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战区主要有杜伏威——辅公祏,李子通、左才相三股割据势力。
名将来整被杨广调走后,又调来陈陵。这陈陵无论是实力,还是战绩,比来整可差远了。
杜伏威、辅公祏,李子通、左才相几人的日子,一下子好过多了。
面对周边四个超级大盗,新来的隋将陈陵根本不敢动。这几个哥们,我能打得过谁?
所以,陈陵只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求自保,不敢出击。东南战区演变成了起义军之间的窝里斗。
南方战区主要有林士弘、萧铣两股新兴的割据势力。
林士弘本来是起义军领袖操师乞的大将军。
杨广派隋将刘子翊剿灭操师乞。操师乞兵败被杀。
后来,林士弘重整旗鼓,和刘子翊在彭蠡湖附近决战,先输后赢,斩了隋将刘子翊,为旧主报了仇。
而萧铣的身份不一样,他是萧皇后的侄子,他喊杨广叫姑父。
由于亲戚关系,杨广给了萧铣一个官当当,任命他为罗川县的县令。
萧铣本无意反隋。因为他的日子过得还算好,一县之主,有钱花,有酒喝,还有美女陪伴,何必要玩命。
但是一件突发事件,把萧铣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就在雁门之围后不久,岳州及周边地区的十几个中级军官在一起商议,准备反了杨广,拥兵自立。
大家说干就干,立马就反了,愿意造反的隋帝国官员继续留用,反抗者杀。
造反后肯定要选一个人来当首领。这十几个军官坐下一商议,发现大家半斤八两,手下的兵也差不多,谁都不服谁。
有人就提议,既然大家实力差不多,就选个贵族身份的,最好是祖上非常显赫的那种,来当大家的首领。
十几个人就掐着手指在那盘算,自己祖上都出过什么名人。
盘算后大家都很沮丧,祖上别说是贵族了,连当官的也没有,还不如自己呢。
就在这时候,大家就想起一个人,附近的罗川县令——萧铣。
萧铣除了喊杨广做姑父,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是南梁帝国创始人萧衍的后人,正统的皇族后裔。
南梁帝国后来被陈霸先所灭。萧铣就成了亡国的皇族。
当十几个军官都来拥护他当首领,提议废隋立梁的时候,萧铣都懵了。
怎么,这么容易就复国了?
萧铣的复国之路非常顺利,他一振臂,周边郡县的兵马争相投降加入。主要大家对杨广已深深绝望。
加上南方战区的隋帝国主力刘子翊部,已被林士弘消灭了。萧铣在南方,几乎没有碰到什么像样的对手。
所以,萧铣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是最快的。
短短几个月时间,萧铣的地盘就成了割据势力中最大的。
萧铣很快就在南方恢复南梁旧制,自称梁王,建国号为凤鸣。
事业有成后,自然要祭奠先祖了。萧铣跪在梁武帝萧衍的雕像面前,泪流满面,喃喃自语。
“祖宗啊祖宗,不孝子孙萧铣终于成功复国了。”
可萧铣不敢说自己是怎么复国的。因为他到现在还是一脸懵逼。
自己好端端的,当隋帝国的一个县令,正在勾栏听曲,怎么一群将领跑过来,非逼着自己当大王。这就称霸一方了?
这要让慕容家的人看到,肯定是羡慕得直流口水。
可以啊,哥们,你就是躺赢,是吧。
有时候就是这样,幸运和厄运就像一阵风。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走。
隋帝国南方的大部分,都被林士弘、萧铣两人瓜分了。
但是这两人相互看不上眼。一个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一个是旧隋朝军士集团的头目,彼此之间常为了地盘互掐。
而西北战区就显得非常的拥挤了,就好比七个壮男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大家都手挨着手,根本很难翻身。
西北战区主要有薛举、刘武周、梁师都、魏刀儿、郭子和、李轨和我们七股割据势力。
西北战区和别的战区完全不同。
别的战区基本上是起义军为主,但西北战区除了魏刀儿,全是隋帝国的军官造反。
级别最低的也是个县级的校尉,级别最高的当然是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李渊。
而且大家几乎都是在雁门之围后,纷纷反了杨广。
西北战区七股势力,由于紧挨着北方的东突厥。大家都不得不向始毕可汗称臣,请求东突厥支持。
而始毕可汗也雨露均沾,每股势力都支持,或多或少,主要是支持战马。
反正你们反隋,我始毕可汗都同意、都支持。
但是,天下乱不乱,中部说了算。
影响天下大势的关键是在中部战区。而中部战区也即将打响两场大战。
就在这半年时间里,中部战区成了农民起义军主力和隋军主力决战的主战场。
中部战区的起义军比较多,但势力最大的就两股,翟让——李密和卢明月。
卢明月早期遭到张须陀打击,发展得并不顺利。后来,张须陀实在太忙,也顾不上他。
卢明月便得到东山再起的机会,专挑隋帝国的软肋打,抢占各地粮仓,慢慢地积攒队伍。
到了今年,卢明月突然大爆发,手下人马已经发展到四十万人,声势极为浩大,成了兵力最大的一股势力。
