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世民出巡,李泰监国
作者:文散官   大唐懂王最新章节     
    钦天监,袁天罡面前的棋盘之上,黑白棋子所列四个字,赫然指向一个武字。
    这与李淳风所推演的结果一致,而且更为直白。
    李淳风捋着长须道:“此事可要告知陛下?”
    袁天罡洒然一笑,将手在棋盘上一抹,黑白棋子立时变得散乱无序。
    “所谓天机,皆如浮云。此刻它是一个武字,但有风起,又何尝不会变成另一个字?”袁天罡收回手掌,拿起在炭炉上温着的银壶,为李淳风倒茶。
    李淳风看一眼袁天罡,苦笑不已。
    李承乾死了,而长安内的各大派系却是变得更为活跃了。原本依附李承乾的势力,开始纷纷去往李泰处献媚。
    这几个月,李泰就没能出过自己的府邸。这倒不是李泰懒惰,而是人情世故,让他出不了府。
    每天李泰门前便排起长龙,各色人等全是来给李泰送礼巴结之辈。府内的金银珠宝与名贵药材已经堆满了两间库房,更有数十名妙龄女子等着李泰采摘。
    有谋士来劝李泰,要他低调一些,莫要步了李承乾的后尘。
    但是,李泰却说道:“我嫡兄已亡,竖子安能为帝?唯有青雀儿那小子是嫡出,但他那小人儿又有何德何能与我争?”
    就此,美人再劝解李泰,只是时常将李泰所言所行记录在册,定期交于李世民。
    崔俊离开庄子,一去便是数月。阎立德带着崔俊的规划,带人去了羽陵岛。这座岛的建设是崔俊目前最为关心的事情。
    崔俊对于阎立德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快。建立码头要快,建立船坞要快,建造供人居住的房屋要快,建造工坊更要快。
    白鹿书院这几年也培养了不少的平民子弟,这些人中有不少人选择学工,已经在庄子里的工厂实习了不少时间。
    此次,崔俊便在里面挑选了不少的人前去羽陵岛。而南诏那边也接到了崔俊的信息,大量的粮食已经装船,往羽陵岛运去。
    崔俊不会傻乎乎从大唐采购粮食运去羽陵岛,若是被李世民知道了,必定会加强对于崔俊的监管。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崔俊偷偷摸摸在晚上去做的。白天的时候,他便如常与自己的老爹巡视筑路现场,或是往前进行道路的勘探。
    崔俊寻路多是选择平坦之处,情愿让路绕弯,也不愿去开山填沟。当然这条道路虽说是官道,但真要执行交通法,也没如李世民弄得这么严苛。
    除了禁止行人挑夫在道上直行,一般的横穿大道,是不会被禁止的。否则,便等于在百姓面前架起一道天堑,非得把人逼得造反不可。
    转眼便是贞观十九年,开春之时发生一件让崔明德有些唏嘘之事。
    春季,正月,接替崔明德成为漕运官的韦挺,因没有事先巡视漕渠,致使运粮船六百余艘至卢思台侧,搁浅堵塞无法前进。
    不得已采用陆上运输的方式运送,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损耗。韦挺被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李世民亲自下旨依议将韦挺除名,以将作少监李道裕取代其职务。
    而被罢官的韦挺,则是哭哭啼啼跑来直道工地找崔明德,想要如阎立德、阎立本两兄弟一般入崔俊的庄子谋求一份差事。
    崔俊闻之,以钱十贯赠之,却不用韦挺。只言让其速归,休养生息。韦挺怨恨,不收崔俊钱财,愤然离去。
    崔明德问崔俊,为何不用韦挺,崔俊答曰:“惯于人际事故,不能担实干。”
    崔明德哑然无语,此后也不提此事。
    此言传至宫内,李世民颇为赞许。对身边人说:“崔俊识人,知帝心。”
    一旁的岑文本便问:“崔俊修路多时也不回京,陛下可要宣其回京述职?”
    李世民却是摆手言道:“由他去,修路便修路,反正也不用国库花钱。”
    岑文本闻言一笑,去一旁继续整理奏章。这些奏章都是经过军政议事堂批阅过得,岑文本要做的,便是见到有疑问的,拿给李世民再次批阅。
    此时,一份奏折被岑文本看到,便递交李世民。直言此事判决过轻,有悖唐律。
    李世民接过一看,不由大怒。直言此乃徇私之举。
    原是经过查证,沧州刺史沧州刺史席辩因贪污受贿获罪因贪污受贿获罪。刑部给予的判决是家财充公,全家流放崖州。
    对于大唐来说,受贿之事可大可小,你逢年过节互相走动,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送些财物倒也不会被追究。毕竟皇帝老爷过个寿辰、办个年会啥的,底下的官员也是要送礼的。
    现行《唐律疏议》中却规定了五十七个受贿罪的具体罪名,只要你敢踏进去,那么便有相应的处罚力度。
    其“六赃”制度中,席辩所犯的便是受财枉法与坐赃两条。这得是杀头的罪名竟然只判了没收财产及流放。
    李世民当即召集刑部一干官员来太极殿,当面斥责其行。并下令让朝集使等前去观看然后将其处死。当然,刑部的官员却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处罚,只是斥责与观刑,以及罚俸。
    但是,军政议事堂里的主政官却因此事而被黄掉了两人,以儆效尤。
    其后,在一次大朝会时,有御史言及太子之位不宜空缺,希望李世民早立新的储君。李世民思虑再三,便说让群臣当堂朝议。
    文武齐聚在朝,各抒己见,大多数人是力挺李泰为储君。
    此时的李泰时年三十有二,正值壮年。除去李恪这个庶出子之外,便只有小不点李治能与之争。但是李治年纪尚幼,也只能立李泰为储君了。
    只是,长孙无忌突然发难,言说李泰之前诸多荒唐之行,力保李治为储君。而房玄龄也同样力挺李治。朝堂之上立时分为两派,各执一词争吵不休。
    李世民见状,便说此事再议。退朝之后,李泰被李世民喊住,言说其行为中的不端,勉励其修身养性,努力改过。
    这一番言辞自是有深意的,而且李泰还听懂了。
    李泰当即李世民面前信誓旦旦地保证从现在开始就改过自新,并求李世民安排最严厉的朝臣监督自己。李世民闻言龙颜大悦,也表示一定会给李泰机会证明自己。
    李泰回府之后自是高兴异常,于是大宴府中群臣。
    并言“若能得到太子之位,便是诸位功劳。现在诸位是我东宫之臣,将来便是朝堂顶梁肱骨。”
    这一番话,让手下大多数人为之兴奋,恭维之词不绝于耳。而李世民说的机会,很快便来到。
    原本,今年李世民开春就会亲征高丽,但是此时的高丽已经被突厥征服,所以,历史上的亲征高丽便成了如今的去洛阳度假。
    令李泰留在长安监国,以特进萧瑀留守。又命可以自行斟酌处理事务,不用再奏报。
    又对李泰说:“今留汝镇守,辅以俊贤,欲使天下识汝风采。夫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行此,悲泣何为现在留下你镇守,辅助你以贤能的人才,想要让天下人都了解你的风采。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进用贤才、斥退不孝之徒,奖赏善行、惩罚恶行,以至公无私。你应当努力实行这些,哭哭啼啼的又有什么用呢!\"
    于是命令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一同掌管国事,辅佐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