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臻把心思先用在能看明白的题目上,这一部分有些甚至是押题集中的原题,在进入考场之前他就翻看过,也一一对照,想过破题之法。
写起答案来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只可惜那本押题集,看过的读书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想要通过这些题拉开差距,估计不太行。
赵臻把注意力放在最后的策论题上,根据题目做一篇文章出来,难度不小,尤其是这道题,竟是往年很少出现过的和百姓相关的题目。
题目为:“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古之未闻。”
一篇合格的文章,应该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文意还要连贯顺畅,结构要严谨周密,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古人之语气,代圣人立言。
赵臻寒窗苦读多年,在写文章上自然颇费心思,但来参加府试之前,老师给他分析过,当今朝廷并不看中策论,而是更加考究吟诗做对,如果能在写诗做对上博得头筹,自然就能获得高分。
但很不巧,今年的诗眼被押题集押中了。
赵臻来考试的前两天,就在客栈亲眼见到许多书生当众吟诗作对,就是以考题为诗眼。
也就是说,对于看过押题集的考生来说,这一道简直就是送分题。
官府会出一个送分题,来考验考生?
或许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赵臻不敢赌。
这场考试,他只能赢不能输,没有退路。
事已至此,就只能把宝压在这些没咋见过的题目。
说实话,这篇文章还算一般,毕竟赵臻这么多年读过无数圣贤书,只要能解题肯定能写出来。
但是后面那一道经算,属实让他头大如斗。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赵臻都不敢多看这道题,生怕看多了压力太大没心情写策论。
考试时间是三天,赵臻还能慢慢打磨。
第一天上半天他先完成简单的题目,写到草稿纸上,下午就开始想策论解题之法。
题目出自去汉代贾谊的《论纪贮赋》,其意思也非常简单。
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过这事儿。
单从原文来看,这篇文章是贾谊劝诫当政者要懂得“积贮”,使粮仓充足,让百姓富足起来以利于国家治理。
而府试出这道题,肯定也是和如今的政事有关,赵臻回想在老师家中上课时,闲暇之余和老师的聊天,似乎明白了什么。
如今朝政混乱,百姓民不聊生,多地闹事,匪患四起,已经不复当年雍朝繁华景象,而是呈现江河日下之衰落感。
其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百姓家中贫瘠,上升之路也愈发困难。
睁开眼看看能考上功名的,十个有九个都是官宦人家,家中殷实,而真正的寒门子弟,有几个能考上功名的?
一想到这些事,赵臻的思绪就发散远了,渐渐有了些愤懑悲凉之敢。
如今府试出这种题,莫不是当朝者有了想要革新的心思,重新恢复当年的繁华?
他们作为读书人,本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给朝廷建言献策,为生民之立命吗?
赵臻越想越激动,于是开始整合往日看到的先言之计策,绞尽脑汁,费劲辛苦,终于写出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
他自己回头一看,文章里有圣人之言,读起来抑扬顿挫,颇有节奏之韵感,论谁看了都要夸一句好文采。
赵臻也是越看越满意,心中已是十分笃定,单凭借这篇文章,他这次榜上有名已是十拿九稳。
检查几遍,再看鸡兔同笼的算数题,赵臻又是两眼一黑。
三十五个头,九十四个脚,鸡有两只脚,秃子有四只,它们各有一个头……
沙沙沙……
号场里只有蚕吃桑叶一般的沙沙写字声,偶尔响起一丝咳嗽,也有人嘴里发出嘀咕的声音,只要不太影响到别人,不扰乱考场秩序,通常都不会有人管。
何冬武一双眼睛像是鹰眼一样,在号场里走动着监督考生,若是查出有人夹带摘抄,就要拉出来赶出考场,剥夺三年考试权利。
幸好考生进门时已经严查过一波,他也没遇到过有哪个不怕死的夹带。
一千多考生,自然不可能分散在一个号场,全县衙共有三十多个号场,今年启动大半,何冬武这些县衙的小衙差也都被派过来监考,他为了避开自己哥哥,特意不被允许监考哥哥的号场。
为了给哥哥公平的考试环境,何冬武当真是一刻都不敢放松。
他时不时把头伸进号房里,看看有没有读书人做小动作。
不过这一看可不得了,只见一个书生在草稿纸上画画。
对,就是画画,他画了啥呢,何冬武打眼一看,只看见有鸡有兔子。
人都走过去了,又忍不住回来看两眼。
那书生在草稿纸上花了十来只鸡,十来只兔子,一会数一遍,数过之后双眼呆滞,嘴里喃喃道:“不对,还是不对……”
何冬武:“?”考试考傻了吗?
监考轮休后,他连忙去找到连先生,汇报了这个奇怪的事情。
徐令哈哈大笑,把试题讲给他听。
“所以这是一道算数题?”何冬武挠了挠头,也在心里嘀咕起来,“这怎么算?算这有什么用?”
“它的作用可大了,”徐令正色解释道:“就是一个老农,如果懂些算数,卖白菜都能比别人多赚些钱。”
何冬武嘿嘿一笑,挠挠头道:“我打小就不喜欢读书,我爹娘都拿我没办法,连先生,我就跟着您,保护您,这就够了!”
徐令笑笑摇着头,没再说话。考试两日后,就有人断断续续开始交卷,有人是放弃了,离开考场时灰头土脸,看样子是坚持不下来。
试卷被收回来,就放在县衙,等着监考官批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