升。同时他还把单兵连弩也变成可以连发五十矢,不过这就需要两个人操作了。
马超见到他改良的连弩,狂抽冷气,赞叹要是当年碰到的是这种连弩,估计就要全军覆没了。
而后,马钧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他又改良了投石车,将原本单发的投石车改进成连发的,射程可达百步。同时他又发明了配重式投石车,与前面的连发人力投石车配合。随着一点点改进,这种配重式投石车已经无限接近“襄阳炮”了,这种投石机能将数百斤的石块投射到一百多米开外,减少石块重量,还可以投射到三百多米。
火药因为刚刚取得汉中,还在加紧炼制当中,马钧的发明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刘备也不会打消他的积极性,甚至还升他为男爵,以彰功勋。
马钧深受鼓舞,打听完刘备近期的忧愁后,开始研发农用器具,普通的改良就不用说了,最主要他发明了马拉收割机。
这种马拉收割机有一个旋转部件和三个长条刀片组成,一人操作便可以用极快的速度收割整片麦田。马钧可以做出收割机,得益于钢材质量的进步,使得收割机刀片可以不费力地切割小麦。
其他的发明或许没有那么深刻的意义,但收割机的发明却不同,他解决农民所有高劳力工作的最后一个,使得大型农场成为可能。刘备不吝赏赐,将受爵没多久的马钧又提了一级,成为子爵。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