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欢迎来汉城
作者:咖啡就蒜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最新章节     
    李乐正搅和粥的手一顿,“林叔,阿文在你身边不挺好?”
    “要是好,我也不说什么了。”
    “怎么?”
    林振明叹口气,“去年动了手术之后,我就慢慢的把所有的生意和华埠的事情都交给阿泉处理了。”
    李乐点点头,等着下文。
    “阿泉有文化,有能力,脑子新,想法新,做事就和我们这些老人不太一样。”
    “他想把社团转型,转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商业机构,以及带有文化交流,更能在本地展现更多社会价值的团体。”
    “哈,这是大表哥说的?”
    林振明笑道,“对,按他的话说,进入新的时代之后,华人经济的几大支柱产业,餐饮业、传统手工业和低端商品贸易,受到了冲击,面临严峻形势。华人经济要想转向更高利润,更高层面的商业范围,首先是华人社团的功能必须转型。”咱们虽然在欧洲,在腐国,就有二十多万的华人,但依旧是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特殊群体。得不到主流社会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帮助和支持,因此才将目光投向华人社团。”
    “他们赚到了钱,就希望构建一个平台来开展各种工作,信息交流和互助互惠的一个平台,原来的社团,都是低端的,只代表某些人利益的组织,人不行,做事也不行,只能做一些低端服务业甚至是不合法的产业,根本谈不上维护华人的利益,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
    “现在,第二代第三代已开始进入律师、保险、医生、金融、教育,科技类企业,甚至政府部门。从事的行业,也从菜刀、剪刀、剃刀的三刀发展到工程师、医师、会计师的三师这种技术性或管理性工作,甚至还有向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三家发展的趋势。这就给转型提供了基础条件。”
    “再有,就是......”说了这么多平日里用不到新词儿,林振明缓了缓,李乐刚忙倒了杯白水递过去。
    “大表哥,说的对。”
    “我知道啊,还有就是国内给的意见,希望想把华人社团发展成为文化的传播站,人才的储备库,交流的联络站,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这排比句用的,跟做报告似的,一听就对味儿。”李乐笑道,“不能光说吧,得有支持吧。”
    “有,毕竟有港办,有湾办,还有个侨办不是?”
    “呵呵,这不挺好,不就代表着机会多了?阿文不也能......”
    林振明摇摇头,“阿文从小在我身边,做的都是些私下的事情,管的也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多少沾了点不那么正大光明。”
    “可,总得有人。”李乐斟酌着说道,“毕竟在这种地方,有些时候道理讲不通,就得......”
    “时代变了,法治社会啦,现在是谁和法治靠的近,谁就有话语权。”
    “那他们两人就不能?\"
    “一个槽里栓两头叫驴,哎.....”
    李乐想了想,“那港岛那边呢,不还有梁灿他们家。”
    “他们有他们的一摊,阿文去了能做什么?”
    “所以,您就想到了我?”李乐微笑道,“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到现在还只是个学生。”
    “不,我从阿灿那边打听了一点,倒是觉得看轻了。有个词,鸟随鸾凤,阿文的路,不应该拘在我一个退了休的半大老头身边。”
    “这个,您让我琢磨琢磨吧。”
    “好。来,尝尝这个马蹄糕,早些年陶陶居的做法。”林振明夹了一块,递到李乐的碗里。
    。。。。。。
    和林振明闲聊加听故事,李乐在文兴酒楼有坐了一会儿,见到了林宜泉。
    “听说你来,我这就从公司赶过来了。”
    “公司?你不是从哪个女的身边刚起床吧。”林振明瞥了眼儿子。
    “爸,我可没有,有我妈作证,一早我可是从家出来的,只不过昨晚回家晚了点,你们都睡了。”
    “赶紧收收心吧。我看这边也没什么好女孩,过几天我让你姑妈回陆丰、潮阳,或者在港岛,给你介绍个勤俭端庄,能持家的女孩,差不多,就赶紧给我结婚。”
    “这,早了点吧。”
    “成家立业,成家在前,有了家才有担当,才能把心沉下来做事。”
    “是。”林宜泉点点头,“那个,要不还是让我先在这儿自己找找,找不到您再让我姑妈出面?”
    “不准找鬼佬。”
    一旁李乐端着茶盅,眼皮子翻了翻,咂了咂嘴。
    “华人还是找华人,生个杂毛,能对的起祖宗?”
    “喝茶,林叔,喝茶,大表哥,呵呵。”李乐放下杯子,捏起茶壶,给两人倒上,心道,我这,以后,黑头发,不算杂毛吧。
    “爸,你这就老观念了,只要姓林,就出不去。”
    “强词夺理。”
    “嘿嘿。”
    “行了,你们俩聊吧,我去楼下看看,今天有喜宴,农场那边送来的乳猪不知道处理的干不干净。”林振明起身,林宜泉赶忙要扶。
    “不用,有阿文,我......算了,我自己不是不能走。”
    推开林宜泉,林振明出了房间。
    “怎么着?这么不受待见?”瞧见人下了楼,李乐笑问道。
    “老豆对蛾子,不都这样,你做的再好,也能挑出毛病来,习惯了就好。”林宜泉嘿嘿着,不以为意。
    “对了,阿灿给我说,他去金陵读书了?”
    “其实要是不求那么稳妥,他在燕大还是能留下的。不过,金陵那边也好,安静,气候风景也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嘿,我们家这是要出个大学问家啊。光宗耀祖哦。你瞧着,要是阿灿读了博士,他们梁家得开祠堂挂牌匾,我姑父在族里说话更硬气咯。”
    “不是有钱就硬气?”
