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方舟计划
作者:玉门生   我有一座空间站最新章节     
    田华茂点点头,不再说话。
    “还有一个问题,这份应急预案我们是否公开?按照当前规划,地下基地的满载人口数量为120万人。而我们华国目前保守估计还有6亿人左右。如果要容纳下全部人口,至少需要建立500所这样的地下基地。”民政司的尚阳平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假设公开所有的技术方案,地方上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建造出地下基地呢?而且公开资料后造成的民众恐慌,可能会导致各个安置所陷入暴乱和战争。”
    “如果不公开,单靠我们自己,在一两年内又能建立几个这样的基地?1个还是两个?那剩下的人又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形,议会能够集中的力量,在一两年内建造一到两个生存基地还有可能完成,建造几百个是不现实的。议会都很难完成的工作,地方上几乎没有能力完成。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安置所,将在生态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内全部灭绝。
    众议员都不说话。
    卫生司司长胡清莹开口道:
    “我认为公开技术方案和建造技术还是有必要的,最起码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否则2年之内,几乎所有的华国民众将全部在饥饿中死亡。但为了避免出现民众恐慌,我觉得消息就传到各个安置所最高管理者一级。并许诺在危机爆发后,如果他们没有建造出地下基地,可以允许管理者携带家眷进入我们的地下基地。如此一来,既把消息扩散出去了,同时也能够尽可能保持安置所的稳定。至于最后到底能有多少人存活下来,只能听天由命了。”
    “我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们考虑问题的重心,已经不是保证多少人活下来。而是保证人类的文明不断绝。所以谁能够进入基地?谁应当活下来?应该是那些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还有年轻人。他们才是未来。”
    众议员皱着眉头,看得出来并不是很赞同。
    胡清莹的提议过于天真,执行起来必定阻力重重。
    消息一旦放出,就不是议会可以控制的了的。公开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再者说,谁去确定这个名单?谁该死?谁该活?又有什么标准?你说你是专家,我还说我是呢。
    在生存面前,没有人会谦让,最后还是会乱。
    虽然胡清莹的提议过于天真,但角度是对的,文明的传承高于生存。
    “这样吧,我们放出一部分消息。议会公布建造地下基地的所有技术方案,建议有条件的安置所尽快开始建造。不具备条件的,可以联合多个安置所一同建造。并告知各个安置所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危机。但对于爆发生态危机这件事,还是暂时保密吧。”闫政平说道。
    众议员点头同意。
    如此一来,议会和地方上就形成了一种互补。
    文明的传承和人类的生存两个目标实现了共存。
    该应急预案最终被命名为《2055方舟计划》,出于安全考虑,完整的计划只有参与会议的19名议员知晓。
    随后,作为《2055方舟计划》的一部分,以指导人类生存为目标制定的《2055人类生存白皮书》就在议会会议结束后的2个月后,刊印完毕并下发到各个安置所。
    这本白皮书中公开了地下基地建造的各项技术标准,还有一套精简版的人类生命维持系统。
    与此同时,军部也开始了一连串的密集调动。
    东南军区全线北撤,接管中央军区长江以北部分地区的治安维和任务。
    西南军区保留蜀川,放弃南疆、湖广、北海三省,部队调往西北地区的拉藏休整。
    随后,西南军区、西北军区、东北军区各抽调两个师共计6万人,配合中央军区在乌疆西部的莫桑戈壁无人区动工开始建造国内首个大型地下人类生存基地:莫桑方舟基地。
    ……
    公元2055年3月18日。
    湖山省,海州市,马塘安置所。
    晚上21:30分。
    时至深夜,本来这个时候都应该休息了。但今天晚上,没有人睡觉。
    马塘安置所设立在一个孤岛上,位于长江出海口。
    唯一和这座孤岛连通的,是一座长达2公里的跨江大桥,马安桥。
    由于缺乏电力,桥上、岛上都是一片漆黑。
    可即便在这样的夜里,顺着夜光望去,也能清晰的看到,桥面上人头攒动。
    准确的说,那些不是人,是一只只行走的丧尸。
    它们走的很慢,挤满了大桥。
    “联系上军区了吗?”海州市市长左文山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