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将计就计,大败朱儁
作者:召耳公子   三国:开局成了将死黄巾头子最新章节     
    城外官兵听到宛城内传出一阵阵激昂的声音,也不知道城内发生了什么事,一偏将见状急忙向中郎将朱儁大帐跑去。
    该偏将快速跑至朱儁营帐,进帐后发现朱儁正在研究宛城的攻打计划,其小心禀报道:“将军,城内传出一阵阵声响,似有异动,不知城内黄巾意欲何为,特来禀报将军。”
    朱儁眉头皱了皱,他也不知黄巾军为何如此,谨慎起见,朱儁命亲兵急召众将军议。
    朱儁帅帐内,众将到后依次站立成两列,朱儁见众将到齐后说道:“诸位将军,城内黄巾似有异动,以免夜长梦多,吾准备三日后率领全军攻城,成败在此一举。”
    原南阳太守秦颉问道:“将军,我等该如何攻打宛城。”
    朱儁摸了摸自己的胡须,不紧不慢的说:“我已有破敌之策,请诸位且听吾之计划。宛城城高墙厚不易攻取,我军人少强攻必然损失巨大,我准备智取。”
    众人认真听朱儁之言。
    朱儁接着又说道:“这几日吾命令士兵在宛城西南高建土坡,现已建成,士兵站在土坡上射箭都能将箭射到宛城城头,并部署大量士兵在城西南游动,城内贼兵定以为吾主力要在此处攻城,韩忠之流断不能识破吾计,必将部署大量兵力在此,其余城防必会出现薄弱环节,到时候,各位将军负责在此处佯攻,我亲率六千精兵从城东北方向进攻宛城,一战可定。”
    众将士听完纷纷拍马屁道:“将军此计高明呀,宛城已是囊中之物,恭喜将军取得大功。”
    朱儁不停摸着自己的胡须,对下属的追捧很是受用,高兴说道:“诸位下去准备吧,事成之后,吾必将向陛下为各位请功。”
    众人立即抱拳答诺,后有序退出大帐。
    演武场训话完毕,韩忠在众人的拥戴中来到了府衙,一批重要头领紧跟其后。
    韩忠心想黄巾士气总算是上来了,接下来该是整军。韩忠他虽为渠帅,然军队并不由其完全掌握,南阳黄巾主要由三支军队构成,其中韩忠有兵六万,孙观四万、孙夏三万。
    其中韩忠有精锐两万,孙观一万,孙夏五千,这所谓的三万五千精锐相比官军就差远了,只是年龄比较年轻,打了几个月仗稍有战斗经验。黄巾军不光士兵素质低下,装备也差的很,很多拿的都是锄头、菜刀些,护甲更是缺少,整个全军才有战马四百余匹。
    而朱儁率领的朝廷兵马装备精良,战斗素养甚高,不久前才刚平定豫州波才之乱。数日前,朱儁仅用两万余人就将宛城十余万黄巾打得不敢出城,还杀了前渠帅赵弘。
    一想到这些韩忠就头疼,黄巾众头领坐下后,韩忠说道:“诸位兄弟,现在大家生死与共,务必齐心,才能打赢官军的进攻”
    众将士齐声答诺。
    韩忠起身走下案台,停住脚步说道:“我军虽人数众多,然装备匮乏,缺乏战斗力,容易被击溃,现我意整合全军精锐,与城外官军决一死战,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
    由于之前韩忠与孙夏、孙观二人提前沟通过,孙夏听完后立马站出来说道:“渠帅,末将赞成渠帅所言,愿意拿出三千精锐,全部马匹。”
    孙观犹豫了一阵也站起来说道:“末将也愿意拿出精锐七千人,全部马匹。”
    韩忠见孙观有所犹豫,他也能理解,毕竟这年头军队就是保命符,随即朝两人拜谢道:“有劳两位兄弟了。”
    在孙夏、孙观二人带头下,所有头领都表示愿意拿出所有精锐供韩忠驱使。
    韩忠大为欣慰,此次整军比想象的顺利,众头领立即出营整顿兵马。
