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文君看出田秀的心情不好,忍不住问道:“先生,你的心情似乎不太好。”
以往上官文君都是称呼田秀武安君,不过田秀觉得这么称呼显得太过生疏,要他称呼自己的表字,上官文君觉得那样称呼不礼貌,故而改口称呼田秀为先生。
田秀看着上官文君,道:“父亲他刚才警告了我。”
“都平君警告了您?”上官文君微微有些惊愕。
不过她是个相当聪慧的女人,立即就猜出了田单为什么要警告田秀。
田秀的改革,固然是能够实实在在的改变赵国,可是正如同那些权贵所说的,这种改革是离经叛道。
就像这阵子,民间也出了不少谣言。说田秀乃赵国之商君。
赵国商君,这可不是什么美称。
商鞅为秦国改革,最后却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田单找到田秀,想必也是在警告他,不要步了商鞅后尘。
“我自然明白父亲的意思。”田秀叹了口气,“但若不改革,赵国便没有未来。如今大争之势,强则强,弱则亡。赵国若不变强,迟早会被他国吞并。”
上官文君点点头,眼神坚定地看着田秀,“先生所言极是,妾身虽是女流之辈,但也明白其中道理。赵国若想强大,变革必不可少。只是,变革之路定然艰难,先生需小心应对。”
田秀感激地看了上官文君一眼,“多谢夫人理解。我定当谨慎行事,不负父亲和夫人的期望。”
两人对视片刻,眼中皆有深意。田秀心中暗下决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为赵国带来光明的未来。
查考制度在赵国有条不紊的推行着,尽管遭受到了一些阻力,但总体上这条改革政策推行的还是相当顺利。
田秀忙着推行查考制度的时候,楼昌讲一份赵国的年度粮谷收支放到了他的面前。
现在实际上刚刚七月份,还没到年终。楼昌派人将这份粮谷收支送来,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告诉田秀,赵国已经没钱了。
田秀查看了去年的粮谷收支,赵国共计收获了粮食67万石,但支出就达到了82万石!
也就是说,赵国正遭遇财政赤字,收支严重不平衡。
田秀有专门查看了前几年的粮谷收支,几乎每一年都有亏损。
赵国会有财政收支的原因,除了连年的灾情之外,对军队的投资,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就拿禁卫军来说,禁卫军一年所消耗的粮食就高达30万石!
更不用说赵国还时常跟人打仗,而每次战端一开,粮食又会减产,这样财政的赤字只会越来越大。
上官文君看着桌上的粮谷收支,也忍不住好奇。
赵国既然连年都有财政赤字,那为什么还能支撑了这么久国家都还能稳定运行。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田秀每年通过与他国贸易,为赵国赚来了惊人的财富,就拿去年来说仅仅是商业给赵国带来的税收,就高达三万金!
而这些赚来的黄金,都被用来向齐魏韩等产粮大国购买粮食,用以缓解国内的压力。
但是随着近几年赵国灾情的愈加频繁,以及商业的衰退,赵国的财政赤字正在变大。
仅仅通过经商所获取的关税,已经无法补贴国家财政每年的赤字。
上官文君帮田秀算了下,仅仅是今年,赵国就有40万石粮的赤字。
这意味着,如果今年赵国搞不来这40万石粮,将会饿死很多人!
田秀急匆匆的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赵王,赵王听完之后也非常忧心。
两人在一起商讨着怎么度过这次粮食危机的时候。
太子偃,居然表示他有主意。
这让田秀和赵王都大为好奇,想听听太子偃能有什么好主意。
然而太子偃的主意,差点让田秀呛死!
太子偃居然建议赵王,大量的铸造五铢钱!
太子偃认为,只要老百姓有足够的钱,粮食危机就会迎刃而解。
对此,田秀只能说呵呵。
五铢钱先不说只能在赵国以及韩魏的部分地区流通。
就算这玩意儿是天下通用,也无法解决赵国遇到的粮食危机。
道理非常简单,五铢钱铸造多了,就会像钞票一样贬值!
也许到了后面,老百姓背着一麻袋的五铢钱,也买不来一个馒头。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西汉后期,王莽改制的时候,王莽滥发货币,就曾经导致过粮价的飞涨。
结果就是在西汉末年,一万枚铜钱,居然买不到一斤粮食。
赵国想渡过这次粮食危机,就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迅速提高国内的粮产,第二个方式就是从其他国家获取粮食。
短时间之内提高量产,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田秀又不是袁隆平,而且就算是穿越者,也没听说过哪个穿越者有办法让国内的粮产暴涨的!
提高粮食产量,是个长期过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
所以赵国想度过这次危机,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从其他国家获取粮食。
从其他国家获取粮食,无外乎三个办法,买、借和抢。
首先抢最先被田秀排除,想从其他国家抢粮,就必须出动军队,但出动军队就会消耗更多粮食,这样赵国就会陷入死循环。
至于说借粮,借粮赵国倒是能借到,韩魏齐都愿意把粮食借给赵国。
但问题就是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赵国每年都财政赤字,拿什么来还人家的粮食?
赵国逾期不还,国家的信誉就会破产,下次再遇到危机,谁还会把粮食借给赵国?
