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皇庄人手不足,宋应星兄弟
作者:秋名山虫子   史上最贪崇祯最新章节     
    但想到当下面临的困难,高宇顺又结巴起来…

    这几年高宇顺一直在跑皇庄,从京畿到顺天再到蓟州再到山东再到山西、台湾,整个人皮肤都晒成了古铜色,哪里还有半分身为太监该有的阴柔…

    这会儿朱由检又安排他去河南组建新的皇庄,高宇顺虽然知道事关重大,但他手下真的没有多余的人手可用了…

    “只是…皇爷,这几年皇庄扩张速度太快,单单是往台湾那边增派人手,就已经将蓟州,北直隶地区的人手抽调的差不多了,奴婢这里还要顾着山西,山东,蓟州,顺天,去河南的话…奴婢手里实在是无人可用了…”

    朱由检听着高宇顺叫苦,思虑了一下说道:

    “这几年皇庄扩张的速度的确比较快,人手紧张也在情理之中。这样吧,你把这几年军中因作战伤残退下来的军官都收拢一下,进行培训,然后合格的都派出去填补空缺。”

    李信闻言点点头赞同道:

    “用外面人还不如用自己人,这些将士皆是忠心可靠之辈,用起来咱也放心,还能解决士卒退役后的生计问题,陛下此举大善!”

    高宇顺听完脸又苦了起来。那些退下来的军士,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骄兵悍卒,大多不识字不说,还都已经过了学习的年纪,教起来困难重重…

    抱着有人用总比无人可用强,高宇顺勉强道:

    “是,皇爷。奴婢会尽快安排好人手,赶去河南…”

    朱由检大手一挥:

    “此事宜早不宜迟,现在就去吧!”

    高宇顺:“…”

    …

    就在高宇顺黑着脸离开的前后脚功夫,内侍匆匆来报:

    “皇爷…大学士宋应星求见…”

    朱由检闻言顿时来了兴趣。这个宋应星可是个传奇人物,科考连挂六次,好不容易考上了又特别不喜欢做官,但他的名气在中国历史上却大到没边。但凡懂点历史的就没不知道他的,典型的科学狂人一个…

    如今他的《天工开物》虽然还没有刊印成书,但其中的很多篇幅已经被当作了皇庄学院的教材在使用了…

    “宣…”

    “是,皇爷…”

    内侍闻声退下,很快便引着宋应星进了养心殿。

    “臣宋应星,拜见陛下,吾皇圣躬金安…”

    “宋卿平身,不知大学士今日来寻朕有何要事?”

    见礼完毕,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问道。宋应星也是直来直去的回答:

    “回陛下,您让臣用草木灰和蚂蚁窝为材料研制水泥配方的方法…失败了…”

    朱由检:“…”

    朱由检闻言大为诧异,不应该啊…前世网络上阿三哥经常这么干,那都是一套一套的,水泥怎么会研制失败呢?

    “宋阁老,具体什么情况,给朕说说…”

    宋应星躬身领命,徐徐解释起来。

    “陛下,臣收集了各种蚂蚁窝,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所有的蚂蚁窝中,只有白蚁窝可行。老臣带人将其全部打碎后混合,加入少量沙土捏成块,混合物会逐渐变硬,经过煅烧后硬度会大大增加…”

    朱由检听的有些疑惑…

    “这不是成功了吗?怎么说失败了?”

    宋应星道:

    “陛下,问题就出现在这里,首先,想要制作这种水泥材料,就必须要大量的养殖白蚁,而白蚁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大规模养殖会酿成灾祸…”

    “其次,这种水泥材料需要高温煅烧硬度才会增加,用来建房来可以,用作铺路,可行性不大…”

    “第三,制作成本太高,这等材料铺路还不如用砖石铺路来的实在…”

    “第四,硬度不够…”

    “因此,综合来看,臣以为这种水泥制作之法完全不适宜筑路所用…”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朱由检听着宋应星直言不讳的爆出蚁窝制作水泥的种种缺陷,心中一阵的失落。心道,这个宋应星,说话就不能婉转一些吗,太打击人了…

