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破砖烂瓦一个厂
作者:咖啡就蒜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最新章节     
    涨水之后的江边风有些大,看过了太多灯火璀璨的江,感觉千篇一律,倒不是如和任俊走过来的这一段原生江岸来的好看。

    “第一次来吧?”

    “也不算,神往久矣。”

    “什么感觉?早先有人说巴山蜀水凄凉地。”

    “那是心境,还有人说烟火参差家百万,波涛上下浪三千呢。反正感觉,转山转水转不出你我,一出城市,就入山林。一面静谧,一面喧嚣。”

    “那倒也是,这里好啊。”任俊一指对岸一片高耸的塔吊,“等等再看,聚拢来是灯火,推开来是人间。”

    “诶,大爷,你说的那个厂子到底是个啥情况?”

    任俊想了想,“话说。”

    “能快进不?”

    “就是厂子被坑了,然后停产、破产。”

    “那您还是细说吧。”

    听了任俊细说,李乐这才知道,为啥一个过去的县级小食品厂为啥让任俊拉下面子来找自己,这里面牵扯到整个合州官场面子的大问题。

    厂子是以前几十年前公私合营的产物,原本的东家把自己的糕点铺子上交,留下方子、技术、工人,去了国外。糕点铺改名变成了合州食品厂。

    因为解放前“三花”这个牌子就名声在外,还拿过什么巴拿马博览会,世博会,芝加哥食品博览会的几项食品类金奖,其实这些奖项和剑五茅那种吹嘘的国际金奖一个性质,报名交钱就有。

    可普通老百姓哪知道这东西,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着“三花”的名头,厂子活的还挺好,主要生产的就是桃片,果脯蜜饯,面包小糕点。

    市场经济大潮开启之后,厂子里的工人不甘于拿死工资,就开始陆续跑出去单干。一时间,整个合州,光生产桃片的小作坊,小品牌就不下三十多个。

    食品厂还是延续老一套,没有管理,没有品控,没有营销,加上国企的老毛病,效益自然一落千丈,眼瞅着要完蛋,这时候,招商局出现了。

    带来了一个人,说是原来糕点铺子东家的后代,现在是什么国际食品公司的老板,在东南雅,脚盆那边,生意做的很大。

    不忍心看到自己先辈创立的品牌就这么沉沦,愿意掏出两百万刀来注资,改进设备,改进工艺,出新品精品,然后卖到国外市场去。

    那时候还是96年,一个两百万刀的投资,比一个合州县全年的财政营收都多,再算算之后,这姓郑的外商描绘的一年最少一百万美刀的产值,县里众位头头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抓着“财神爷”签了合作协议。

    又签订协议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双方商定均由政府提供土地厂房、食品厂的现有资产入股,资金由姓郑的外商提供。

    等拿到了土地,被县里头头们尊称为“郑董”的这位,开始了极限操作。

    利用要新建厂房、大楼、生产基地的项目,采取招标不开标、开标后不退还投标保证金的办法,骗取投标单位投标保证金三百多万,然后又通过虚构贷款主体,土地抵押的方式,拿了几家银行贷款小一千万。

    敲锣打鼓弄了场旗帜招展的开工仪式之后,又骗了施工企业的工程款和材料款三百多万。

    结果被全县头头和全厂职工家属寄予厚望的“郑董”,一夜间消失不见。

    这下全都慌了神,报警,核查,找人,结果才发现这什么国际食品公司,就是个在红空花了三万块注册的皮包公司,而姓郑的,只不过是一个从粤西山区出来的,在鹏城打过两年螺丝的农民工。这人利用同样的手段,已经在滇省和川省陆续演了三出戏,一共骗了三千多万,而人,已经去了国外潇洒快活。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合州,就带着这么个丢人的事迹,迎来了直辖。

    之后,上级来查,中间几个收了好处的头头,行长,全都被下了大牢。没收的,也因为失察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提前退休的退休,撤职的撤职。

    可这损失是实实在在的,食品厂是彻底没了活路。

    “就这么,被骗了?”李乐听完,感慨道。

    “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这年头,要说那些干部里,聪明人多,可傻子也不少,但是能凑到一窝的,少见。”

    “嘿嘿,看出来的,也被好处嘟了嘴。”

    “诶。”

    李乐笑了笑,“不过,这事就算难看,丢人,可和您有啥关系?您这才来几天?”

