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朝堂争权
作者:文散官   大唐懂王最新章节     
    对于把杨妃骗走,这一点崔俊还是有把握能办成的。只要有可靠之人给杨妃传话,让她配合就好。
    但是这样一来,崔俊有可能将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以后若是自己要逃,怕是这海上之路便行不通了。
    虽说路上自己也有办法,但是相比之下,却是没有海路来得方便与安全。路上一旦被堵在关卡,便只有杀出重围一条路。
    而从海路出逃,茫茫大海你上哪里去找?
    崔俊对于李恪的要求,暂时先放了下来。至少目前来说,还不到李恪离开的时间。李承乾与李泰两人今年只会一心一意做准备,绝对不会造反。
    有这一年的时间,李恪也可以安心建设澳洲之地,多运一些人口过去,免得到时候被澳洲土着打成狗。
    四月时,李世民御两仪殿,皇太子李承乾陪侍在侧。
    李世民谓群臣曰:\"太子性行,外人亦闻之乎?\"
    司徒长孙无忌答曰:\"太子虽不与外臣结交,但天下无不钦仰圣德。\"
    李世民眉头一挑道:\"吾如治年时,颇不能御常度。治自幼宽厚,谚曰:'生子如狼,犹恐如羊。'冀其稍壮,自不同耳。\"
    长孙无忌对曰:\"陛下神武,乃拨乱之才,太子仁恕,实守文之德;趣尚虽异,各当其分,此乃皇天所以祚大唐而福苍生者也。”
    这一番话简直就是在瞎几把乱讲,一个有脸问,另一个也有脸去拍马瞎吹。没见到大殿之上那么多文武大臣都不说话吗?
    难道这些大臣全是傻子,就你长孙无忌一个人聪明吗?崔俊反正是闭着眼睛听这话的,长孙无忌的谄媚样子让他恶心欲吐。
    李世民对于长孙无忌这番话表示很满意,转而便道:“魏叔瑜、魏叔琬两人在南诏久矣,且换两人去吧。”
    崔俊心中咯噔一下,想要出列阻止,但是长孙无忌却是抢先道:“臣以为然,臣保举长孙浚、长孙淹两子前去南诏接替,以作锻炼。”
    “狗东西!”崔俊心中火大,这长孙无忌是要明着摘桃子了。这种事情若是让长孙无忌得逞了,必定对于自己的计划产生极大的影响。
    于是,崔俊出列道:“陛下,臣以为长孙大人此言不妥。其子长孙涣在南诏负责农耕,再派两子前去,怕是会互相勾连行那欺上瞒下之事。难道陛下要将南诏之地封给长孙家不成?”
    “竖子休得信口雌黄!”长孙无忌怒视崔俊。
    “老匹夫好厚的脸皮,敢图谋我大唐江山!”崔俊对长孙无忌绝不会客气,你敢说一句,那我便怼一句。
    “陛下明鉴,崔俊诽谤与我长孙一门,请陛下治崔俊诬陷之罪。”长孙无忌转向李世民诉求。
    “陛下明鉴,臣保举程处寸与刘仁景前去接替南诏之事,刘景仁刚正不阿,可做监察,程处寸善于领军可做工臣。”崔俊没搭理长孙无忌,反倒是推荐了另外两人。
    “对对对,无忌保举他两个儿子,我保举我家一个儿子就行!”站在朝班之内的程咬金立即高喊着往外来。
    “臣,赞同崔俊之选,刘景仁与程处寸并非出于同宗,可公正处事。”卢宽出列表示支持崔俊。
    其后,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令杨师道也相继出列支持崔俊所言。这一下,长孙无忌这边的人也不好再有动作。
    长孙无忌虽是转头对着自己这边的人连连使眼色,但是没人敢出列为长孙无忌的两个儿子争取一下。
    此时大殿上的形势很明显,崔俊这边已经完全占了上风。除非此时房玄龄这一派能站出来为长孙无忌说说话,否则,完全没有胜算。
    李世民等了半天也没见到长孙无忌这边的动静,于是只能宣布由,刘景仁刚做监察,程处寸做工臣,接替魏叔瑜和魏叔琬的工作去南诏。
    而李世民此举其实原本是出于善意的,魏征大病一场,到现在还没恢复,李世民便知这病不简单,出于好意,便想着让魏家兄弟回来照顾一下魏征。
