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之事解决后,又一件大事困扰着韩忠,这可比江东之事重要的太多。
韩忠心想平定益州后,势力越发强大,文臣武将战功卓着,如不对其进行任命,恐怕影响众人士气。
地盘大了,管的东西多了,不可能事事都要韩忠亲为,官职不清晰也不利于管理。
但自古文臣武将任免都令人头疼,要平衡各种关系,要考虑多种因素,几家欢喜几家愁,稍有不慎就会寒了众人之心。
韩忠拿着笔,把从黄巾起兵到平定益州跟随自己的主要文臣武将罗列出来,这一罗列把韩忠自己都吓了一跳,自己也算人才济济了,将领及军队主要分为黄巾系、荆州系、并州系、西凉系,益州系。
黄巾系有孙观、韩义、陈守、李恪、刘创、周仓、廖化、裴元绍、何义、黄邵、何漫等将领。
荆州系有黄忠、文聘、甘宁、蒋钦、蔡瑁、张允、黄祖,高顺等人,高顺虽最开始是并州军,但常年在荆州军发展,所以也算荆州系。
并州系有徐晃、杨奉、张辽等人。
西凉系有徐荣、华雄、张绣等人。
益州系是以吴懿为首原益州旧将。
另李严、魏延、霍峻等人都是韩忠直接提拔,不算各系之人。
韩忠看着武将名单挠挠头,若有所思,接着又看着文臣名单,主要有荀彧、戏志才、荀攸、徐庶、刘巴、伊籍、法正、张松、贾诩等人,因文臣不掌兵,就未将其分成派系。
看完名单后,韩忠在房中来回踱步,苦思冥想。
一连几天皆是如此,又要大封诸人,又要平衡各种关系,把韩忠弄得焦头烂额,然此事又不能和他人商议。
韩忠暗嘲道:都怪自己穿越前没好好学学管理,都说管好人和钱就管好一切,但又岂是一句话就能管好的。
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韩忠终于捋清了其中的关系,决定此次任命众人,不封爵位,只任命官职,方便以后军政大事管理流畅。
几日后韩忠召集众人议事。
众人到后,韩忠对着众人说道:“自我起兵以来到如今平定益州,我军占据三州之地有余,尔等功不可没,我准备向朝廷大力表彰有功之士。”
众人听后大喜,试问谁人不喜欢加官进爵,在下面议论纷纷。
韩忠又说道:“此次官职任免主要是为了方便军政管理,尔等不要以为功成名就、居功自傲了,当以此为契机更加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保护百姓一方平安。”
众人连连答诺。
“尔等不要紧张,三日后宣布任免名单。”韩忠笑着说道。
众人听罢哈哈大笑,当然都希望自己能被封将军,能得到主公认可,自然有一丝紧张。
三日转瞬即至,众人齐聚韩忠府内,心带有一丝期待。
韩忠见众人到齐后也不客套了,对着众人直接说道:“我准备封高顺为征东将军,黄忠为征南将军,张辽为征北将军,韩义为征西将军,徐荣为镇西将军,徐晃为镇北将军,文聘为镇南将军,魏延为镇东将军......”
韩忠命人又宣布:“命孙观、郭祀等人任命为太守,负责郡内一切军政要务,辖区可领郡兵五千......”
“封荀彧为正三品大尚书,戏志才、徐庶、贾诩、苟攸为卫尉丞、太常丞、少府丞......”韩忠又命人宣布道。
廷尉丞正四品职位和四征将军官职大小一致。
后韩忠又宣布:“我建立监卫军,由陈守任统领负责打探情报,并监视百官,直接对我负责。”
众人听完一连串任免之后,纷纷领命,当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总体来说是信服的,韩忠是根据战功而任免。
韩忠见众人对任命无意见,又说道:“各地郡守直接对中央负责,平时不受地方武将控制,战时以地方武将为主,刺史只负责全州内政不涉军务。”
众人连忙答诺。
戏志才等几大谋士相互看了一下,算是认可韩忠之言,刺史、将军、太守三者相互监督、制约,加强中央集权,不易出现大乱。
任免完毕后,韩忠让众人离去,仅留下贾诩在场。
韩忠对贾诩为难说道:“文和,如今朝廷在长安,我也在长安,诸多不便,你说我该如何?”