    任俊想了想,“这个,一是面子,上面做决定的被换了,可底下的干部还在,被人在身后指指点点,总是丢人吧。”

    “二一个,就是精气神,一场骗局,搞得整个区,从百姓到干部,都没了进取心,胆小怕事,束手束脚,之后怎么谈建设谈发展?死气沉沉混日子,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了主流思想,那就完蛋了。我总不能从上到下全部都换一遍吧。”

    李乐嘀咕一句,“也不是,不行,呵呵。”

    任俊眼皮夹了李乐一眼,“所以要有个动作,来提振一下心气儿,士气。”

    “再有,就是......”任俊抓着江边护栏,用力的攥了攥,说道,“我上任的第二个月,食品厂原来的厂长,一个干斤斤,瘦离壳滴老头,就来找我。说是厂子倒了,他有责任。现在留下的人里,年轻的,还能去打工,干点小买卖,自谋职业,怎么都饿不死,可退休的百十号人,一个月只能靠着出租厂房仓库办公楼,还完外债之后,拿到167块钱的生活费过活。生病没得看,吃饭都成问题,心里有愧。”

    “我以为他是想找我要点钱,就敷衍两句,想着不行从哪里挤点钱出来。”

    “结果呢?”

    “第二天,厂子里的人去找他,发现人走了。”

    “嘶~~~~”李乐皱了皱眉,“不早不晚,非得在您任上,这是有人?”

    “不知道,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是那个厂长把希望放在我身上了。”

    “哎,你这也太......”

    “管他呢,还能不做事儿了?”任俊看了看李乐,“怎么样,给大爷帮个忙?食品行业里,我就认识你这么个关系,名气够大。”

    “您在这儿抓壮丁呢?这么大的渝城,食品企业多的是,再不行,还有其他行业呢不是?”

    “抓不抓的,就你了,再去找门路,找其他公司,不如在手边上的。”

    李乐撇撇嘴,望着护栏下的江水,琢磨着。

    任俊瞧见,也不急,掏出根烟来点上,等着。

    “大爷。”李乐叹口气道。

    “你说。”

    “具体是是个什么情况,说啥都不如现场看一眼。”

    “也是,做生意的,不能强买强卖。”

    “噫~~~~~”

    “啥时候?”

    “明天我和老师去万州,大后天就回燕京了。”

    “那就先别走,拐个弯去合州一趟,看看坚守三十六年的钓鱼城,看看汉人雄壮的悲歌,看看气吞山河的绝望,如何在石头山的汗帐里长出苔藓。”

    “嗯,我去找老师说说。”

    。。。。。。

    论证会结束,各方对未来十年的城市发展规划,都各自提了修改意见,之后的万州两日,倒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游览。

    而李乐和惠庆,则在一辆车的接驳下,悄悄去向西南,去了合州,不过车里,还多了一位,一直黏着惠庆,狗皮膏药一样的叶明珠。

    “你们不地道啊,偷偷去好地方,不叫上我?”

    “不叫,你不也跟上车?”

    “这能一样?要来的和送来的。”

    “那你还来?”

    “干嘛不去。”

    惠庆懒得理这个“无赖”,眼睛一闭,养神。

    “诶,小李,你上次开会说的那个智慧城市,在城市管理上,有没有具体的一些.......”

    叶明珠又找上李乐,开始嘚吧嘚。

    “城市信息化管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应用,城市信息化管理,包括了电子政府、数字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节能建筑.....像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线上购物......”

    李乐没办法不理叶明珠,只好顺着开始瞎扯淡。叶明珠倒是没觉得,听完之后,拉着李乐,细说。

    一路上,就这么叽叽喳喳到了合州。

    同为大学老师出身的任俊,和惠庆叶明珠两人沟通的挺顺畅,休整休整,吃了顿当地特色,便让自己的秘书,带着两位去逛钓鱼,自己则拉着李乐,来到了食品厂。

    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只有二十多亩的厂区,被几栋筒子楼,排房包围,进去之后,李乐感觉像是进了被遗弃的三线厂。

    水泥路上,都是下过雨后的青苔黑泥,路边墙角杂草丛生,几台锈迹斑斑的设备随意堆放在空地上。

    随处可见拉着的警戒线和写着“屋顶塌陷注意安全”的牌子,堆积如山的垃圾,厂房墙壁上随处可见的裂缝和斑驳的油漆,铁皮棚顶的滴水声和凌乱的电线,破烂的天花板和破碎的玻璃窗,让阳光透过来的光线显得格外凄美。

    曾经努力工作的场景,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和荒芜,一种弥漫的阴霾和压抑的气氛,让人不由生出想要逃离的冲动。

    一处月亮门后,还有看门的土狗,冲着来人叫嚷,李乐指了指,问跟来陪同的食品厂的留守人员,“这是什么地方?”