    “罢了,既然不实用,那就算了吧。筑路的材料这一块,你再研究研究…”

    朱由检话还没说完,宋应星又一脸兴奋的抢着说道:

    “陛下,虽然您那个配方不行,但是臣在古籍中找到了秦人的筑路材料,再加上您给出的思路,臣稍作改良之后,总结出了新的水泥配方…”

    “新的配方以黏土、废弃的砖块、生石灰、陶瓷碎片以及矿渣、炼铁炉里的废渣、炉渣灰等为材料,将其洗净、烘干,碾碎磨细成粉末状,然后按比例加入草木灰和沙石用水混合搅拌成泥状,便可以制作成水泥…”

    “臣实验过了,这种水泥制作方法的优点是,它自然风干后会自动变硬,且耐腐蚀性能好,不需要烧制,在高温养护下强度会慢慢增加,且成本低,硬度高,承载能力强…”

    “但缺点是早期强度低,养护时间需要超过二十天,要2至3个月才能达到标准强度,而且不能在下雨天施工…”

    朱由检闻言大喜,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做出来水泥就行…不过话说回来,这草木灰,听说这可是神赐之物啊…

    “宋卿家大才,哈哈…赏!重重的赏!来人,赏宋卿家白银一百两!”

    “对了,听说宋阁老与你之兄长宋应升形影不离,这样吧,就让其入内廷任职,在朕近听用,如何?”

    众人:“…”

    场中众人闻言纷纷想要以手掩面,一百两…太特么丢人了…

    宋应星反倒是开心的紧,他家境颇丰,不然也不可能搞的起科研,一百两和一千两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他在意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而且,他又可以和哥哥在一起了…

    (宋应升字元孔,奉新北乡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

    自幼颖异绝伦,又兼力学勤苦,故得博极群书,淹贯经史,诸子百家之学以及地理、方言、山农播种之书,原原本本,洞彻无遗。

    明万历四十三年,江西全省一万多名乡试考生中,宋应星排名第三,其弟宋应升排名第六,人称“奉新二宋”。

    之后的十五年中,两兄弟形影不离,屡试不中,从此兄弟二人绝意科举。。

    崇祯四年,迫于生计,宋应升被选授浙江桐乡县令,五年,辞官回家守制丁忧。

    崇祯八年改任广东肇庆府恩平县令,于当地扞御寇盗,赈济灾民,修缮城池,兴修学校,修葺廨宇,将恩平治理的井井有条,崇祯九年编纂成《恩平县志》,为恩平县百年来第一部县志。

    崇祯十年,因功被诰封文林郎。

    崇祯十二年,擢升广东高凉府同知,任职期间,身无俗言,政无纰漏,着廉干声。

    崇祯十六年,擢升广州知府。《奉新府志》记载:“广州故羶地,升独以廉着,邑墨吏望风解绶。所至多惠政,有乃祖庄靖风。”

    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宋应升惊闻国变,把妻儿首饰悉数捐出以助军饷。

    次年,宋应升辞官归奉新,觉得自己是个亡国之臣,无脸见人,于是“足迹不入城市”。

    之后宋应升又与几位好友相约跳崖,奈何被好友放了鸽子…

    此后几天,宋应升早晚跪在祖宗牌位前自言自语,最终,不愿做亡国奴的宋应升服毒自尽,享年68岁。其后世子嗣,皆不于清代科举入士。

    宋应升家族虽没有显赫功绩,但单论死忠大明这一块儿,不得不说,他家做的比官抚极家要更决绝一些…)

    “谢陛下…臣一定继续努力,为陛下研制出更加完备的水泥配方!”

    朱由检对宋应星的表现非常满意,不自觉的就笑了起来。

    “好好好!朕得爱卿一人,可抵十万军啊!今后百姓再也不用住茅草房了…

    “嗯,对了…圣人云,想要富先修路,有了这个廉价的水泥,朕的筑路计划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懵逼的众人:哪个圣人说的?富和修路有什么关系?

    黑脸的侯恂:修路?那特么不是又要动用储备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