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堂前痛骂
作者:完颜大贝勒   海陵天下最新章节     
    见人群开始慌乱,萧裕再次喊道:“有冤可向府衙提告,有苦可向国家申诉,聚众闹事者按律当徙三千里!打砸有司衙门者按律当诛!今天,一个都跑不了,逮捕后革去功名,发于披甲人为奴!”
    “啊?”所有聚众闹事的都没料到萧裕会如此强硬,这与他们之前预想的完全不同。
    原来就在乡试发榜的前夜,程艺和文洪将自己几十个善于言辞的弟子召集在了一处,并且按照计划在发榜之日聚众闹事,这样既可以找元功与萧裕的麻烦,又可以让那些落榜之人有发泄之处。按照以往的规矩看,无论是否有舞弊,朝廷都会严查,最差也会给萧裕扣上一顶渎职的罪名。
    按照他们的逻辑,国家开科取士,重文偃武,定会像南诏国那般尊重文人,不会对闹事之人进行发难。但可惜的是他们所面对的是元功与萧裕,这种错误的估计形势,绝对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时间回到眼前,仇英一边挣扎着,一边高喊道:“大家莫慌!我等文人学子,士可杀不可辱!何足惧哉!”
    萧裕嘻嘻一笑,从身边卫兵处要来一支硬弩,对着仇英脚下便是一箭。
    “嗷!”那箭头不偏不倚正好射穿仇英的脚面,顿时血流如注,让其发出惨叫来。
    “你......你竟敢如此侮辱文人!猪狗不如!”仇英破口大骂道。
    萧裕哧哧一笑,随即又要来了第二支弩箭,说道:“我也是文人出身,不习弓弩,所以射偏了,本来是打算射你头部的,别着急,我再射一支就是了。”
    此言一出,顿时吓的仇英脸色惨白,无关生死都是小事,可萧裕此时的弩箭已经瞄准了仇英的脑袋。
    仇英若有文人的骨气,萧裕或许就真的放他一马了,但关键时候他却现出了原形。电光火石之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不住的求饶道:“萧大人息怒,息怒!我......我确实受奸人挑唆,实非本意,大人请明察。 ”
    “哈!”萧裕不屑的说道:“还士可杀不可辱呢,你还真好意思喊出来,来人啊!将其收监! ”
    仇英的态度转变让那些闹事的人瞬间无所适从,呆呆的愣在了当场。
    萧裕用马鞭指向众人道:“想发配边疆的,免受皮肉之苦的站到左边去!想要自首立功,供出指使者的站到右边去,凡是举报积极的则可免去任何处罚。还有第三种人,那就是所谓舍生取义之人呢,站在中间别动就是了。”
    话音未落,这几百人的队伍竟没有半分犹豫全都跳到了路的右边,唯恐慢上一点被当场射杀。
    萧裕无奈的摇摇头,心道:“文人,哼,这样没骨气的文人要是掌权了,这个国家还能活多久。”
    他随即让人给每位学子都发了纸,轮流到一旁的文庙台阶处书写检举书,一会功夫便收上一尺多厚来。
    “程艺、文洪,两位大儒啊,拎不清门路,这才是真正的书呆子。”萧裕看完那些检举书后,摇头不止。
    很快,摩州府便出了逮捕文书,将两位旷世大儒抓了回去。
    公堂之上,萧裕坐在侧面的案台后,悠闲自得的喝着茶水,而那二人则冷汗连连的站在大堂中间。
    新任知府叫曹威,是个无根无基的白丁出身,白丁最大的好处便是不畏强权,到了中京地界,只要能讨好元功,就意味着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所以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拜访元功,还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如何的懂得感恩戴德,誓死追随岐王步伐。
    “程艺!文洪!你二人可知罪吗!”曹威一摔惊堂木,吼道。
    程艺睨视一眼曹威道:“我们二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你们自己看!”曹威将那一厚摞的检举书摔倒在了二人眼前,继续吼道:“足足四百一十六人都说是受到你们指示,既不让他们参加乡试,又怂恿他们去烧砸文庙、贡院,此等罪大恶极之事,竟还敢说自己为人师表?你们所学的圣贤就是这样教你们做师表的吗?”
    程艺被曹威的一顿抢白说的是哑口无言,但文洪却毫不在乎的说道:“曹大人,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此乃以君子气节不能以富贵贫贱暴力而易位。读书人要是没有了书生的正气和雅气,这个社会俗气与匪气就会甚嚣尘上。比如这位堂上的萧大人,为了一己私利与谷北相勾结,泄漏考题,此乃俗气!大庭广众之下逮捕有诉求的学子便是匪气,如果我们读书人少了与之抗争的气节,那我们岂不妄称是圣贤子弟吗!”
    曹威一怔,没想到文洪竟如此伶牙俐齿,不由得看向萧裕。
    萧裕点了点头,放下茶杯后,凝视着二人,片刻后说道:“既然文大儒和在下吊书袋,那在下不应岂不是丢了我们府衙的脸?
    儒有五德‘仁、义、礼、智、信’仁为首,义次之。
    《孟子·离娄上》称:“义,人之正路也。”
    《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
    义为正途,人可不智,不可不义也。
    何以谓之“义”《管子·卷一·牧民第一》有云“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孟子告子上》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见利忘义,不可为也。吾非圣贤,亦欲习圣人之教凡事不问对错,但问良心道义而已。
    是非曲直不可折!如此,故有“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此其三也。
    有此三者,方有“气节”二字。
    尔等为争文坛翘楚而相互勾结攻讦,视国家大考于不顾,此乃不义!
    学生十几年苦读却因这等争斗,被你们逼的不敢应试,视为不仁。
    当着百姓之面摧毁孔庙牌坊,砸损圣人仙像,此乃不礼!
    父母培养孩子读书,却不能如愿,那这些读书的孩子便是不孝!
    敢公开造谣、诋毁朝廷命官,即是不智!
    此生既做了个读书人,就要对得起“读书人”这三个字。一个人的学识可以不渊博,但是做一个“人”必须铁骨铮铮、是非分明,以道德修养为先。
    如此才能对得起读的那些书,对得起圣人的流传千年的智慧,而不是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