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裴行俭平乱
作者:尧天舜日   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阿史德氏和温博奉职两部叛乱,高宗李治命萧嗣业、苑大智、李景嘉统兵出征。
    萧嗣业领兵在沙漠边上安营扎寨。他以前打了不少胜仗,傲骄轻敌。
    这天阴天,下午凄凄沥沥下起了冷雨,寒冷的北风刮着,气温继续降低,下雨变成了漫天雪花纷纷扬扬。
    往营寨外望去,阴沉的天空下面,不见一个人影。兵士们拥挤地躲在帐篷里不愿意出来活动。
    营门紧闭,萧嗣业晚上放心大胆地摆设酒宴,丝毫不加防备。
    他和将领们猜拳行令,频频举杯吃酒。
    他没有料到突厥军队在这样的天气里,全体出动,前来偷袭唐军兵营。
    忽然听到营帐外一片喊杀声,原来突厥兵已突袭杀进营内。
    萧嗣业觉得暗黑的夜晚情况不明,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
    他把酒杯一扔,窜出营帐,骑上拴在帐棚外的战马,自顾自命先自安逃走了。
    唐军兵众没了首领组织抵抗,军营大乱。逃跑的的、被杀死的不计其数。
    苑大智、李景嘉没有像萧嗣业那样不顾兵士顾自逃走,他俩呐喊着组织属下兵士抵抗,领着兵士断后,一边打一边走,得以骑马奔回都护府。
    李治接到唐军战败报告,下诏严厉追责。把萧嗣业撤职流放桂州,免去苑大智、李景嘉官职。
    李治急令裴行俭为行军大总管,与丰州都督程务挺、幽州都督李文暕,总兵力三十多万,杀奔北方。
    到了朔州,裴行俭对部将说:
    “抚慰兵士贵在真诚,战胜敌人得使用诈谋。前时萧嗣业有勇无谋,所以导致失败,我们怎么可以重蹈覆辙呢?”
    裴行俭命令兵士做了三百辆假的运兵粮马车。
    每辆车上安排壮士五人各持短刀一支,弓箭一把蜷伏在车上。
    再在车上蒙上麻布,扮作一满车粮草。
    马车边上安排瘦弱衰老的兵士护卫着,慢慢地往前走。
    另外挑选精锐兵士六千名,埋伏在地势险要的路旁,接应假粮车内兵士作战。
    突厥侦察骑兵,站到高处遥望,见有粮草车到来,飞报突厥头领。
    突厥头目领兵跑马前来,展开粮车攻夺。
    唐军老弱兵士丢弃粮车,一哄而散地逃走,任突厥骑兵抢走了粮车。
    突厥敌兵得到五百辆粮车大喜,赶着这些马车到有草有水的地方,解下马鞍放马饮马,打算从马车中取粮。
    没想到唐军壮士从马车的“粮草垛子”里,突然呐喊着一齐杀出。
    唐军壮士一阵乱砍乱刺,杀死众多突厥骑兵。一时没被杀死的突厥兵,惊慌地逃走。
    突厥骑兵在逃走的路上,又被埋伏在路旁的唐军伏兵截住,几乎把他们杀光了。
    从那以后,唐军粮草车在路上往来行走,突厥兵不敢靠近。
    唐军到达单于府北,傍晚扎营,已挖好御敌战壕。
    裴行俭看了一眼天空,忙令兵士搬到地势高的山冈上。
    各位将领对裴行俭说:
    “士兵刚刚安顿下来休息,不能再挪地方了。”
    裴行俭说:
    “到了明天,你们就能明白咋回事了。快快挪移营帐吧。”
    将士们不敢违令怠慢,强忍着疲劳挪移了营寨。
    天色黑下来,这天晚上雷鸣闪电,瓢泼大雨突然到来。
    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天地之间一片水光闪亮,就像山崩地裂一般,无边大水倾泻下来。
    天刚放亮,兵士们睡醒走出营帐,往昨天打算扎营的那片平地一看,那里已是一片汪洋,用细长竹竿一测量,水深一丈。
    将士们对裴行俭的预先判断都惊服,将领们纷纷入帐问:
    “将军如何神算如此?”
    裴行俭笑着说:
    “从今后只管服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诸将默不做声退出。
    等到雨过天晴,裴行俭急令行军。
    到了黑山(今内蒙大青山),阿史那泥熟匐和温傅奉职两人,领着突厥骑兵来战。
    裴行俭令唐军坚守营寨不动。任突厥骑兵前来突击营寨,唐军只准守,不准攻。
    待敌人士气已挫败,裴行俭才传出一道军令:
    “全军出战!奋勇杀敌!”
    命陈务挺率军为左翼,李文暕为右翼,裴行俭自领中军,打开营门冲锋。
    三股唐军包抄敌兵,好似一张天罗地网迅速罩起,把突厥军队罩住。
    激烈战斗中,温傅奉职中了箭,被唐军抓住。阿史那泥熟匐还想逃脱,裴行俭大喊:
    “战场上所有人都听着!
    活捉泥熟匐,赏一万金!
    杀死泥熟匐,赏一千金!
    无论我军及敌军,凡活捉杀死他的一律给赏!”
