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仁君之死
作者:木有感情的猫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最新章节     
    蜀王自幼贤明,以上古人皇为榜样,极力的端正自己的德行。
    孔儒的仁道尚且没有传遍天下之际,他便能够身体力行的领悟仁道,并且以仁治国,使得蜀国民殷国富。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仁,使得蜀国的公卿势力越发壮大,蜀国的军队战力却是越来越弱。
    以至于在面对强悍的巴国之时,蜀国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然而这一切的起因虽然在于蜀王的过分宽仁,但是这却绝不是蜀王的过错。
    蜀国之所以会沦落至此,并非是蜀王一人的过错,而是蜀国从公卿到百姓皆有过错。
    仁者,心有所念,气足而神明。
    虽刀斧加于前,而不改其色也。
    蜀王的一句话,宛如神明的质问,让蜀国公卿莫不敢言。
    这个时代可不讲什么成王败寇,这个时代讲的是德高望重,讲的是出身决定地位。
    蜀王天生王者,以仁治国,蜀国上下虽不畏,却莫有不敬。
    就算此时想要篡夺王位的宗伯,他也不得不承认,蜀王是蜀国古今未有之圣王。
    眼看着众皆默然,或许很快便会被蜀王策反,宗伯终于按耐不住,他佝偻着身体缓步上前,拱手抬头向着蜀王说道:“大王之仁德,古今未有,圣王所不及也!
    然,圣王之治天下,莫不怀仁施义,恩威并施。
    大王一味怀仁,以至百姓日夜称颂大王之恩德,却不肯为国效死。此谓于民有德,于国有亏。
    大王善待公卿,臣等亦是感激不尽。然,大王重用别国之臣,妄改祖宗国法,到摇国本根基。
    数年之后,我蜀国勋爵四起,庶子与嫡子争位。
    百姓不修德行,只思杀伐牟利,以下克上者,不计其数。
    长此以往,蜀国何得安宁?”
    蜀王闻言之后怒目而视道:“秦国因变法而强,白将军变法蜀国之后,数月即可破巴国。
    此利国利民之策,到了尔等口中,怎就成了败政?”
    他话音方落,宗伯便毫不犹豫的说道:“秦,立国不足二十年,秦王变法,自然上行下效,无有阻碍。
    然而我蜀国自有国情,岂能一概而论?”
    他话音落下之后,径直上前一步,冷冷的盯着蜀王说道:“这满朝公卿之所以至此,难道不正是因为大王倒行逆施,重用奸佞之臣的缘故吗?”
    蜀王一巴掌拍在御案之前,猛的从原地站了起来。
    这是他人生以来第一次怒目而视,死死的盯着对面的宗伯说道:“孤王倒要看看,九泉之下,尔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宗伯背脊莫名的一寒,但他还是强装镇定的说道:“若我蜀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微臣就算是被祖宗唾弃,也在所不惜。”
    大奸似忠,外似朴野,中藏巧诈。
    宗伯明明已经起兵作乱,偏偏装出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
    蜀王虽问心无愧,却无法应对这等厚颜无耻之徒。
    他仰天长叹一声,随即“哎呀”一声,径直一头撞在了一旁的壁画之上。
    巴蜀信鬼神,蜀王宫大殿的壁画之上雕刻蜀人的图腾。
    本意是由神灵监督君王于公卿,使君王于鬼神之前治理国家,不敢因私废公,不敢心怀不轨。
    然而今日,却是由神明亲眼见证了蜀王之死,由蜀王之血浆,为神明壁画染上了一抹斑斓色彩。
    蜀国之太史虽然也是满朝公卿之一员,但是因为太史需要时刻记录蜀王之言行,所以太史与王室更为亲近。
    就算是在满朝文武冲上大殿之时,太史也没有逃亡,而是一如往昔一般将自己隐藏于屏风之后,用手中刀笔铭记今日所发生的事情。
    “蜀国宗伯与公卿弑其君。”
    虽然一共只刻下了十个字,但是却在蜀国的史书之上刻下了刀光剑影。
    而这十个字,也为太史一家带来了杀身之祸。
    在收殓了蜀王的尸体之后,宗伯与张扬本来想要对蜀人宣布,是王子烈不满蜀王试图把王位传给蜀山姬与白毅之子,所以谋害了蜀王与白毅。
    然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注意到了负责记录蜀国史书的太史,也看到了太史亲笔刻录下的十个字。
    这十个字代表着王朝过往,代表着蜀国发生一切的真实记录。
    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怀疑太史在史书上记录下的一笔,因为这代表着的是,一切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真实。
    而每一代太史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殊笔法,每一卷史册之上都有标记,就算是蜀王也不知晓太史记录文字的笔法是否有所不同。
    如果记录有偏差,也必须得以特殊的手法削去竹简的文字,而后重新铭刻文字。
    当察觉到了太史笔下的十个字之后,满朝公卿的内心突然间就凉了半截。
    虽然他们的名字没有被太史记录下来,但是他们的事迹却被永远的刻在了史书之上。
    后来蜀国的国史之上,将会一直记录着他们弑君的骂名。
    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继位,宗伯已经豁出去了自己的一张老脸。
    他本来以为自己可以遮掩这一切,却没想到他刚刚犯下恶举,结果就直接被钉在了蜀国耻辱柱上。
    冢宰张扬却是怒从心生,他一把上前揪住太史的衣领道:“改…”
    他只说出了一个字,随即便说不出接下来的话,因为他瞧见了太史那坚定的目光。
    张扬咬牙切齿,一字一句的说道:“若是不改,便死——”
    太史闻言依旧一声不吭,只是紧紧的握着自己手中的刀笔。
    他是蜀国之太史,这么多年以来,不知多少次记录蜀王的贤明事迹。
    公卿们或许会疏忽,百姓们或许会遗忘,但是他亲手刻在史书上的每一个字却不会消亡。
    他由衷的敬佩蜀王,若非是职责之所在,他已经主动为蜀王殉葬。
    张扬想要通过死亡来威胁他,让他放弃记录蜀王之死的真相,那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仿佛是看穿了太史眼中的轻蔑,这位一手促成蜀王之死的蜀国冢宰怒了。
    “杀,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