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二狗相争,大唐攻略
作者:文散官   大唐懂王最新章节     
    很不巧,崔俊的话又被剪羽卫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而房玄龄又一次来到崔俊的庄子里“研讨国际形势”。
    房玄龄对于崔俊来说是客气的,稍稍扯一下闲篇,便问了崔俊对于突厥与高句丽之战的看法。
    崔俊便如实相告,并没有藏着掖着,更没有摆什么架子。他知道房玄龄前来便是代表着李世民。
    对于护犊子护得变态的李世民,他更愿意与房玄龄这样的人交流。
    关于高句丽与突厥的大战没啥好说的,渊盖苏文倾尽全国之力来打这一场仗算是失策之举。
    都说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面对突厥的攻击,渊盖苏文如果采取坚决地迟滞战法,拖到冬天来临,那么突厥必定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撤兵。当然,前提是渊盖苏文彻底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
    但是现在将全国百姓都堵上去也没能一鼓作气赶跑突厥,让其在自家土地之上占据了两府之地,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这些被征召的人不可能再回去种地,必须留在这里坚守。如此庞大的人员开销何其之巨。
    男人全跑去打仗了,就连强壮一些的妇女也被征召去干苦力,地里的庄稼今年是别指望能收上来多少了。
    如此下去,就连今年冬季能不能过下去还不一定呢。没了粮食,那些被征召的兵卒会不会造反?
    反观突厥,占了两府之地,只要有足够的草根喂养动物,那他们牲畜就死不了,连带着他们也死不了。而且,有了这两府之地作为依托,后续的补给就算再难也一定运得过来。
    不要忘了,突厥世代生活的地方,那本就是严寒之地。只要物资与补充的兵员到位,或许等不到来年开春,突厥便又会再次攻击。
    两厢情况一比较,只能用一句内忧外患来形容高丽。如此双重效果的叠加之下,高丽根本无法保住自己的地盘。除非渊盖苏文能求得与突厥和谈的机会,甚至要跪下来叫爹才行。
    “若是我大唐给高句丽送些粮草与兵器作为支援呢?那高句丽是否还能多撑一些时日?”房玄龄善谋,凡事都喜欢多想想不同的可能性。
    “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给新罗一些支持,毕竟能像新罗这般的小弟已经不多了。”崔俊说罢,便用手指头沾了茶水,在木桌上写写画画起来。
    房玄龄凑上来一看,眉头便是一皱,随即又缓缓舒展。
    “崔小子辛苦了,老夫这就告辞。”房玄龄道一声谢,便自离开。
    而崔俊也随手将桌子上的水渍,抹了个干干净净。
    房玄龄离去,喊上了李靖与魏征,三人结伴去找李世民。这一谈便是半日,出宫之后,三人神色各异,至宫门前分别而去。
    没过几天,牛木二便来找崔俊。言说突厥获得不少战利品,正在往这边送。
    崔俊便说送就送了,换些同样价值的货物给他们就是。
    牛木二却是抓耳挠腮地表示,这次不太好办。
    崔俊便让牛木二说说怎么回事儿,牛木二言说此次东西有些多,而且要换的并不止以往的物品。其中最让牛木二头痛的,便是粮食与铁料。
    崔俊笑道:“只管将酒水与琉璃多换些给他们,粮食与铁料就说皇帝不允许外卖。让他们拿了东西去薛延陀与西突厥换,这样还能比咱大唐换得多。”
    牛木二一听便明白了崔俊的意思,立刻赶去安排。
    十一月时,崔俊便获得了人参三千多株,年幼的男女共七千余人。其余金银珠宝共计满满三大车。
    而此时的吴地,正有三艘大船满载货物与兵卒出港,驶向新罗。李恪的三艘海船全部被征用,全力向着新罗运送粮草与兵卒。
    渊盖苏文再次派使臣前来大唐求援,要兵要粮要过冬的皮毛衣物。李世民没有给他这些,而是给了一纸证书:册封渊盖苏文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使臣回去之时,见到营州都督张俭这边正在接收大量的粮草物资,一大筐一大筐的粮食被车拉着往营州城内的粮仓而去。一把把崭新的唐刀、弓箭被运往武库。还有一些不知道装着什么的大黄铜桶子,与厚厚的棉衣正在等着人来抬。
    “哎~”长叹一声,高丽使臣颓然而去。他们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像大唐这般富裕就好了。什么时候他们的百姓,也能像大唐的子民一般吃饱穿暖就好了。
    一月之后,突厥冒着漫天的风雪发动突袭,从怀远府、铁利府两处同时发动进攻,一举攻下东平府,高丽的王城近在咫尺,留给渊盖苏文的时间已然不多。
    突厥之所以敢在这时候就发动攻击,便是崔俊出的主意。粮食与铁料是没给突厥,但是他指了条明路给了他们。而且,崔俊还给了厚厚的棉衣与大大的牛皮帐篷,这让突厥的王立时有了决断。
    一方面将换到的琉璃与烈酒拿去西突厥与薛延陀换取粮食与铁料,一方面带上厚棉衣与大帐篷直接从王庭向高丽前线运输补给与兵卒。
    只一月的时间,便将所有东西运送到前线,突厥的进攻便开始了。
    渊盖苏文此时的伤势才刚刚恢复,严寒之下本就有大量的兵卒被冻伤,加之他根本不信突厥在没有人员与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贸然进攻,于是便吃了大亏。
    甚至于他在突厥进攻之前,还在计划着让一部分男人回去播种,以免明年的粮食会大量减产。却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丢失了东平府。
    现在倒好,王城已经暴露在敌人眼前,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都难说了。
    东平府一丢,高丽人心惶惶,大量民夫开始成规模逃离前线。这样的战争他们打不下去,没有武器倒也算了,就连粮食与衣服都不够,没人能撑得下去。
    与之相比较,新罗这边却是一派欢天喜地。宗主国大唐因为担心高丽与突厥的战争会波及新罗,不但送来大量的食物,还派了一千兵卒来帮着守卫新罗。
    新罗王是个懂事识趣的人,立刻将自己与新罗的边关移交给大唐。而且,这一千兵卒与两大船的物资,只是第一批援助,其后的援助将会越来越多。
    而领头的将领告诉他,大唐皇帝将会派遣三万兵卒来帮他守卫新罗,确保新罗不失。现在海路难行,只能靠着这种大船来运兵,等到来年开春,海上好走了,将会有更多小一些的船只一起运兵。
    新罗王自是感恩戴德,恭敬有加。而且他还得到大唐皇帝的命令,准备接收高句丽的难民以及一部分土地。这是大唐皇帝陛下的要求。
    十二月,突厥再起刀兵,直接攻破咸镜道各处,加之平安道已经落入突厥之手,高丽已经失了半壁江山。
    岌岌可危之下,渊盖苏文再次派出使者带着大量礼物去向突厥求和。
    但是突厥留下了礼物,把使者的脑袋给送了回来。
    就在渊盖苏文一筹莫展之时,却有人给他送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