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朱元璋教导朱高炽,刘彻提出一个没道理的请求
作者:张石坚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朱元璋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件事情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同化的前提,是杂居!”

    所谓的杂居,就是将这些胡人打散,以一户或者几户家庭散居在汉人村落,城镇之中。

    如此一来,这些胡人们势单力孤,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一定会逐渐被周围占据绝大多数的汉人所同化。

    就算有冥顽不灵的,来个几代人,怎么样也能潜移默化掉了。

    但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乃至后来三国之中的魏国以及西晋王朝,对胡人的安置方式都是聚居。

    胡人大量聚居,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变化,大部分人和华夏之间也不会有什么交流沟通,无非就是从草原换到内地居住而已。

    “这样的方式,就算过了几百一千人,胡人依旧还是胡人,不可能转变成汉人。”

    听着朱元璋的点评,朱高炽思考了一会,又道:

    “但胡人的上层应该是会接受华夏文化传播的吧?”

    “就不能自上而下吗?”

    朱元璋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古往今来的改革,自上而下的什么时候成功过?”

    “更何况,那些胡人为什么要自上而下的传播华夏文化呢?”

    按照胡人之前的方式,底层的胡人百姓永远都是胡人首领们的奴隶。

    胡人首领们如果教授给胡人老百姓华夏文化,让胡人老百姓变得聪明,那不是自掘坟墓?

    朱元璋笑呵呵地开口道:

    “就比如五胡之中最早建立了前赵的刘渊,他就是匈奴王族,而且饱读诗书,在整个西晋都是有名的大儒。”

    “但这又如何?刘渊在建立前赵之后就立刻全面恢复了匈奴的旧制度,哪里把华夏文明当回事?”

    朱高炽表情凝重地开口道:

    “孙臣敢问皇祖父,此局何解?”

    朱元璋笑道:

    “朕刚刚不是说过了吗?最省事的办法其实就是直接屠灭全族,就好像之前大明屠灭女真、高句丽那样。”

    朱高炽愣了一下,道:

    “女真人是大明死敌,高句丽是华夏公敌,将其屠灭也是理所当然。”

    “但天下异族如此之多,又怎么可能将除了华夏之外的所有种族都给屠灭呢?”

    朱元璋爽朗地笑了起来。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咱们华夏一代代王朝发展下来,也就有了新的方式,就是六个字。”

    “大杂居,小聚居。”

    所谓大杂居,就是让大量汉人以驻军、移民等方式进入到这些被华夏征服的胡人地区,形成胡汉大量杂居的格局。

    小聚居,就是允许胡人以几户人家,或者村落的方式居住,但规模必须要得到控制,要足够“小”。

    这样一来,就算是某几个小聚居区要叛乱,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而大杂居的格局,也能保证汉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拥有足够的数量来控制局面。

    至少能对当地的胡人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不会让局面迅速失控,给朝廷充足的时间来做出反应。

    此外,大杂居还有一个隐形的好处,就是相互杂居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胡汉通婚。

    通婚是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的最佳方式。

    华夏文明作为更高级的文化,一定是能在这种文化融合过程中占据主导的。

    润物细无声之下,随着一代代人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今后也就不会再有什么胡汉之分,都是华夏子民了。

    朱高炽连连点头,对这种方式极为赞同。

    作为历史上得到仁宗称号的人,朱高炽的心性不问可知。

    金幕这么多盘点视频固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朱高炽,但他本性还是更倾向于用这种柔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打打杀杀,真的不好!

    朱元璋笑道:

    “但这些嘛,其实都是权术的范围,也只不过是小道罢了。”

    朱高炽精神一振,开口询问道:

    “那皇祖父觉得,什么才是大道?”

    朱元璋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道:

    “大道,就是天下民心。”

    “只要你能让大明继续不断地发展,只要天下大部分的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更有盼头。”

    “那么任何针对你的叛乱,都是在和全天下的老百姓作对。”

    “再厉害的阴谋家,再强大的军队,也不可能对抗得了全天下的百姓臣民。”

    “民生,就是一个王朝真正的基石。李世民说过的君舟民水,便是这种道理的最好阐述。”

    “永远记住,高炽。皇帝的权力并非来源于臣子,而是来自千千万万个百姓的支持。”

    “你将来会坐在最高的皇位上,但永远都要和最底层的百姓站在一起,明白了吗?”

    朱高炽表情严肃认真,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朝着朱元璋行礼。

    “皇祖教诲得是,孙臣永远谨记在心。”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河西之战的胜利,给刘彻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辉煌。】

    【此时的西汉王朝,无疑已经是建国以来的最鼎盛时期。】

    【但在金碧辉煌的宫殿映衬下,屋檐下的阴影也悄然滋生。】

    【刘彻的麻烦开始出现了。】

    在霍去病归来之后,刘彻最上心的自然就是新设立河西四郡的各种事情。

    这些事情他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下子就过了差不多三个月。

    时间到了秋天,御书房之外片片秋叶落下,大地一片金黄。

    这是一年中最为灿烂而又萧瑟的季节,植物们拼尽全力向这个世界展现出最后的美好,然后就是长久的沉寂,等待着下一次的复苏。

    刘彻坐在御书房中,看着面前送来的上计文书,眉头渐渐皱起。

    “搞什么东西!?”

