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两个儿子,在朝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着谁,到了最后甚至开始互相揭对方的短。
原本高坐龙椅之上的李二,一开始还是如同吃瓜群众一般。
在后面,见到两个儿子越说越离谱,再然他们继续说下去,怕是对方小时候尿床的事都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抖落出来了。
李二满脸黑线的打断两人的争吵,道,
“够了,你们这样成何体统?”
“辰小子,你来说说,谁适合去治理?”
冯辰原本在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两兄弟互掐,就差搬个小板凳过来了。
听见李二的问话,顿时一阵无语。
这种事,问他做什么,不管说谁都会得罪另外一个人。
现在这两兄弟争斗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冯辰一直都是小心的和他们保持着距离。
现在李二点名了,又不得不回答。
李承乾和李泰还有其他大臣也都看向了冯辰,想要知道冯辰会支持谁。
特别是其他大臣,刚刚他们看着李承乾和李泰唇枪舌剑,现在好嘛,还把李二的“女婿”冯辰也拉了进来。
顿时,所有人都来了精神。
冯辰没有办法,只好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对着李二一礼后,说道,
“陛下,这不管谁去,他始终都是你的臣子,而那块疆土是大唐的疆土,大唐的都是你的,所以这事儿得陛下你说了算。”
群臣听完,一阵无语。
冯辰这好像都说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说。
李二也是哭笑不得,他原本是真的想听听冯辰的意见。
可冯辰直接耍滑头,谁也不推荐,谁也不得罪。
“不行,朕就要你选一个。”
李二说道。
既然冯辰耍滑头,那李二也不客气,直接逼着冯辰必须选一个出来。
这一下,群臣更加来了精神,这可比刚刚当吃瓜群众听李承乾和李泰争论精彩多了。
就连李承乾和李泰也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冯辰。
冯辰心中已经吐槽了李二无数遍,微微沉吟后,说道,
“陛下,从战后重建的角度出发,臣认为工部尚书杜楚客比较适合!”
李二微微颔首,对冯辰这次的回答还算满意。
李泰在听到冯辰支持自己推荐的人选之后,脸上立刻露出了得意之色,还挑衅的看了自己的“好大哥”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则是一下就面色阴沉了下来。
冯辰这无疑是在公开站队魏王李泰了,这是李承乾无法容忍的事。
就在大家都以为冯辰已经说完的时候,冯辰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当然,要是从地方人员管理的角度出发,臣觉得潞国公更为合适一些,毕竟他这段时间都在那面,相对熟悉一些,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在当地已经有了一定的威望。”
谁也没想到,冯辰又来了这么一句,这是打算继续和稀泥了。
主打的就是两边都不得罪。
李承乾在听到这话之后,原本阴沉的脸色,一下就又恢复了原来的神色。
甚至还带着一丝挑衅的味道,看向李泰。
原本一张胖脸上带着笑意的李泰,在冯辰说完之后,一下就僵住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则是心中暗笑不已,觉得冯辰这是把圆滑二字表演的淋漓尽致。
李二则是一脸无语的看着冯辰,他算是看出来了,冯辰这小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站队表态支持谁。
接下来,就是李承乾阵营的官员和李泰阵营的官员,各自轮番上阵,分别支持自己人。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中立派,则是和冯辰一样,站在一边,笑眯眯地当起了吃瓜群众。
几个回合下来,最后还是李承乾这边占据了上风。
这也是得益于李承乾这面,因为他纳了苏氏为太子妃的缘故。
尽管苏家大本营不在朝中而是在地方,但是朝中和苏家交好的官员还是有不少。
毕竟,苏家从南朝再到前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大唐,一直都有朝廷的要员,身居高位。
他们的影响力自然是有,现在李承乾就因此受益。
到了最后,李泰这么眼见争不过李承乾的人,只能无奈的看着李二同意了李承乾的提议。
最后,李二宣布原来的高句丽和新罗合二为一,成为大唐的“辽东道”。
而原来的百济国,由于其王室成员的全部覆灭,则暂时由大唐代为管理,一并属于于辽东道管辖范围。
侯君集则是辽东道的巡察使,统领其一切大小事务。
至于州刺史官员的任命,由侯君集先行推荐当地原来的官吏,经由朝廷考核合格后任用。
若是不合格,则由朝廷指派官员过去。
而原来出征的士兵,暂时还是有侯君集辖制,留守辽东道一年,一年之后再行轮换。
可以说,李二这次给了侯君集很大的权利。
整个辽东道的军政大权,都是交给了他,并且还让他举荐刺史的人选。
这样的权利,让得朝中的大臣无不羡慕。
不过,他们尽管羡慕,也不敢多说什么,本来这辽东道的疆土算起来是人家侯君集带兵去打下来的。
就算不给他这样的权力,等到他班师回朝,朝廷同样也会给他赏赐。
侯君集现在已经是国公了,官职是兵部尚书,这样的情况下,李二也同样不好封赏。
如今这样处理,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在侯君集的算计之中。
他知道李二是一个绝不会亏待手下将领的人,如今他的地位已经那么高了,这次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在封赏上面,李二肯定会为难。
因此,他在书信中给李承乾早就说好了,让李承乾一定要力荐他主政辽东道。
李二在听到这样的建议之后,肯定会顺势让他接管这里,并且为了补偿他,会下放很大的权力到他的手中。
当然,侯君集没有给李承乾说这些,他只是说,让李承乾力荐他主政辽东道。
只要能够主政辽东道,那么李承乾除了苏氏的娘家这样一个地方的外援之外,还会有他侯君集这个地方的外援。
李承乾哪里能够拒绝侯君集的这个提议,如今朝中能够站队的大臣,基本已经站队完毕。
剩下的那些中立派,不管是李泰还是他这个太子,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拉拢。
那些是李二的左膀右臂,如果他和李泰做得过于明显,很难不让李二心生不满。
基于这些情况,李承乾才会在刚刚和李泰争得那么激烈。
李泰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些,强烈的危机感,使得他不得不争。
只不过,这一次是李承乾胜了。
下朝之后,李泰回到魏王府,立刻把苏勖、柴令武还有房遗爱叫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