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入住四合院
作者:中帝人   双穿年代最新章节     
    马速提交的资料里,在奖励证书上,注明了发放的奖金数额,再联想到马速这些年行医,必定多少存了一点钱,王主任也就再没多问。

    在这个讲究奉献精神的年代,问别人家有多少钱,多少还是有点尴尬。

    两人聊天中,户口本就办好了。与此同时,马速也坐在桌子另一侧,开好了一张药方,呈给王主任。

    王主任接过来,扫视了一眼,心想,少年的字写得不错。然后小心翼翼,将药方折好,放在上衣口袋里,对马速道:

    “走,王姨带你去看房子。”

    王主任亲热地拉着马速的胳膊,穿过两条胡同,来到距离街道办大约600米处的一座大四合院门口。

    “南锣鼓巷95号?”

    马速心中一咯噔,顿时感觉有些不妙。

    这是《四合院》时空吗?王主任、门牌号这些元素都对上号了。

    “这是一座四进、纵向复合型的大四合院,很早以前,还是一个贝勒府呢。解放后,因为是无主房屋,被轧钢厂老板娄振华出自买下了房屋分配、使用权,不过房屋产权还是属于国家,属于我们街公所管理的财产之一。我们也可以适当安排点人住进来。”

    在马速沉思时,耳边传来王主任的介绍声。

    随后进入到院内,王主任继续介绍道:

    “这院门和倒座房,到垂花门这地儿,是第一进。倒座西侧那一小间,是属于闫阜贵,闫老师家的。院门东西两侧,住的是5家孤寡老人。其中……。”

    王主任介绍到这里,马速结合闫阜贵这个名字,基本确定了这就是想象中的那个四合院。

    不过,他注意到,现在大门口并未出现闫阜贵蹲守、刮地皮的名场面。

    心念转动,反应过来,这是剧情前10来年,物资供应基本能满足需求,全国也还没有施行票证制。

    加之,闫阜贵刚入职小学老师没多久,生活还算过得去,也要点臭老九的面子。

    也就是说,“算盘精”阎老西,还没上线。

    马速沉思着,王主任已经带着他,跨过了第二道门“垂花门”。

    “我们将第一进和现在这个院子,统称为前院。那边西厢房最南那一间,也是闫老师家的,另外两间是振华轧钢厂刘师傅的家。东厢房那三间,是轧钢厂杨师傅、周师傅两家。”

    随后,王主任低声在马速耳边说道:

    “对了,这個大院大多数住户,都是振华轧钢厂的工人。王姨安排你到这里居住,主要是考虑到这个院子的人员结构比较简单,你的人身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障。”

    “安全保障?”马速心中有点哭笑不得。

    若只凭身体搏杀,所谓安全问题,他还真无所畏惧。

    有武修二流高手的修为、敏捷的轻功、超强的感知力,和海岛洞天自带50米的探测能力,以及以及身上穿著法衣的防御力,绝大多数敌特、破坏分子的刀枪,根本无法给他造成伤害。

    反而,在这百号人的大四合院里,人多嘴杂,众口铄金,甚至还可能有人居心叵测,这才是真正的危险呀。

    在这没有监控、没有先进破案技术的年代,瞎编几句谣言就可能流传甚广。甚至稍微动点脑筋,纠集几个人栽赃陷害,很可能就无法自证清白。

    前世许多习以为常的吐槽、或者对着欣赏的女性,吹个口哨等小动作,现在都可能被人举报为流氓,轻则到派出所喝茶,重则可能被判刑劳改。

    马速学历史的,深知先辈们的智慧、尤其是与人之间的较量,可不一定比现代人低。

    他从不认为来自现代,又拥有超高智商,就一定能在玩阴谋诡计方面,完胜刚刚从连连战火环境中,存活下来的这些人。

    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娱乐的年代,正常一点的人早早睡觉、造娃。不正常的,或许每天就躺在床上,琢磨一些心思。

    许多小阴招、小策略都是无聊,长时间琢磨出来的。

    其实,科技进步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人们的思维惯性和辨别能力,很难说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的传播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可当有人试图通过垄断性的搜索软件,从搜索中快速成为专家时,就会产生“我的无知和你的博学一样优秀”的这种错觉。

    惰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性弱点,当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某种结论的时候,便很难选择静下心来去学习和思考。

    人云亦云的行为,毫不思索的态度,通过互联网被无限扩大传染范围。

    前世有个很形象的说法:互联网的作用,原本是让井底之蛙开一开眼界,认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

    可是实际情况是成千上万只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互相认同和肯定,并经过长久的交流之后达成共识——世界确实只有井口这么大……

    前世西方国家的民众,虽标榜自由,思维却是被资本控制的媒体牵着走。屡屡出现反智的言论或思潮,连地球不是球体的观念,都还有许多人信奉,就是一个证明,这难道不是思维的退步吗?

    “振华轧钢厂?不应该是第三轧钢厂,或红星轧钢厂吗?”

    随后,马速又想到一个问题,他刚才听介绍,轧钢厂的名称不一样呢。

    不对,现在还没有开始公私合营,这个轧钢厂还是实业家娄振华的私产,这就对上号了。

    “穿堂两侧的耳房,分别是轧钢厂的张师傅和王师傅两家人,我们现在跨过这个穿堂,就进到中院了。”王主任继续介绍到,非常仔细、耐心。

    “中院东厢房有两间是轧钢厂的五级钳工师傅易中海一家,另外一间是马师傅家,西厢房一间是轧钢厂五级电工贾富贵一家,另外两间是尤师傅家。”

    “对面的三间正房,是轧钢厂的食堂主任何大清一家。他们来轧钢厂之前,可是大有来头,是谭家菜的传人,在东兴楼、鸿兴楼、丰泽园等几家酒楼都当过大厨。正房也是因他出钱,买了下来。”

    马速听到这里,心中一动。对呀,这个时代房屋都是白菜价,基本是按间计价,大多在50-100元,嗯,自己可不能丧失这个成为有房一族的机会。

    “何大清去年不就和白寡妇跑路了吗?”马速心中又暗自嘀咕。

    看来,不能完全以《四合院》电视剧、同人小说所参照。

    这里可是活生生的另一个时空,是真人真事的存在。远比文字描述要生龙活虎得多。更不是短短46集电视剧,就能轻描淡写,把几十年的光阴说清楚。

    王主任带着马速,往西走了几步,绕过正房,再往北跨过一座月亮门。

    “这里就是后院了,对面的西厢房是轧钢厂放映员许伍德一家人。东厢房两家,也都是轧钢厂的,其中一家是四级锻工刘海中、另一间是詹师傅一家。”

    王主任走到后罩房前,停了下来,道:

    “这一排共有6间房间,除了最东侧一间是孤寡老人聋老太在居住。你可以选中间任何一间,或者靠西侧的一间,再带一个耳房。小马,你看要哪间?”

    “孤寡老人,聋老太不是五保户、烈属吗?”

    对了,“五保户”最早是在1956年开始实施的政策,现在还没这个说法。而烈属、英雄之家之类,门口可是要挂牌的。

    马速心中暗自记住了王主任说的这个细节,现在实际情况,和那些小说中描述的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