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以为,我大宋应当把驱除鞑虏打败蒙元定为一项国策。”
“陛下圣明,臣等复议。”朝臣们纷纷回应着赵昺的讲话。
“自端平入洛,宋蒙之战爆发到现在整整四十四年了,我大宋屡战屡败,一败再败,一退再退,如今更是退到这海岛之上。此时,我等已经再无退路可言。”
“就算再退我等还能去哪里?”
“朕也不打算再退了,自今日起,大宋只有战死的皇帝,绝无开门投降的皇帝。”
“只要朕还在,只要有众位卿家,有数万将士在,有无数支持我们的百姓在,朕相信,我大宋终有一日可以干净、彻底地消灭鞑子!”
朝堂之上,大殿之中的赵昺慷慨激昂,声音洪亮,越激动不已。
能工巧匠修建的大殿,利用回音原理,赵昺的声音从殿内传到殿外。
一边是慷慨陈词的赵昺,一边是静静聆听的百官。
官员们不时地微微点头认可着,倘若不是朝会礼仪,恐怕早就交头接耳起来。
“我等同心同德,军民团结,大宋才能实现中兴。失去的故土才能收复,被压迫的同胞才能得以解救!超越汉唐、振兴华夏的宏图霸业才能实现!”
“陛下圣明!臣等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身边,以中兴大宋,恢复故土,解救黎民为己任。”
群臣面向赵昺再次拜道。
赵昺再牛逼,一个人能干啥?牛逼的还能一个人能跑到元大都把忽必烈掐死不成。
所以,必须依靠朝臣,依靠琼州军民,以后还要依靠全天下的百姓。
这便是一来到琼州,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掏空国库也要把百姓安置好的原因。
“启奏陛下,您刚才所说的超越汉唐,着实振奋人心,老臣愿追随陛下左右以尽微薄之力。”陆秀夫出班奏道。
此时的陆秀夫(1235—1279)已经四十四岁了,在这个时代也算是“老人”了。
赵昺看了看这位百官之首,当朝宰相陆秀夫,感叹道,就是眼前这个老家伙在两个月之后就要背着自己跳海了。
朕是不会让你得逞的。
赵昺莫名的一阵心酸,果然此时能留下来的都是忠臣啊。
“启奏陛下,我大宋立国三百一十九年,屡遭强敌入侵,一次又一次割地赔款。每每想到此事,臣肝肠寸断。”
“臣当初身在东南,幸得陛下不弃,千里之外接应臣回归。臣无以为报,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文天祥弯腰鞠躬,久久不起。
“启奏陛下,臣粗人一个,不会说话,但臣知道,没有陛下救援,臣早已死于鞑子之手。从今往后,陛下怎么说,臣就怎么做。”陈吊眼也出来说着。
“好了,都平身吧,客套话就不用多说了。朕早言在先,卿等不负朕,朕绝不负卿等。”
“啰嗦半天,也谈谈正事吧。兴王,蒙元情况如何?”
“回陛下,目前得到情报吕文焕如丧家之犬一般携带大量金银珠宝,求助于元将张弘范,以求自保。”
赵昺微微点头,示意赵与珞继续说下去。
“月初消息传到大都,虏酋忽必烈勃然大怒,据说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以应对元庭南下失败的后果。”
“据传,忽必烈打算征调湖广、福建驻军,甚至传闻打算征调云南、贵州、四川兵马,预计十余万大军,意图彻底灭亡我朝。”赵与珞把蒙元朝廷的新动作介绍了一番。
“什么!十万大军?这可如何是好啊?不如逃往南洋吧?”赵昺慌慌张张地说道。
“不可!”张世杰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站出来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陆秀夫、文天祥等人也出来反对。
“哈哈,朕开个玩笑呢,卿等不要当真哈。”
众臣一阵鄙视,堂堂天子,朝堂之上,君无戏言啊,怎能如此随性。
“陛下,君无戏言,请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行事。”陆秀夫站出来劝告着。
“啊,朕着实有些孟浪了,卿等勿怪哈。”
这皇帝真不是人干的事,天天必须端着架子。连开个玩笑都不行,一旦说错话一大波大臣立刻出来规劝,而且人家可是饱读诗书的,你还说不过人家。
“文相公,你执掌枢密院。十万大军来势汹汹,你怎么看?”赵昺问道。
“回陛下,十万大军,需要的战船不在少数,臣估计至少需要一千余艘,这还不包括补给船。”
“若好,加上粮草辎重,至少需要两千多艘船。敢问陛下,蒙元一次性能征调数量如此庞大的战船?”文天祥分析之余也提出来自己地疑惑。
“兴王,你觉得蒙元情况如何?”
“回陛下,据臣了解的情况,倘若蒙元想要一次性集结数量如此庞大的战船那是绝无可能的。但倘若泉州蒲寿庚那狗贼出手的话,那就很有可能了。”兴王赵与珞回答道。
“陛下,兴王所言极是。狗贼蒲寿庚海贸世家,船舶无数。臣以为倘若此贼出手相助的话,蒙元绝对能凑齐两千余条船只。臣以为我朝不可不防啊。”枢密副使张世杰说道。
“确是如此,此贼亦商亦盗,如今又穿上鞑子的官袍,此次蒙元兴兵必定寻求狗贼的帮助。”
“此贼船只不在少数啊,倘若集结在广州附近,必当是我朝一大祸患啊。”
事关重大,众人终于忍不住开始七嘴八舌小声议论着。
“邹尚书,你意如何?”赵昺看了看已经升任兵部尚书的邹沨问道。
宋朝的兵部尚书实际上没啥权力,平时的兵部也就设一名“判尚书省兵部事”即可。(判,就是临时的意思。)
宋朝的官职相当混乱,这又分为宋神宗元丰改制前后两个阶段。
改制之前,比如二麻子任兵部尚书,那么这个兵部尚书既可以是“职事官”,又可以是“本官”。
所谓的“职事官”,又叫做“差遣”,这种的是实打实的职务,也就是说二麻子是实打实的兵部尚书。
(差遣的汉语意思就是分派去外面工作。)
所谓的“本官”,又称“寄禄官”。
寄禄官有两层意思,发工资和定品级。
就是说二麻子被官封兵部尚书,其实他这个“兵部尚书”只是他发工资的级别标准,也可以是一种荣誉。
事实上,二麻子跟兵部甚至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换句话说得可能更明白一点,
作为“本官”的兵部尚书可以是一大堆人。(按照兵部尚书的级别发工资,享受兵部尚书的官阶,等等。)
而作为真正实际上管事的“职事官”(又称“差遣”)的兵部尚书只能是一个人。
其实唐朝就出现了“差遣”制度,只不过宋朝更多一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赵匡胤的原因。
大宋立国,周边一堆睡不醒的。
太祖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以周边各国一个个被灭掉。
但是人家原来国家也有很多重要官员啊,总不能全部咔嚓了吧?
总得留下一些让天下人看看自己的德行吧?
这些人咋安排?
赵太祖总不能把自己的亲信统统撵走,腾出位子,让这些投降的各国官员占据大宋朝廷的高位吧?
于是乎,
就有了“实”官(职事官、差遣)和“虚”官(本官)的存在。
“实”官给自己人来当,
前面的“判尚书省兵部事”就是实打实的,有实权的“职事官”。
看起来高大上,吓人一大跳的“虚”官则给了这些各国投降的旧官员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