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蒙古贵族中,忽必烈是个旗帜鲜明的改革派。
在政治体制上,他基本上采纳了刘秉忠、许衡等人的建议,逐步推行“汉法”,大量沿袭和改良宋、金的体制,实行了三权分立,对大蒙古国原有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他设立御史台,并全面加强御史的地位,负责“纠察百官善恶”,谏言“政治得失”。
又比如,他首创推行行省制,使得地方行政更加规范化和集中化。
在经济上,忽必烈发行纸币,推广棉花种植,鼓励商业发展,重视水利建设。
在用人上,忽必烈不拘一格。凡是有才华的人,忽必烈都给予重用,不问民族,不问出身。
比如,史天泽、刘秉忠、姚枢、卢世荣、赵璧、杨惟中、张德辉、窦默等汉人都是忽必烈时期的重臣。
其中,史天泽官居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手握军政大权,可谓是忽必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秉忠以布衣身份,长期陪伴在忽必烈身边,为他建造了上都和大都两座都城。他病逝后,忽必烈感其功,封为三公。这是元朝很多大丞相都没有过的待遇。
而负责帮助忽必烈理财的色目人权臣——阿合马,原本不过只是一个奴隶。
在军事上,忽必烈设立枢密院,负责全国军务。自铁木真以来,一直没有专门设置统领全军的机构。枢密院的设置,标志着蒙元军事制度的逐步完善。
忽必烈还大量组建汉军。就连他的侍卫亲军都是汉人为主。汉将董文炳、李伯佑等人都曾是忽必烈亲军的大首领。
总而言之,忽必烈坚持改革,笼络人心,取得北方汉人,特别是北方汉族大地主、大世候的广泛支持。
因此,他能打败阿里不哥,以及平定海都等人的叛乱。这也是后来忽必烈能够统一大江南北的关键。
1261年6月,南宋大将刘整因为是北方人的身份,在南宋朝廷中受到排挤,又遭到吕文德、俞兴的告状,担心被权相贾似道治罪,以泸州15郡30万户投降大元。
之后,刘整又向忽必烈献上攻宋之策。
本来,大元朝廷对攻宋一事分成两派,意见相左。
一派认为南宋奸相当权,排斥异己,任用庸才,赏罚失律,治军迂腐,应当发兵攻宋,统一中原。
另一派认为南宋依靠长江,采取坚守政策,难以攻灭,应当以蒙哥之死为鉴,不宜攻宋。
忽必烈对此也是十分犹豫,难以抉择。
但刘整率部投降并向他献策,给了忽必烈信心。
当下,忽必烈便让刘整训练水军,准备攻宋。
1268年,忽必烈令史天泽督军,派刘整、阿术率军攻打襄阳,时隔十年后再次攻宋。
1274年,襄阳守将吕文焕也降,并自请为攻宋急先锋。
忽必烈大喜,厚待吕文焕及其家族。
之后,在吕文焕派使者劝说下,很多南宋将领先后投降大元。从此,南宋再无翻盘机会。
1275年2月,吕文焕率大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南宋主力水军。
当年11月,伯颜、董文炳、阿剌罕分兵三路,剑指南宋都城——临安。
1276年初,元军刚进军至临安附近的皋亭山。
南宋太后——谢道清便带着三岁的宋恭帝不战而降,奉上传国玉玺。
之后,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持续抗元。
1278年4月,宋端宗病死。陆秀夫等人又改拥立幼主赵昺为帝。
然而,南宋的形势是每况愈下。
1278年,陆秀夫等人被迫退守广东崖山一带。
1279年初,张弘范在崖山海战中击溃南宋最后的力量。
绝望之下,陆秀夫抱着8岁的幼主赵昺投海而死。
同年,曾经让蒙军先锋大将汪德臣,蒙古皇帝蒙哥殒命城下的钓鱼城军民,也到英雄陌路的时候。
自1268年,元、宋再次开战起,川蜀之地中唯有钓鱼城坚守11年不倒。城头上始终挂着大宋的军旗。
历史上,有些不为人知的小城,却是侵略者的噩梦。十多年前,蒙哥的大军攻不下钓鱼城。现在,忽必烈的大军也不行。
当然,守将早已不是王坚,而是王立。
然而,钓鱼城军民的坚守,到了1279年,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此时,不单是川蜀,整个南宋朝廷仅剩此孤城!
围攻钓鱼城的元朝安西行省左丞——李德辉,不断将元军的捷报射入城中。
坚守孤城的王立屡次登高远眺,不见援军任何踪影,早已绝望。
忽必烈听闻钓鱼城依旧不能攻下,亲自下诏,派出使者向王立承诺。
若开城献降,不计旧仇,不追究城中一兵一卒责任,不屠杀城中一民。
王立见诏,泣之,当即开城献降。
在献降当天,城中二十四名南宋将领相约朝临安方向拜了拜,集体自刎。
当年,南宋亡。
至此,中原四国先后被蒙元所灭。
其中,西夏被灭亡于托雷监国时期,大金被灭亡于窝阔台执政时期,大理被灭亡于蒙哥执政时期,南宋被灭亡于忽必烈执政时期。
……
忽必烈还有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在帝位继承上,抛弃了蒙古的幼子守灶制和忽里勒台大会票选制,采用了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也就是说,除非是皇后所生长子有明显恶行,否则就默认为帝国的接班人。
为了避免争夺帝位而发生内战,忽必烈听从姚枢、张雄飞等汉臣的意见,早早就册立嫡长子真金为太子,定为储君。
可惜真金太子命不好,于四十三岁病逝,走在长寿的忽必烈前面。
真金太子共生有三个儿子。他死后,悲痛不已的忽必烈将真金的皇太子印玺,授给真金之三子——铁穆耳,并向众臣示意,百年之后,铁穆耳可以继承大统。
1294年,八十岁的忽必烈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当年,铁穆耳在大安阁接受诸王和百官的膜拜,成为大元的第二任皇帝,为元成宗。
铁穆耳只有一个儿子——德寿。
毫无疑问,德寿在1305年,被元成宗册立为太子。
但到了1306年,皇太子德寿突然病逝,且无子嗣。1307年一月,原本就患病的元成宗在悲痛中也病逝,没有指定接班人。
也就是说,大元帝国刚平稳过渡到第二任皇帝,随着太子、皇帝先后驾崩。帝位的继承问题又出现了大漏洞。
帝国内部立刻分成两派,准备各拥其主。
一派是以元成宗皇后卜鲁罕、左丞相阿忽台为主,准备拥立真金弟弟的儿子——阿难答为新君。
另一派以右丞相哈剌哈孙为主,准备拥立真金之孙——海山为新君。
双方各自调兵遣将,大打出手。
这是大元帝国第一次为了帝位而内斗。
最后,海山这边在内战中胜出,继承大统,成为大元帝国的第三任皇帝,为元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