    “哪有,再有钱,也不如进士及第,翰林,博士,那都是能挂牌匾的,有钱,顶多把名字写在捐款人的芳名录里,或者外廊的介绍里。”
    林宜泉喝了口茶,问李乐,“几时走,晚上我请客。”
    “明天一早的飞机。”
    “回燕京还是去红空,阿灿这几天在红空呢。”
    “不去红空,去汉城。”
    “汉城?旅游?”
    “去见个老狐狸,顺便端花盆。”
    “什么花盆,还得去那端?”林宜泉一个国外长大的,哪知道这个典故,李乐挑挑拣拣的给说了。
    “哈,我说,刚才你怎么眼神飘了呢。哎,对了,咨询你个事儿。”
    “你说。”
    “你说,我要是在燕京或者沪海,开一家餐厅怎么样?”
    “开餐厅?”李乐想了想,“你可想好,在国内开餐厅可不是在国外,在伦敦这种地方,中餐做成什么样,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国内,竞争太激烈了,菜品,服务,环境,地域口味,价格,上下游关系都得考虑到。天底下嘴头最刁,对吃饭最挑剔最敏感的人群,都在国内了,稍微有点不合适,可就砸了招牌,等着关门大吉。”
    “嗯,我明白。不过我们文兴和王朝餐饮,也不是没真功夫。从港岛到湾湾,从大马到泰兰德,从落山鸡到扭腰,高档正餐到一般早茶,十几年时间,开了几十家店,有这个信心的。”
    “有信心,你还来问我这个外行?”李乐一摊手。
    “燕京你是内行啊,选址、规模,环境,菜的口味什么的,你清楚哎。”
    “真要我说?”
    “你给参谋参谋。”
    “那行,不过我只是说我自己的理解啊。”
    “行。”
    “现在国内,最好的时机是高端餐厅,你得有品牌和噱头......”
    李乐说,林宜泉听,两人嘀嘀咕咕好半天,林宜泉笑道,“这样,要不,算你一份?”
    “算我干嘛?”
    “这不是大家一起发财么。”
    李乐瞧着林宜泉的眼神,不似作伪,拧着眉头想了想,才说道,“那不如先去沪海,你要是真准备开这种档次的餐厅,沪海比燕京合适,接受度更高。”
    “不过,我没时间和工夫参与,但我可以给你介绍个公司,和餐饮有业务联系,还有一个人。”
    “谁?”
    “你俩一个名字,都有泉,李泉,我大哥。”
    。。。。。。
    又一次回到希斯罗机场,大包小包的李乐身边,多了一个人,阿文,带着去沪海“考察市场”任务的计续文。
    “林叔也是,你才从利物浦回,这就又安排你出来,不辛苦?”
    “辛苦什么?一路坐着、躺着,不用开车,睡个觉就到地方。再说,汉城,还没去过的,看看也好。”
    阿文依旧是那张淡淡的,瞧不出情绪变化的脸,只不过眼神里,李乐分明能看到一丝隐藏起来的哀伤和不甘的情绪。
    昨晚上阿文来了之后的一顿酒席,李乐印证了察觉到的,一场关于权力交接转移过程中的谋划和算计,以及接班人甄选模型的实际应用。
    什么是家人,什么是自己人,什么外人,何为核心层,何为外层,这中间的交织转换,所谓的十几年的左右手,亲如父子在真正直系血缘以及传统面前的脆弱无力。
    林宜泉不一定不好,阿文也不一定坏,当两个人不分伯仲的时候,姓氏最终决定了一切。
    林振明告诉李乐的那句话,很有意思,一个槽里拴不住俩叫驴,驴顶多互踢互咬,可一山里两只势均力敌的公虎呢?两败俱伤还是同归于尽?
    所以,李乐被拉了进来。
    李乐不知道林振明是见到自己之后的瞬间盘恒临时起意,还是早有筹划,但还是佩服于林振明的当机立断,和心思的缜密。
    哪怕之后拉着阿文,交代到了国内,到沪海的一番嘱咐,看起来那么情真意切。
    可那种经历过真刀真枪,在生死大恐怖间走出来的决绝和狠厉,让桌边观摩的李乐学到不少。
    既给儿子上位,扫清了道路,又依靠着阿文和李乐这边有了进一步的联系,对阿文,也给了另外一条看起来还不错的路和方向,无论从道义还是从感情上,都让人说不出什么。
    啧啧啧,这一手玩儿的,也不知道林宜泉,学到,或是能学到几分。
    长舒口气,李乐一拍阿文的肩膀,“走吧,换登机牌去。”
    “嗯。”
    办理行李托运,换牌,出示证件的时候,李乐瞧见阿文的护照。
    “噫?你是红空的护照?”
    “一直是。”
    “那你在这儿。”
    “永居。”
    “没换bno?”李乐笑了笑。
    阿文摇摇头,“我知道我是谁。”
    萨卡迪卡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应该不是cccp培训出来的,一路十四小时的飞行,安安稳稳的到了汉城机场。
    还没落地的时候,就看到机场跑道那头,巨大的桑星标志,李乐仿佛已经闻到了一股子老狐狸的味道。
    飞机落地,刚走出大通道,李乐和阿文,就如曾老师当初来的时候一样,被地勤恭敬的给领走。
    两人空着手走出贵宾通道,瞧见一辆纯白色法拉利f50,就那么敞开着车门,趴在了门口。
    牛仔裤白色衬衫,扎起马尾的大小姐,笑盈盈的坐在车头。
    看到李乐,小跑过来,一个跃步,蹦跶到了李乐身上。
    李乐赶忙托住,笑着,“不怕有记者?”
    “不怕,有也撵走了。都看着呢。”
    “你这,不像你,太张扬了吧。”
    “管他呢,你来了,我高兴。”李富贞左看右看,“呀,这么黑?”
    “这叫健康的巧克力色。”
    “那,欢迎来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