    “我们厂子当年想自救,弄了个饮料生产线,后来就生产了几批,没啥用,干不过人家,现在这是一家屠宰场在用,每天半夜来杀猪,早上拉走,白天就一个老头和这两条狗。”

    “我说一股子腥气呢。”

    转了一圈厂区,李乐就一个感觉,这厂子,已经死了。

    随着留守人,任俊和李乐又去了食品厂唯一还有点人气儿的地方,两栋连在一起的办公楼。

    一栋六层,一栋四层,进了楼就像进了七八十年代。白墙绿墙裙,水磨石地面,铁制栏杆木扶手,木门木窗长走廊,一股股潮气扑鼻。

    “厂子不大,这楼倒是气派。”

    “这也是那几年,厂子效益还好的时候,老厂长安排盖的,当时说是以后厂子不成了,还能靠这个收点租子过日子。现在看,倒是老厂长的话应验了。”

    “这一年租金能有多少?”李乐看了眼一扇门上挂着的,合州欣欣劳动服务公司的牌子。

    “两栋楼,加一起,一年,不到一百五十万。”

    “这么少?”

    “还能有多少?这就不错了,这还是撵走不少占了房子的老职工才有的。没物业,没养护,你上哪收高价去?”留守的看了眼任俊,即便知道这人是谁,可现在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还是苦笑道,“就这,一个月还得交十万块钱欠账的利息钱。”

    “欠账能有多少?”

    “一共八百七十三万。”任俊回了,又加上一句,“不算前几年那档子事儿。”

    “那个,当坏账处理了?”李乐问道。

    任俊笑笑,没回。李乐看这表情,就知道肯定是。

    穿过走廊,上了二楼,李乐闻到一股香甜气。又看到有几个大妈,抬着塑料食品箱,从一屋子出来,冷漠的看了李乐三人,点点头,又去了个隔壁的房间。

    “这是?”

    “厂子倒了,可手艺还在。前年老厂长卖了自家乡下的地,又借了点钱,在这儿办了个小作坊,生产点桃片,卖一卖。”

    “销路怎么样?”

    “现在整个合州卖这玩意儿的,不下三十家,还大都是原来厂子出去单干的。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也没什么能力精力跑市场,就逢年过节好卖点。”

    “瞧瞧去。”

    五分钟,转完这个小作坊,李乐手里捏着一盒八珍味的桃片,晃了晃。和任俊昨晚上给自己的一样,牛皮纸盒子,外面包了一层塑料薄膜,二十年前的审美包装,红红绿绿。印着大花,处处体现“廉价”两个字。

    别说和小蜜蜂那种经过曾老师把关的,这两年拿奖无数的专业设计包装,就连一些小私人作坊都不如,让人生不出一点购买欲。

    拆开了撕一片扔嘴里,除了比那天吃的甜味淡了点,倒是没多少明显的变化。

    “还是三花的牌子?”李乐问留守的人。

    “对啊,现在,也就这个牌子还能值点钱了。”

    “你们自己吃,觉得这味道咋样?”

    “比以前差多了,口感也黏,糊嘴,搁时间长了,就成一坨了。”

    “为啥?”

    “虽然手艺在,可年龄大了,不能保证质量,还有,配料都是将就,就像这用糖,以前都是太古的,现在,都是用黔省小糖厂的。”

    “要是按照标准的方子选料下料做工,能和以前一样?”

    “肯定的,而且比他们外面卖的好的多。”

    “为啥?不都是一个厂子出去的人?”

    “有些东西,不是干过就都能会的。”

    “你原来在厂里是干嘛滴?”

    “工艺工程师。”

    李乐点点头,没说话。

    又去了留守办公室坐了坐,看了看食品厂的资产台账,欠账目录,问了问现在的人员情况。李乐和任俊出了厂子。

    大门口,李乐又回头看了眼厂区,“大爷,区里怎么打算的?这个厂子?”

    “破产,如果没有人接手的话。”

    “要接手呢?不能没点好处吧,这破样。”

    “帮忙还欠款,厂子所有的土地,资产全部折价。”

    “牌子呢?”

    “免费给。”

    “就这点儿地,也不值八百万吧。”

    “谁给你说就这点儿地的?”

    “还有?”

    “看院墙后面那块儿了没?”

    “昂。”

    “还有将近三十多亩呢。”

    “那厂子卖给地产商多好?”

    “不说土地性质,就是地产商也不能让这个牌子再活过来?”任俊一拍李乐,“除了这个,税收上还有优惠,每年我再给点补贴,怎么样?能干?”

    听到这话,李乐想到的是,合州,西南,物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