田秀也想过学后世的德国,反手消灭债主国。
但这样一搞的话,赵国势必会沦为天下公敌。
所以赵国如今就一条出路,向其他国家买粮。
买粮必须使用硬通货,黄金、白银、丝绸等等,至于五铢钱,你看哪个冤大头会让你用五铢钱来买他们的粮食。
赵国的中央银行所发行的信票,倒是具有相当的信誉,但这东西的信誉刚刚建立起来,田秀不可能去滥发信票,把刚刚建立起来的信誉消磨殆尽。
想要买粮,还得拿真金白银。但这就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赵国有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根本没那么多真金白银去买粮食。
田秀沉思片刻,眼神渐渐明亮起来。
他想到可以利用赵国的优势产业去换取粮食,比如丝绸和铁器。
赵国的丝绸闻名遐迩,而铁器的质量也是上乘。
他决定派出使者前往各国,用丝绸和铁器去交换粮食。
同时,他也打算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增加收入。
此外,田秀还计划在国内推行节俭之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节省资金用于购买粮食。
赵王对田秀的想法表示赞同,并给予了他全力的支持。
于是,赵国开始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行动,为度过粮食危机而努力。
时间来到九月份,九月秋高气爽,同时也是收获的季节。
今年赵国的粮产,有些差强人意,比起去年又下降了10%,这主要还是因为今年赵国遭遇了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
这意味着许多百姓又要面临饿肚子的风险,到了冬天,恐怕各地又会爆发粮荒。
解决粮荒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大税收,赵国最主要的税收就是向农民收取的农业税。
而农业税并不是交钱,上缴的就是粮食。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就能度过这次粮荒。
然而今年,赵国其他地方的农民,日子也不好过。如果向他们收取重税,只会加重粮荒,没准今年冬天整个赵国都会饿殍满地。
田秀先前搞出的政策,倒是节省了一些粮食,也通过贸易向其他国家换取了一些粮食,可今年赵国的粮食缺口,依然有几十万石。
“主君!”毛遂忧心忡忡的找到田秀:“如果我们不尽快想办法弄粮食,恐怕今年将会爆发一场严重的灾情。”
上官文君也跟着说道:“先生刚刚接任丞相,就让赵国发生这么严重的灾情,只怕那些权贵会以此为借口,对您进行攻击,那个时候,大王恐怕也保不住您。”
田秀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可他又不是哆啦A梦,上哪去搞那么多粮食来?
“妈的!惹急了老子,我辞职不干了!”
辞职不干,自然也是个办法。只是现在辞职的话,等于给赵王留下个烂摊子,赵王不扒了田秀的皮,那才是有鬼。
思来想去之下,田秀只能剑走偏锋了。
他决定动用自己的先知能力,去开采赵坤境内的金矿,用黄金来买粮,以渡过这次的粮荒。
黄金的数量是相当有限的,不到万不得已,田秀也不想去开采这些有限的黄金,可是这都火烧眉毛了,除了这种办法,田秀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
至于鼓励耕种,做出一些农业改革,田秀也想过,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
粮荒在冬季就会来临,田秀必须得让赵国的百姓能扛过这个冬天,得先让他们活下来,才能跟他们说将来怎么改革。
依照记忆,田秀从地图上,找到了几处金矿的标记点,这都是在后世,赵国境内发现的大金矿。
金矿的地点被标注出来以后,接下来就是开采了。
好消息是,田秀标注出来的金矿,全部都被证实存在黄金。
坏消息是,这些金矿埋的有点深,开采需要时间。
按照孙礼做出的估计,这些黄金想被开采出来,至少也得半年时间。
目前已经九月份了,半年时间黄金才能被开采出来,也就是说至少明年的三月,这些金矿才能带来收益。
“距离入冬最多还剩一个月,半年时间,我们等不起了。”
田秀说完了之后,在场的众人都陷入到沉默中。
这时,上官文君开口了:“先生,我觉得我们可以找其他国家来借点粮食,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个想法一出,田秀也是眼前一亮。
之前赵国没找其他国家借粮,无非是担心无力偿还,但现在赵国已经有了金矿,自然不用担心偿还不上贷款。
而且,就算是没有金矿,田秀也只有借粮这一条路可走了。
如果不借粮,赵国今年将会爆发一场严重灾情,相比之下国家的信誉,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田秀将借粮的事情上报了赵王,得到了允许之后,使者马上到周边几个国家去借粮。
然而今年遭遇旱灾的,不光是赵国,除了楚国的江东地区,各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
韩魏今年也没多少余粮,他们的百姓也要饿肚子,韩王和魏王自然不会把粮食借给赵国。
齐国那边,齐王手里倒是还有余粮,齐王建原本是想把粮食借给赵国的,结果后胜想把齐国的粮食在各国灾情爆发的时候,高价卖出去赚取暴利。
在后胜的搅和下,赵国最终没从齐国借到一粒粮。
燕国就更不用说了,燕国比赵国还要惨,武成后写了好几封信给赵王,请赵国支援的粮食给燕国。
赵国本来是去借粮的,反过来还被人家借粮食,倒反天罡了属于是。
赵国,魏国,齐国,燕国都借不到粮,赵国只能把希望放在秦国跟楚国两个国家身上。
赵王先派人去了秦国,赵国的使者好话说尽,吕不韦的态度也很诚恳,但结果就是,秦国无粮可借。
吕不韦表示,关中也遭遇了大旱,秦国同样面临缺粮的困境,对于赵国的困难,秦国很同情,可是同情归同情,借粮食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如果赵国愿意买的话,秦国可以卖一些高价粮给赵国。
田秀表示,买高价粮还不如买齐国的,买你秦国的干什么?
吕不韦则表示,要买就拿钱,不买就拉倒。
赵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赵王下令断绝和秦国的贸易来往。
不过被田秀阻止了,秦国可是大国,每年跟秦国做生意,赵国都能得到一大笔关税。
这种情况下,跟秦国断交,实在称不上明智。
最后无奈之下,赵国只能去找楚国借粮了。
赵王终于求到自己头上,楚王都快乐疯了。
楚王当即表示,想要借粮没有问题,借多少都可以。
但唯一的条件,赵国必须对楚国称臣,赵王还要亲自到楚国去朝见,不然免谈!
赵王对此的回复只有四个字:“寡人赵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