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之下,商王子夜的内心虽然不甘与愤怒,但是最终也只能够用苍老而又沙哑的声音诵完了整篇祭文。
最终,大秦的开国之君,老秦王秦寿在众目睽睽之下祭天称帝。
并且,称的不是什么东西南北帝,也不是什么天地人三皇,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始皇帝”。
从今往后,天下之贵,莫过于皇帝。
天下之尊,莫过于皇帝。
而就在秦寿称始皇帝之后,又废除了秦国皇帝的谥号,庙号,从今往后,秦国历代皇帝皆无谥庙之号。
子孙后代在位之时,尊名为号,曰:阳帝,昭帝等等。
若子孙亡故,则称二世,三世,四世等等。
为了区分皇帝与诸王,凸显出皇帝的尊贵,为皇帝设立了一个专属的自称——朕。
虽然没有明说子子孙孙千秋万代,但是始皇帝之心,也可谓是路人皆知。
列国诸君主心里都不是滋味,尤其是周商二王,毕竟两国都曾是天下共主。
他们对秦寿既恨又羡慕,毕竟,他们家老祖宗当年称王之时,可没有如同始皇帝这般气魄。
一想到“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这八个字,他们心里边有些暗自埋怨自家的老祖宗。
“当年先祖咋就没这般气魄,怎的不称个皇帝!
若是他们称帝了,现在哪有秦寿老儿这般威风…”
然而不论他们心底到底是否情愿,最终也只能够陪着笑脸去恭喜始皇帝,同时也恭贺起了如今的秦国之主秦阳帝。
一场盛大的宴会结束之后,虢国公却是突然间开口向阳帝请愿道:“虢国虽是寡民小国,却也仰慕天朝上国之文化,愿向上国朝贡,以求上国准许我虢国通学…”
虢国与卢国地处秦国腹地,实际上早已经被秦国所同化。
只是,秦国需要有个人出面主动提起通学之事,所以方才特意安排虢国公站出来提起这一茬。
果然,当虢国公提出通学的请求之后,在场的所有诸侯都竖起了耳朵。
他们都将目光看向秦阳,想要看看这位阳帝如何看待通学之事。
阳帝扫视了一眼众诸侯,略作沉吟之后说道:“父皇当年于微末之时创办咸阳学宫,令孔夫子,公输墨子等等圣贤广收门徒,为的便是将我诸夏的文明继承与发扬光大。
秦国因此培养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造福了无数的秦国百姓,我秦国因此而兴盛。
如今,秦为天下共主,受天下诸国朝贡,也理当肩负造福天下百姓的重任。
若是列国有意师法秦国,皆可遣使入秦求学,孤…朕承诺,咸阳学宫之中,每年可以招收五十名各国的学子求学。
并且,我秦国也将毫无保留的传授他们各科学问,不论是治理国家的儒家与法家之学,还是保卫国家的用兵之道,亦或者是增产粮食的农术,甚至是锻造兵甲的墨工之术等等…”
阳帝的话顿时令周天子等人震惊不已,易地而处,他们可做不到阳帝这般慷慨。
而在震惊于阳帝的慷慨之后,他们的内心又开始彷徨起来。
能够毫无保留的将本国的先进知识传授与诸国,那么,秦国自身又该隐藏着何等底蕴?
在阳帝在世之时,列国当真还有机会摆脱秦国,一雪前耻吗?
他们的内心喜忧参半,但是最终终归还是欢喜居多。
“多谢阳帝慷慨——”
商王子夜虽然年长一些,但是在面对实实在在的好处之时,他并没有丝毫的迟疑,直接开口端碗,接下了天上掉下来的这一块“馅饼”。
商王之后,燕公也没有犹豫,同样反应迅速的上前应下了此事。
周天子本就存了师法秦国,而后消灭秦国的心思。
如今见列国都已经开口,他倒不是矫情,心底反倒是有些埋怨。
“这个虢公早不提晚不提,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件事!
若是等商王走了之后再提,岂不是…哎…”
他现在还想着自己多多学习秦国的知识,然后通过学习秦国而变得强大,先行消灭了商国这个曾经的宿敌,然后再拉拢燕国与越国对抗秦国。
如今看来,这个美梦是彻底的破碎了呀!
他的心略微在滴血,但还是一同开口谢过了阳帝。
列国一一开口,算是应下了每年五十个保送咸阳学宫进学的名额。
这些名额自然是不可能给列国的普通百姓,要给,肯定是给列国的宗室,公室贵族。
按照列国的想法,这些人是最忠心可靠的,就算是到了秦国,也不会被秦人所拉拢。
就算是被秦人拉拢,他们的家眷亲族都在本国,也可以通过这些人来羁绊他们。
而对于秦国来说,最想要招收的恰好也是这些深受列国君王所信任的贵族。
一旦完成了对他们的同化,那么秦国便可以自上而下的进行文化侵略。
等到列国都认同了秦国的文化,秦国便可挥师东进,彻底的一统天下。
至于列国是否能够在学习完了秦国的先进知识之后赶超秦国,阳帝的心底是一点也不担心。
相比较于秦国现有的文化,知识,科技等等,真正让秦国强大到不可战胜的,永远都是秦国的精神。
在秦国两代君王的刻意引导与培养之下,秦国百姓的身上总有一股昂扬向上,勇于开拓的精气神存在。
用秦寿的话说,“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发现的进程。”
只要保持着这股精气神,秦人的科学只会越来越发达。
列国就算是拼命学习与追赶,也永远只能够跟在秦国的战车后面吃灰。
甚至,因为习惯了“伸手学习”,将来说不定还会逐渐的失去开拓精神,从而在方方面面受制于秦国。
而列国学习秦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秦人带来压力,成为秦国源源不断开拓的动力。