    当日下午,所有精锐已至韩忠军中,韩忠将所有精锐都集中在了演武场。所有不同部曲的士兵站在演武场上,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在站台下面议论纷纷。
    士兵列队完毕后,韩忠走上站台,场下吵闹声音停止。韩忠大声说道“诸位弟兄,尔等都是各部精英,从今天起你等直接归我麾下,尔等将是我们整个黄巾的希望,希望大家务必不要辜负众弟兄厚爱,勤加操练。”
    众人见直接跟着渠帅大为高兴,高呼“:愿同渠帅共生死。”
    韩忠见精锐军队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甚为满意。
    训话完毕韩忠又回到了府衙,他再次看向南阳地图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如何退敌?根据历史,朱儁会选择在宛城东北主攻,城西南看似阵仗很大却是佯攻。但韩忠陷入了犹豫,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而使历史原本轨迹发生改变,朱儁会变成从西南方向攻打宛城。
    韩忠心中犹豫不定,到底要不要在城东北集中全部精锐打个伏击赌一把呢?他在脑中不停的问自己,赌赢宛城之危暂时解除,赌输这十几万人都没有活路了。
    思考再三,韩忠决定赌一把,不赌只是输得慢一点,城迟早要破的,赌赢彻底打垮朱儁军队赢得转机。决定了后,韩忠马上命亲卫去召集众将来府议事。
    府衙内众人到齐后,韩忠看向孙观、孙夏二人,问道:“我预计官军明日将要攻城,看两位兄弟有何计策?”
    两人道:“据城而守。”
    韩忠徐徐说道:“我预计宛城西南官兵不是主力,应是负责佯攻,我决定放松城东北守备,引诱其攻击我宛城东北处,我率精锐在城门口设伏,与官军决一死战,尔等以为如何?”
    孙观好奇问道:“渠帅如何得知,官兵会在西南佯攻?”
    韩忠对着众人说道:“朱儁深知带兵之道,他兵不如我,而宛城墙高城厚不易攻取,强攻乃下策,不到万不得以定不用此下策”。
    孙观大声道:“渠帅安排就是,我等照令行事。”
    韩忠见孙观如此支持自己,坚定说道:“好,如官军明日攻城,孙观兄弟明日负责把守宛城西南,把声势整大,让城外官兵误以为我军主力在西南假象,孙夏兄弟在城东北处战争打响之后,立刻率领本部主力从西北方向去偷袭朱儁大本营,偷袭成功后前往西南处埋伏,待东北方向我率的主力到了后一起合围西南方的官军,到时候三面出击一举击败朱儁军。
    两人回答道:“遵命。”
    大帐内众人又商量了一阵明日之战的细节。
    夜晚韩忠来到本部兵马驻扎地,召集诸位头领在营帐议事,韩忠说道:“明日我将引诱官军从城东北大门进入,七万人马全部作战,奋勇杀敌者赏,取敌士兵首级一颗赏五金,取敌将领首级一颗赏百金,杀朱儁者赏千金封头领,怯战者杀。”
    众人听韩忠说有大赏,便仔细听韩忠之言。
    自古重赏之下有勇夫。
    韩忠又道:“明日宛城东北城头伏兵两万,阻止敌军上城头,只允许其从大门进入,城门两侧各伏兵一万,正面屯兵三万,官军军队和我正面军队接触后,两侧伏兵从侧面杀出,城头藏兵、弓箭手居高临下射杀其城下官军。”
    众头目抱拳道:“尊渠帅命令。”
    韩忠拿出腰间宝剑,一剑砍下案头一角,说道:“诸位下去立即整军备战,切勿提前走漏消息,明日有谁怯战者有如此物。”
    众人大惊,连忙表示一定奋勇杀敌,后依次退出大帐。
    次日,宛城西南方擂鼓轰鸣,朝廷攻城军队果真对城西南展开了激烈攻势,孙观命令守城黄巾士兵予以拼命断阻击。