卢明月也开始称王——无上王,意思就是他上面就没有王了,他是最大的王。
而瓦岗军的壮大和两件事有关。
一件是李密的加盟。
李密的出身比较显贵。他的父亲李宽是隋帝国的上柱国,被封为蒲山郡公。李密因此也在隋帝国中当官。
但他和杨玄感一样,早就看杨广不顺眼,便借病辞职,四处交友,心存异志。
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时,李密就变卖家产,拉了一支队伍加入杨玄感,做杨玄感的军事参谋。
但杨玄感起兵太早了一些。那时候,忠于杨广的名将不少。才几个月时间,杨玄感兵败被杀。
李密乘机逃脱,亡命天涯,辗转于各个势力之间,最后投奔了翟让。
翟让很器重李密,授权李密发展部队。
李密有很高的军事素养,瓦岗军在李密的训练下,战斗力有了大幅提升。
而且李密在当时的威望很高,很多人知道李密加入瓦岗军后,纷纷前来投靠。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王伯当、程咬金等人。
第二件事是攻取了荥阳。
荥阳城里面有一个超大粮仓。拿下荥阳后,翟让、李密两人高兴的不得了,纷纷摇人。
起义军的兄弟们,快来加入我们啊。我们这里有粮。
周边小股的起义军,闻讯纷纷加入瓦岗军,声势同样惊人。
这两股势力的壮大可把杨广吓坏了。别的战区他可以不管,中部战区他必须要管。
因为他人在洛阳,洛阳就在中部战区。这家门口有两只超级大鳄,能不慌吗。
杨广赶紧让张须陀、王世充两人调兵回来,分别对付翟让——李密和卢明月这两支起义军。
张须陀vs翟让——李密,王世充vs卢明月。双方马上进行了大决战。
不得不说,王世充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他在南阳一役,大败卢明月部,斩杀了无上王卢明月。明月掉进了沟渠。
但张须陀这边可就悲剧了。双方在荣阳决战,张须陀不敌瓦岗军。
本来,张须陀都已经杀出重围了,可以暂时败退,谋求日后卷土重来,再决高下。
可张须陀这个主帅很爱惜自己的手下,爱兵如子。
看到自己的爱将们深陷瓦岗军包围,不忍独自离去,再次杀回去,试图整军突围,结果被斩杀。
除了六个战区的割据势力,还有一支流动的魔军队,领导人是个恐怖的食人魔王——臭名远扬的朱粲。
之所以没办法将朱粲列入六大战区的势力,一个是他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另一个原因是他太恶心了。
朱粲原本是隋帝国的一名下级军官,后来当了逃兵,索性聚集隋军逃兵和流民数万人,自立为王,自称为迦楼罗王。
朱粲倒不是刻意反隋,他是纯粹就是到处去找“食物”,长年在各大势力的边界流窜,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朱粲的部队一半是隋军逃兵,一半是农民。按道理他也可以算隋军,也可以算起义军。
但无论是隋军还是起义军,都瞧不上朱粲,人人唾弃他。
因为朱粲的“食物”也包括人。朱粲发明了十八种吃人法。不但他自己吃,还强迫下属吃。
只要朱粲攻下的地方,寸草不生,只要能动的都吃。
不吃光人和动物,朱粲不走,实在吃不完的,就腌制成“人干”,带在路上吃。
以上就是目前尚存的二十二支割据势力,其中有十三支势力是农民起义军。七支是隋将造反。
他们之间有共同点,都受不了杨广;也有不同之处。
起义军是实在活不下,愤而起兵,而造反的隋将是野心勃勃,想要成就一番霸业。
乱世搏一搏,毛驴变马车。
张须陀的死讯传出,隋帝国上下震惊,各路起义军则是抚掌叫好,杀猪、杀牛庆祝。
因为,张须陀在镇压起义军的前期,的确是隋帝国的第一战将。
被张须陀击溃的起义军很多,比较有名的就是王薄、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裴长才、石子河、郭方预、秦君弘、左孝友等人。
在雁门之围前,基本上还是隋军压着起义军打。
但在雁门之围后,形势慢慢发生了变化,变成起义军压着隋军打,而且出现大量隋将反隋的现象。
从王薄打响反隋第一枪到现在,前后涌现了百余支起义军。
但是,很多起义军已被隋军所剿灭,其首领也被杀。
其中,比较有名的起义军领袖有向海明、高士达(被杨义臣所击杀),格谦、刘元进(被王世充所击杀),
母端儿、柴保昌(被李渊所击杀)、刘迦论(被屈突通所击杀)、操师乞(被刘子翊所击杀)。
杀不死的,终究会变得强大。
剩下的起义军通过大鱼吃小鱼,相互融合,最后形成十三股较大的势力。
而隋帝国这边,名将开始凋零。虽然镇压起义军的隋军将领不少。
但说得上名将的就四人,分别是王世充、张须陀、杨义臣、来整。
这四人对上各地起义军的大小战役,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胜率。
但如今,张须陀阵亡,杨义臣病逝,来整因被杨广猜忌,夺去兵权。
现在,杨广只剩下王世充一人可依赖。而王世充的表现确实是可圈可点,刚刚还弄死了兵力最多的卢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