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我跟你联合署名
作者:东北小锦鲤   官术:拯救女市长后,我步步高升最新章节     
    向洋跟夏正东认识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也不算短。

    夏正东空降到南河省委副书记的位置上,就是奔着接班省长来的,如今提前成功了,内心肯定也有着傲气。

    其实到了他们这个级别,谁没有一些傲气?

    他们每个人都做出过很亮眼的成绩,不然也无法成为封疆大吏。

    这次他跟张恪清一起落了夏正东的面子,夏正东还要展现出护着祝文渊的态度,怎么可能轻易退让?

    刚才夏正东已经说了底线,可以有试点,但不能是郑城,否则就反对到底。

    现在张恪清竟然说能有一个台阶给夏正东走下来,主动退让,他怎么想不到?

    这个台阶可不只是能堵住夏正东的嘴,还要能堵得住祝家的嘴才行。

    张恪清伸手向上指了指:“向书记,如果上面也认为对负债率和债务率应该加以限制呢?”

    向洋好奇的看着张恪清:“你打算怎么做?”

    张恪清有把握让上面下文吗?

    好像不太可能。

    负债率和债务率高这件事,几年前就有人提过,但没能通过,上头也才开始让各省进行债务改革,将那些隐性债务转化为法定债务,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这时候各省市的债务转换还没完成,甚至有多少上头都不确定呢,怎么可能会对此下文件?

    张恪清解释道:“向书记,其实这件事没那么复杂。我翻看过之前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一些政协的人,早就倡导过要对负债率和债务率进行控制,虽然没能通过,但也引起了领导的重视。”

    “不过当时没有实际的案例佐证,所以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可上头还是不要彻底清查所有负债?”

    “现在鲁东、南粤、江浙等省份已经展现出了什么叫良性发展,京城、魔都等城市虽然没明着说,却也都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有人说只有沿海城市等有这个条件,他们有地域优势,那我们现在主动来证明,中部省份一样可以,我们愿意来做这个试点,您觉得会不会受到领导的支持?”

    向洋坐在那里仔细的斟酌,主动提出来应该控制债务率和负债率,同时主动申请做试点,那确实会被领导所重视,也有很大的可能给出支持。

    只是这样一来,原本一个省里制定的政策,可就变成了上头的政策了。

    不对,上头未必会下文,也不需要上头下文,毕竟不涉及到拨款什么的,只要领导首肯就行了。

    一旦做出成绩,就必然会被领导看在眼里。

    可一旦做不出成绩,或者因为这么做,反而影响了郑城的发展速度,那责任也会变得很大。

    张恪清也看出了向洋的犹豫,到了向洋这个级别,一步不敢踏错,毕竟越往上的位置越少,竞争越激烈。

    所有的竞争对手,也都非常的强劲,可不是靠着某位领导的支持就能成功的。

    他这个方法,基本上是将这件事闹得全国皆知,没有后悔的余地了。

    想了想,张恪清继续说道:“向书记,其实也不是非得给上头递交文件、申请,我们只要让领导知道我们会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就够了。”

    “我想请向书记允许,我来写一篇关于这个政策试点的必要性文章,争取发表在内参或者紫阁网上,让领导能够看到。”

    他作为省委常委,要发表一些涉及到省内政策的文章,就必须经过常委会或者向书记的同意。

    如果要全面推广,这个必然不可能成功,但只是一个试点,而且还是省里主动申请的,获得支持的可能性极大。

    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允许踏错,只要不造成严重的后果即可。

    将负债率和债务率纳入政绩考核,并不是不允许有负债,能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无非就是对郑城政府的一些干部升迁有点影响,这个影响也是可控的。

    “如果有人觉得这个是对祝文渊同志的针对,是对市政府的打压,那么这件事我来亲自负责,也将郑城的债务率和负债率,算在我的政绩考核中。”

    向洋猛地看向张恪清,政府的事情,张恪清竟然要主动来承担责任?

    这样一来,确实能堵住郑城市政府那些人的嘴,毕竟张恪清是身体力行,将自身的前途也押上去了。

    张恪清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干,大不了就是这个政策无法推行,也影响不到张恪清的政绩。

    三年后再做一任省委常委,之后就可以冲击省长之位了。

    这时候如果出现什么污点,对将来可不利。

    “恪清同志,你这么做,值得吗?”向洋问道。

    张恪清坦言道:“曾经有人跟我说过,很多事情很难,但却是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难就退缩,应该迎难而上,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我认为这个很重要,对南河未来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我想做成这件事,愿意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

    “假如失败了,也只是我做的不够好,也能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让后来者不再走弯路。”

    他也将这点算在自身的政绩考核中,祝文渊和祝家就没办法说他在针对,夏正东也就不会激烈的反对了。

    而且这样也不会牵连到唐家,他也不想让唐家跟祝家产生大的矛盾。

    这一次,他真的不是针对祝文渊。

    向洋看着张恪清:“内参的讨论度比较低,还是发表在紫阁网上吧,我也请一些人跟着做出评论,也相信会有许多人主动参与到讨论中。”

    毕竟之前就有人提过这些,现在张恪清再次提出,也一定会有人响应。

    讨论的人越多,就可以聚起更大的势,从而让祝家无法反对,甚至不敢反对,夏正东也就可以借着这个台阶走下来,同意省里选择郑城作为政策试点。

    张恪清听到向洋同意了,马上说道:“那我这就回去写文章,三天内送过来给您过目,到时候我找朋友尽快发到紫阁网上。”

    向洋忽然说道:“文章不要太长,言辞也不必那么华丽。发表的时候,我跟你联合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