    朱儁部攻击不顺,让斥候去打探宛城东北守备情况,斥候回来禀报称:“将军,宛城东北守备甚弱,城头未见多少兵马。”朱儁大喜,贼兵果然中计,将主力调至了城西南。
    朱儁对着秦颉道:“秦太守,此处由你负责,按昨日商量之计办。”
    秦颉道:“谨遵将军命。”
    朱儁立即分兵前往了城东北。
    朱儁率军到达城东北后,发现城东北守备果然薄弱,立即命人攻城。朱儁命人爬上城墙打开城门,城头虽没见多少黄巾军,但城头攻击一直不顺。
    时间紧迫,以免其他黄巾军来支援,朱儁命军队加强地面攻势,亲领监军在攻城军队身后,但凡敢逃跑者杀,士兵死战,很快冲车就把城门撞开,攻击很顺利。
    朱儁看城门开了兴奋的大声吼到:“将士们随我冲啊,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随即跟随大军队往里面冲,一切都很顺利,朱儁想也没顾那么多,心想终于可以完成陛下交办的任务了。
    一切如韩忠计策所言,当朱儁先头军队冲入城中的时候,先是一愣,城门口黄巾军齐齐整整列在跟前,眼睛直挺挺的把他们望着,感觉要吃人一样,也没多想,双方就杀在了一起。
    当官军大部和黄巾军鏖战在一起时,这时候朱儁也进城来了,感觉不对呀,怎么这股黄巾军战斗力这么强。忽然两侧、城头伏兵杀出,两侧黄巾军一下子就冲散了官军阵型,这一下子官军彻底乱了。
    朱儁马上意识到中计了,立马发出撤退的命令,然为时已晚。韩忠见状大喊:“杀朱儁者赏千金”,黄巾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朱儁被黄巾军围得水泄不通,犹如案板之肉,眼见朱儁就要被擒,韩忠大为高兴。
    忽然一员猛将向朱儁冲了过去,身后还跟随几位将领,一齐在围困朱儁的黄巾士兵左右来回突击,竟然冲散了黄巾军对朱儁的包围,带领朱儁杀出城外,黄巾士兵未曾追上,朱儁大部被围,死伤惨重。
    韩忠看着朱儁逃跑的方向叹息道:“可惜,跑了朱儁”,我要是有支骑兵,有一员猛将,何愁如此。
    韩忠留下部分士兵立即打扫战场、看管俘虏,然后率兵朝西南方向官军奔去。
    朱儁几骑足足跑了几十里才停下来,朱儁朝着孙坚感激道:“多亏孙校尉相救,否则我必将死于非命,多怪吾大意,如今精锐尽失,宛城是再难以攻取了。”
    孙坚禀报道:“此乃属下职责所在,将军不必灰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吾等可从头再来。”
    朱儁深以为然:“诸位跟吾一起回大帐重新部署攻取宛城之策。”
    几人随即领命,然后向大帐飞奔而去。
    当朱儁几骑来到帅帐时,几人眼睛瞪的比牛眼还大,现场一片狼藉,主营尽毁,辎重粮草军械都不复存在,朱儁明白是被韩忠偷了营,两眼一黑,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孙坚等人吓坏了,连忙将其救醒,朱儁道:“韩忠该死呀,我愧对陛下呀。”朱儁叫了两声后,感觉心里跳得慌,老是觉得哪里不对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正在此时一名满身鲜血,衣衫破烂的斥候策马前来禀告:“将军,我军在宛城西南方向遭遇大量黄巾军偷袭,全军覆没。”
    朱儁一听,再次昏死过去......
    孙坚暗惊韩忠之谋如此厉害,几人马上抬起晕厥后的朱儁,一路收拾残兵向南郡襄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