    “国库怎么就亏空到这种地步了?”

    从这些上计文书来看,各地郡县上缴朝廷的税赋明显减少,而国库的开支却因为战争显着增加。

    一进一出,刘彻的国库已经从刚继位时的府库充盈,到现在能饿死耗子了。

    在刘彻面前的官员们满头大汗,赶忙各种解释。

    “陛下,各地税赋减少,主要是因为朝廷连年用兵,百姓们服役时间过长。”

    “国库亏空,主要是培养骑兵的成本真的太高了。”

    “而且冠军侯打仗固然无往不利,但消耗的战马数量也很惊人啊。”

    战马,是培养骑兵必不可少的。

    一匹战马需要人日常照料,需要各种精细喂养,精心配种等等,属于每天都要烧钱。

    西汉培养骑兵的方式,更是非常奢侈。

    一人双马是标配,霍去病及其亲卫甚至还能做到一人三马!

    为啥连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都预想不到霍去病的突袭?

    就是因为霍去病不惜以让战马活活累死作为代价,从而达到超越匈奴人想象的赶路速度。

    但这种方式,对战马的损耗是巨大的。

    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一万骑兵,两万多匹马出征。

    回到长安,只剩下不到一千匹马。

    就按照一匹战马一百两的价值来计算好了,损失了两万匹马的霍去病,直接把西汉两百万两的财富打没了。

    这么巨大的消耗,可不是那点祭天金人和俘虏、战利品能弥补的。

    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倒是收获颇丰。

    再加上浑邪王、休屠王两大部落的投降还带来了巨量牲畜、人口,算总账西汉朝廷倒是不亏,还赚了一些。

    但朝廷赚,百姓不一定赚。

    大军开拔,各种物资运输,繁琐活计都是需要人来做的。

    那就只能征发天下百姓服劳役。

    本来和平时期老百姓也会服劳役,这属于是对国家的义务,倒也没啥。

    但刘彻开战实在是太频繁了,而且一次性出动的兵马也太多了。

    就这一次,西路霍去病两万,公孙敖两万,东路李广和张骞一万四千人,总共就是五万四千骑兵。

    这五万四千骑兵,就需要几十万服役的民夫来给他们做后勤补给。

    每一位民夫都是家庭的青壮劳动力,这也就意味着每出动一个民夫,就有一户家庭的生计受到影响。

    仅仅第二次河西之战,就至少有几十万户大汉百姓家庭家中田地产出减少。

    按照一户五口人来算,那就是几百万的大汉百姓受到影响。

    如今大汉的人口不过也就三千万出头,一场战争发动几百万,几次战争下来,基本上整个大汉所有老百姓都被迫投入到这场战争之中。

    这对国内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几年大汉虽然在外战上接连取胜,但国内的民生日益凋敝,粮食、布匹等关键资源的产量连年下降。

    随之而来的就是税赋的下降和服役人数的减少,在文景之治几十年里攒下来的财富也都被挥霍一空。

    战争,打的就是国力!

    刘彻脸色铁青。

    在这之前,刘彻当然也不是没有听过汇报。

    但那时候的他总觉得情况没有这么严重,总沉浸在大汉依旧还是文景之治时的富庶世界。

    现实给了三十五岁的皇帝刘彻当头一棒。

    刘彻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

    “看来,必须要想办法开源了。”

    解决财政问题,无非就是开源节流两种。

    节流最好的方式,便是停止战争,休养生息。

    打仗太耗钱了。

    只要停个十年,不,五年左右,大汉的国力也能初步恢复了。

    但刚刚击败匈奴拿下河西走廊,雄心勃勃准备更进一步出击漠北的刘彻,怎么可能等得了这么长时间?

    和停止战争比起来,其他的节流措施都只是洒洒水,无关大局。

    节流不行,那就只能是开源。

    作为皇帝,当然不需要自行思考怎么去开源。

    刘彻所需要做的,是在诸多臣子们提出的建议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那些建议。

    很快,四名臣子就站在了刘彻的面前。

    为首的是御史大夫张汤。

    剩余三人的名字在金幕中打出,分别是【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

    刘彻缓缓道:

    “尔等都说说自己的办法。”

    东郭咸阳是齐地的大盐商,孔仅是南阳郡的大冶炼商,都属于汉朝商人中的佼佼者。

    桑弘羊就更了不得,他是洛阳商人子弟,以数学心算而闻名。

    年仅十三岁的时候,刘彻就听说了桑弘羊的名声,将其召入皇宫之中担任侍中,每日随侍皇帝左右。

    这三个人,就是刘彻在财政问题上最为倚重的智囊。

    听到刘彻的问话之后,东郭咸阳第一个开口道:

    “陛下,自从文帝开放商禁以来,最为富庶的商人行业便是煮盐和冶铁。”

    “据臣所知,许多盐铁商人家中财物无数,就连黄金都足有万斤之多。”

    刘彻闻言,心中也是大感震动。

    “黄金都有一万斤?”