    突厥兵士奋力苦战,他们为杀不出包围圈,正在着急绝望,突然听到这样的军令,便掉转刀戈,立即把自己的首领阿史那泥熟匐一刀插死,提着他的首级,到唐军将帅面前请求投降。
    裴行俭言而有信,守着众将士发给来献泥熟匐首级的几位敌兵一千金。
    然后裴行俭令突厥降兵为向导,领唐军直捣突厥大本营。
    阿史那温傅领军留守大本营,听说泥熟匐全军覆没 ,吓得魂飞胆丧、骑上马飞也似地逃进了狼山。
    裴行俭得胜回朝以后,到了开耀六年,阿史那温傅又收拢逃散突厥兵,整备兵器铠甲,迎立颉利侄子阿史那伏念为可汗,再次进犯原州、庆州。
    永隆二年(680年)裴行俭再次奉命统率各路军队前往平叛。
    唐军先驻扎在陉口,派遣间谍展开离间活动。
    派人劝说阿史那伏念,使他跟阿史德温傅相互猜疑。
    经过反复策反动员,阿史那伏念害怕了。秘密送来投降书。
    阿史那伏念当面对裴行俭说:
    “裴将军,我真心愿意归降。”
    裴行俭说:
    “欢迎你投降。请你把阿史那温傅捆绑了送来,我就相信你。”
    这事商量好了,裴行俭保守秘密,他的属下都不知道。
    他只是把阿史那伏念愿意投降的事写了奏章,用密封奏章的方式告诉了李治。
    几天之后,哨兵们惊恐地向裴行俭报告:
    “裴将军!突厥大军突然杀过来了!
    北面尘土冲天,黄尘滚滚向南而来,必有千军万马。
    我军如何应对?”
    装行俭说:
    “这是阿史那伏念率领他的军队押着阿史那温傅前来投降。应该没有别的情况。
    不过接受突厥大军投降,得防备诈降风险。”
    裴行俭令唐军严阵以待,做好了开战厮杀准备。同时派出一名使者,前去迎接,打探虚实。
    使者回报裴行俭:
    “将军!现已问明,突厥大军是前来归降唐军。”
    突厥军队投降后,反叛的突厥残余被消除。高宗李治十分高兴,派户部尚书崔知悌慰劳部队。
    裴行俭入朝廷献俘,当面请求李治:
    “陛下,突厥首领伏念犹豫不决时,我已答应他愿意投降就不杀他。请求皇上赦免伏念死罪。”
    李治说:
    “念他主动降顺,避免了我军同他兵众厮杀互有死伤,朕准允免他死罪。”
    侍中裴炎嫉妒裴行俭不战而胜的功劳,对李治说:
    “伏念是被程务挺、张虔勖威胁追赶,又遭到沙漠北回纥的逼迫,没有办法才投降的。
    他不是真心投降,不如斩首以决后患。”
    高宗李治被他煽惑,他也被突厥部落的屡次反叛吓怕了,竟下令将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温傅,一起斩首。
    李治因裴炎这样说,认为这次清除突厥反叛是程务挺的功劳,裴行俭的功劳不记载,只封裴行俭为闻喜公。
    裴行俭退朝后叹息一声说:
    “西晋的王浑妒忌王浚平定吴国的功劳,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这种嫉妒心很可耻。
    只怕朝廷杀掉归降的人,外人从此望风生畏,再也没有人归降了!”
    于是借口生病不再露面。
    高宗李治因为突厥告平,又因太子妃生了个男孩,给他起名重照。两喜交集,又改年号为“永淳”。
    过了一个月,682年四月,十姓突厥的车薄叛乱,李治又任命裴行俭为行军大总管,让他领兵再出征。
    还未出发,裴行俭于四月二十八日在长安延寿里家中得病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高宗李治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献”。
    李治又令皇太子挑选一名六品京官帮助管理他的家事,直到裴行俭子孙长大成人,能够自立为止。
    十月,裴行俭葬于他的故乡闻喜县东良原。
    裴行俭是山西闻喜人,少年学书法,草书隶书尤其有名。
    他长大了学习排兵布阵,精通阴阳历术。每战往往事先知道胜负,并且善于观察人。
    当时华阴人王勃、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全因诗词文才出众,名扬天下。
    李敬玄特别器重这些文人墨客,领他们和裴行俭相互认识。
    裴行俭悄悄对李敬玄说:
    “读书人应当有器量见识涵养,然后才是文才。
    王勃虽然有才华,有些轻浮外露,怎么能安享富贵官禄?
    我担心他不一定善终。杨炯较为沉稳,能够让他命长,应该不会有灾祸。”
    李敬玄听了不信。
    后来王勃渡海,受了惊吓,掉水里淹死了。
    卢照邻得了缠身的怪病,折磨得不想活了,跳进颖水河淹死了。
    骆宾王当了徐敬业的府僚,到徐敬业败死,骆宾王也失踪了。
    只有杨炯任盈川县令,安然老死。他们都被裴行俭说中了。
    裴行俭善于识人,他提拔栽培的副将,都成为大唐名将。
    攻破阿史那都支时,缴获一个珍贵的玛瑙盘,有两尺宽,看上去荧光闪亮。
    裴行俭吩咐拿出来给将士们看,军中小吏捧着玛瑙盘上台阶,不小心绊倒,把玛瑙盘打碎了。
    那军吏个吓得面如土色,心胆破裂一般,一边放声哭一边不停地给裴行俭磕头。
    裴行俭笑着说:
    “你又不是故意跌碎,何必如此恐慌呢?我不会责怪你的。”
    每次打了胜仗回朝,裴行俭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
    将士们敬佩裴行俭,裴行俭病死的噩耗传到军营,将士们很哀伤,军营里哭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