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菜也太贵了!”
有人问清楚价格后,不由得有些咋舌。大冬天又快过年了,集市里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个都涨价,肉摊的猪肉也都涨到二十文一斤。
没想到这些菜竟然比肉还贵!
可物以稀为贵啊,徐令要是真把这些菜价弄的比肉还便宜,他上哪有那么多蔬菜供应?
做生意就要有做生意的样子。
大多数人望价兴叹敬而远之,也有一些人觉得当下有折扣,满三百文钱送五十文的东西,真买几两一斤的菜也花不了多少钱,也能咬咬牙买一些。
蔬菜区里,属莲藕卖的最好,徐令从莲花湾子运出来的莲藕,洗干净外面的泥巴,摆放的整整齐齐,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
和反季节蔬菜一比,一斤八文钱的莲藕真是平易近人。
不过莲藕压秤,两斤藕也没多少,放到人多的家里估计两斤藕还不够吃的。
不止是蔬菜区,徐令从灵宝镇运来的那些瓷器放在二楼,也因为价格比别处便宜而遭到疯抢。瓷碗批发价三文钱,他运过来卖七文钱,都快过年了,家里买些碗啊盆啊的很正常。
徐令去别处问过,好多人的瓷器卖的比他价格高,一只碗起码贵一文钱。
虽说瓷器批发价便宜,但因为运输难题,走陆运水运都困难,折损率高,价格翻倍都很正常。
徐令有空间在手,别人操心的问题他都不用操心。即使比别家便宜,利润也翻倍了。
除了这些比较多的东西,徐令还专门辟出一块空间摆放那些量不太多又比较杂乱的“捡漏区”。
找个伙计在一旁吆喝,“无库存大甩卖,本区货物最低只要三文钱!卖完就没了!”
这些没经历过365天全年清仓处理轰炸的老百姓,听到“三文”和“卖完就没”,彻底抢疯了。
人一多,店里就显得很是拥挤,幸好徐令早就预判到这种情况,让陆春请了七八个短工伙计看着,尽量避免小偷混进来。
徐令也忙前忙后,搬东西补货忙的不可开交,到午时,铺子里的人才算少一些。
徐令总算能空下来清点今日的战果。
蔬菜区放出来的三百斤莲藕全都卖完,反季节蔬菜零零散散地卖,竟然也卖空了。
楼上物美价廉的瓷器也卖出去很多,甩卖区的货物就连草鞋都没能剩下一双。
嘿,大冬天的买草鞋做什么?
徐令也不知道,不过想来抢上头了,什么都抢不到抢一双草鞋也行啊。
伙计们收拾铺子卫生,徐令和陆春到后头房间里算账。
“瓷器卖出八百三十一件,瓷碗三百九十三个,瓷盘一百七十八件……”
陆春打着珠算,在账本上记录。徐令蹲在放满铜钱的木箱旁,用漏斗数钱。
数的腿都蹲麻了,去外头找了个马扎进来,坐着继续数。
最后二人对完账,今天一天过去大半,还不加上二人数钱时外头还在继续盈利,共计收入47两银。
陆春说完账目,便不吭声了。
徐令在屋里转圈,心里头盘算开铺子确实可行,就是有点麻烦他。
今天这些货物,扣掉本钱,徐令起码赚了三十两银。
再减去房租、人工、意外损耗,算上刚开业活动促销引来的大波人流量,仔细算来,铺子正常运转后,一个月起码也能盈利上百两银子吧?
只是支撑铺子运转的背后,只有徐令一个人。
他要种菜,要在灵宝镇和徐州两地之间来回折腾。
徐令叹口气,“啥时候才能过上足不出户在家躺着数钱的日子啊!”
陆春心道,新东家真是贪心。
一天工夫赚那么多,一年下来光靠这个铺子他都能娶两三房小妾,这还不满意啊。
后半天,徐令叫伙计把铺子给关了,继续补货备货,明日再开门。
晚上,徐令请陆春和店里头的伙计去食肆吃饭,一行十个人要了五六个热菜,一大竹篮的馒头,吃的心满意足。
不过这是新店开业忙不过来,才找些打短工的人,等到店铺运转正常后,徐令打算只招三个伙计。
这样店里有一个掌柜,三个伙计,维持店铺运转肯定没啥问题。
这些伙计的月银不如掌柜,干的也是粗活,一个月按照行情一个人一两银,照例年底给点红包,算是东家的情义。
店里包吃包住,后面院子好几个房间,也有厨房,徐令打算到时候找个会做饭的伙计把做饭的事给包下来,每个月多给些银子。
若是找不到人,再多找婆子来干活,店里人多嘴杂,怕惹出麻烦事来。
饭桌上,徐令学着前世老板的模样给他们画着大饼,一顿饭下来主客尽欢。
酒足饭饱,徐令也回到杂货铺后院,他如今在泉州终于有个落脚地,以后再来就不用住客栈了。
新换的褥子还透着一股陌生的气味,徐令瘫倒在床上,他出来小半个月了,还有多少天过年来着?
“十三,十四……还有十五天就过年了。”
他原想着冬天不出门,谁知道一直被人推着朝前走。不过这次出门前收下杨涛师徒二人五十两,也算帮他忙凑够启动资金。
囤完一大批瓷器,徐令身上的钱本不够再开铺子的,幸好有那五十两,他直接拿下铺子和掌柜。
不过想要尽快资金回本,回去给杨涛二人钱还早着,徐令打算再跑一趟,不过这次他不算去灵宝镇,而是想去更南方瞧一瞧。
泉州往南,徐令还要去沿海的地方,乘坐海船,再绕路行到崖州,他托人打听过,从泉州到崖州,不到四天时间就能抵达,竟是比灵宝镇还要近一些。
徐令把码头仓库的通行凭证交给陆春,铺子里什么东西没了,他尽管自己去拿。
陆春得知徐令要去崖州,一脸的恍然大悟,听人说崖州一年四季如春,想来东家的那些反季节蔬菜就是从崖州运来的吧?
徐令也没多做解释,说动身就动身,前往海边码头找能载他去崖州的商船。
“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
那些靠种地吃不饱肚子的泉州人,自发做起生意,走南闯北,徐州南部靠海,每年都有无数条船从船厂造出来,搭载逐利商人的发财梦前往海外异国。
泉州港口竟是比内港还要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