    万一魏征病情反复,两个小子也好为魏征送终。他原本的用意便是让长孙无忌的两个儿子去南诏,将崔俊在南诏的影响力降低一点,同时能限制李恪与南诏的贸易。
    这段时间李恪与南诏的贸易火热,往来货物无数。但是除了孝敬自己的水果、海鲜与一些珠宝之外,李恪赚了多少钱他不知道,拉回来的矿石究竟有多少他也不知道。
    如此种种,以及去年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龌龊事情,让李世民隐隐觉得不能让李恪这个庶子继续做大做强。
    现在两个嫡出子之间已经斗得不可开交,再来个李恪掺和进去,那大唐的政治局面将更难以控制,所以他便行了这一石二鸟之计。
    他觉得南诏交给长孙家掌控是可以放心的,长孙无忌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若是没有崔俊,那长孙无忌绝对可算做顶级的人才。
    但是没想到的是,崔俊会出来搅局,直接否定了长孙无忌的提议,而且还有那么多权贵实权之人帮着说话,这下子,他想不同意都不行了。
    于是,李世民只能憋着火气,任命刘景仁与程处寸前往南诏,接替魏家两兄弟。
    其实,崔俊并不想主动出来参与朝堂政务。但是就目前来说,南诏是他的命脉之一,支撑着他的工业。
    要是长孙无忌提出的人选不是他的两个儿子而是其他人,那么崔俊并不会跳出来质疑。
    只是这种私心太过明显,崔俊不能不理会。至于李世民会怎么对付自己,崔俊并不怕。
    反正自己并没有任何犯罪的情况,就连账本都做的滴水不漏。李世民想要抓住他的把柄,那是做梦。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李世民是不是会给他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但是只要孙思邈站在崔俊这边,崔俊也不怕。
    没了孙思邈与自己,詹老医师与他的同门师兄弟们也不会再搭理皇家的事情,就连成品中成药丸都不会再有人去做。
    到时候他们老李家有什么病症,就自求多福吧!而且,从现在开始,大唐的内政与外交可不会太平。
    九月,焉耆对西突厥称臣,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为其弟弟娶焉耆国王的女儿为妻,从此焉耆对唐朝的朝贡多有缺漏。
    安西都护郭孝恪请求讨伐焉耆,。唐太宗下诏任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率领步兵、骑兵三千从银山道出击焉耆。
    焉耆国王的弟弟颉鼻兄弟三人被俘获后送到西州,郭孝恪任命颉鼻的弟弟栗婆准为向导。焉耆城四面都是水,依仗险要而不设防备。
    郭孝恪率领军队日夜兼行,夜晚来到城下,命令将士们浮水渡河,天亮时已登上城墙,抓住了焉耆国王突骑支,俘获敌军七千人,留下栗婆准主持国事,然后返回。
    郭孝恪离开三天后,屈利啜率领军队救援焉耆,没能赶上。
    抓住栗婆准,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追击郭孝恪到银山,郭孝恪回师反击,打败了屈利啜的追兵,追击数十里。
    由此一战,西突厥的威胁再度摆在大唐面前。而且也显示出大唐对于外邦的国策漏洞。
    李世民以王道治理天下无可厚非,但是他忘了一句话,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待不听话的外族,并不是打败了他就好,而是要占其土地,教化其民,使其与我一心方为善终。
    要么以经济要挟其臣服,要么就是灭其国,余者无法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