贾诩明白韩忠的意思,就是想掌控朝廷又不想和朝廷待在一块,把朝廷彻底孤立起来,韩忠势力长久和朝廷待在一起一方面会被忠汉之人掣肘,另一方文臣武将和朝廷有过多关联恐生变故。
贾诩沉思一阵后说道:“主公,此事好办,主公可实行两都制,汉献帝等一切旧官员仍在长安居住,主公则将军事力量等迁往洛阳,对外宣传长安地区作为平乱天下后方,洛阳为平乱天下前沿,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韩忠听罢大喜,此计不错,贾诩这家伙老奸巨猾,很会猜人心思。
韩忠走过去握着贾诩手说:“文和果然厉害,能猜出我心中所想。”
贾诩听罢大惊,妄猜主公不一定全是好事,连忙拍马屁道:“臣既然投靠主公,定一切为主公考虑。”
韩忠听罢哈哈大笑:“此事有劳文和了。”
贾诩连忙答诺,和韩忠再商议一阵后便出府而去。他知道再设一都之事只能自己提出,不能由韩忠提出。
次日早朝,贾诩便在朝廷上表奏:“陛下,如今叛乱四起,我建议朝廷设置两都,陛下在后方长安安心指挥天下,大将军可在洛阳再设一都,以洛阳为军事中心讨伐不忠之臣,以护长安周全。”
众官员听后大惊。
以杨彪为首的朝廷官员对贾诩提出的两都制深恶痛绝,这简直就是另立朝廷之举,如何得行。
忠于韩忠之官员听后,纷纷表奏同意贾诩之言。
大司农士孙瑞站出来禀报道:“陛下,万万不可实行两都制,另设一都大汉脸面何在?”
韩忠听完心里大火,眼睛怒视汉献帝,汉献帝不敢和韩忠对眼,经过几次政变,他变得越来越小心成熟,完全不是一个普通小孩子,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学会了隐忍。
对着韩忠说道:“大将军,另设一都之事利国利民,就拜托大将军全权负责。”
韩忠听后脸色缓和,回禀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大司农士孙瑞听汉献帝说后,大为失望,对着吼道:“韩忠乃窃国之贼,陛下万万不可呀,臣愿意以死明智告诫天下之人。”
话刚说完,就猛冲起来,一头撞向立柱,头破血流而昏厥过去。
韩忠大惊,看样子现在还有很多忠于东汉朝廷之人,其中不乏有气节之人,但谁敢阻挡韩忠大计,韩忠也绝不心软,干大事者就不拘小节。
韩忠朝贾诩使了一个狠眼色。
贾诩又禀奏道:“陛下,大将军早年并州抗匈奴,长安护驾,又刚平定益州叛乱,对陛下,对朝廷,对国家忠心不二,大将军乃陛下亲封,大司农士孙瑞当众侮辱大将军岂不是在侮辱陛下,此乃死罪,不杀士孙瑞难以息众怒。”
忠于韩忠之臣连忙附和。
杨彪等人都怪士孙瑞太过莽撞,如今被韩忠抓住把柄,怕是活不了。
韩忠看向杨彪等问道:“太尉,士孙瑞藐视陛下该当何罪。”
杨彪大恐,韩忠这是把烫手之事抛给了自己,他和士孙瑞一伙,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
杨彪慌张说道:“按律此乃灭门之罪,但是......”
杨彪话还没说完,韩忠对着汉献帝大声说道:“士孙瑞竟然敢藐视陛下,本该灭族,但念在士孙瑞一时糊涂,罪不及家人,陛下宽宏大量,只诛杀士孙瑞即可。”
汉献帝一脸无奈,看向杨彪等人,几人皆不说话,一脸苦相。
汉献帝低声说道:“吾累了,全凭大将军做主。”
韩忠大声说道:“来人,士孙瑞藐视陛下,拉出殿外砍了。”
百官大惊。
士兵冲进殿内把昏迷的士孙瑞像死狗一样拖了出去,在殿外把士孙瑞头砍了下来。
士孙瑞是幸福的未感受到任何疼痛。
士兵砍完士孙瑞进殿复命,以杨彪、董承为首的反抗韩忠势力大恐。
韩忠不是不知道这些人在后面抱团抵抗自己,选择一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
但如今不同,韩忠心想自己占领益州后,有了稳固的后方,实力大增,不再需要一味对这些反对势力忍让,准备采取强势手段先震慑众人,让这些人做事想想后果,倒霉的士孙瑞正好撞在枪口上,也怪不得自己。
朝堂一片安静,百官不说话,各有所思,汉献帝见状,下令退朝,众人相继离去。
几日后,韩忠率领大军准备返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