    要知道现在刘彻贵为皇帝,让立刻拿一万斤黄金出来,刘彻都做不到!

    商人,比皇帝还有钱!

    东郭咸阳见状,便侃侃而谈。

    事情其实还要从汉文帝时期说起。

    商人,在之前大秦王朝的时候是非常不受待见的。

    虽然也出过寡妇清那样的大商人,但归根结底还是皇帝的白手套而已。

    绝大部分的商人,是被法家控制的大秦系统性歧视的。

    到了汉朝,黄老学派虽然上位,可却偏偏是“汉承秦制”,商人的地位自然没有什么改观。

    等到汉文帝继位后,情况开始发生改变。

    刚刚登基的汉文帝属于一个空架子,当然是迫切地想要将大权收归己有。

    但功臣集团肯定不愿意。

    你这皇帝都是我们扶上去的,现在你居然要从我们手里收回权力,像话吗?

    围绕着这一点,汉文帝和功臣集团多次博弈。

    但汉文帝毕竟势单力孤,大部分时间都以失败告终。

    痛定思痛,汉文帝想明白了。

    功臣集团不但是在朝堂上势力强大,在民间同样也是势力极强。

    从上到下,一整块铁板,这可不是一个皇帝的名义就能撼动的。

    在和贾谊、袁盎两位谋士商议之后,汉文帝果断宣布了一项举措。

    开放商禁!

    原本,西汉是不允许商人跨郡县经商的。

    你在这个郡县做生意,那就做一辈子。

    货物的产地、销售地、运输过程,通通都只能局限于这个郡县,不能出郡县一步。

    这样一来,事实上大部分郡县的商业,都被当地的功臣集团家族给垄断了。

    功臣集团家族也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金钱收入来收买人心,培植党羽,和朝廷皇帝对抗。

    开放商禁之后,商人只要拥有任何一个郡县的通关文书,就可以合法地在大汉境内所有地区运输货物,进行商业买卖。

    如此一来,货物迅速流通起来,任何一个郡县的商人都要面临来自全国其他地方商人的竞争。

    许多只是靠着权力,并无实际经商才能的商人迅速被打垮,又或者是在外来的冲击下元气大伤。

    功臣集团中大部分人从封地中获取到的财富也随之大大减少,有效地削弱了功臣集团的财源。

    不过这种方式也并非没有副作用。

    商业的最终形态是垄断,从汉文帝到现在已经几十年的时间,许多长袖善舞的商人都成长起来,成为了大汉各地的商业垄断集团领袖。

    垄断就意味着暴利,这就有了商人家中拥有万金,比刘彻这个皇帝还要更加富裕的奇葩事情。

    刘彻恶狠狠地开口道:

    “必须要想个办法好好整治一下他们,你们说朝廷该怎么办?”

    东郭咸阳道:

    “臣以为,是时候进行第四次货币改革了。”

    刘彻继位至今,已经进行了三次货币改革。

    三次改革的过程和细节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朝廷获得更多收入,好拿去打仗。

    第四次货币改革,自然也就是在前三次的前提下,更进一步地将财富集中到国库和少府库中。

    看着东郭咸阳、桑弘羊等人送上来的第四次改革奏折,上面其实也没有太多新意。

    无非也就是换个钱币的名称,换汤不换药的东西。

    刘彻看了半天,皱眉道:

    “这样的改革,朕觉得不太好。”

    为什么不好?

    钱币,是整个天下人都在用的。

    改革钱币,薅的也是天下人的羊毛。

    换句话说,人数最多的老百姓,其实是被朝廷薅羊毛最重的。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王侯、宗室、富商才是钱币最多的,用钱多被薅羊毛就多,难道不对?

    当然不对。

    用最简化的说法,钱币改革就是收钱币税。

    谁用钱,就等于谁给朝廷交税。

    老百姓是别无选择的,只能用钱,也就意味着老百姓用钱消费是百分之百要交税的。

    但王侯、宗室、富商们,人家的消费不需要一定用钱啊。

    钱币改革指的是铜钱,人家可以用白银,用黄金,用布匹,用珠宝,用自家封地里产出的各种资源来以物易物,用自家盐池里的盐巴,自家冶炼厂里的铁器,自家茶田里的茶叶……

    总之,有权有钱的人们想要在这项钱币改革中“避税”,那太容易了。

    过去三次这么干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征上来的税,其实都是老百姓给朝廷买单了。

    反而是那些王侯、宗室、富商们,基本上没出钱,财富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这可不是刘彻希望看到的。

    刘彻冷冷地开口道:

    “朕的意思是,这一次征税的对象必须得是有钱人,绝对不能影响到任何老百姓!”

    这个要求听起来好像非常的没道理。

    针对有钱人却不影响百姓,难度也太大了吧。

    但谁让刘彻是皇帝呢?

    皇帝就要言出法随。

    没道理的事情,你们也得给朕想办法弄到有道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